春秋時期的車戰發生了哪些變化,從春秋到戰國我國社會各方面發生了哪些重大變化,其根本原因是什

2021-03-17 07:39:44 字數 3576 閱讀 8893

1樓:漫閱科技

車戰在春秋時期發生了很大變化。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和兼併戰爭的加劇,戰車數量大幅度增加,如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晉國一次出動戰車已高達七百乘;而到春秋末期,一些大的諸侯國,如晉國和楚國,所擁有的戰車數量已在四千乘以上,公元前505年的柏舉之戰,各國參戰的戰車也均在千乘以上。連年的戰爭造成甲士的奇缺,而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各國遂增加了兵源充足,裝備簡單而又易於訓練的徒兵,步兵由每乘戰車隸屬22人增加到72人,同時又取消了原來的7名車下甲士,連同3名車上甲士,共計75人,以五伍(25人)編為一兩,共三兩。

方陣戰術也由原來步車相脫離的兩線配置,改變為三個步兵兩以戰車為中心的環形配置,把過去的密集隊形改變為疏散隊形,密切了步車協同,加大了方陣縱深,提高了方陣對複雜地形的適應能力和前進速度。公元前567年,在耶鄢陵之戰中,晉國苗賁皇首創翼側攻擊戰術原則,使方陣戰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以上因素制約下,車戰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所擴充套件。

一場戰爭往往由若干規模不等而又具有共同目的的戰鬥所構成;遭遇、迂迴、翼側攻擊、長途追擊等多種作戰形式亦開始出現。

春秋戰國之交,鐵兵器的廣泛採用和弩的改進,使步兵得以有效地遏止密集整齊的車陣進攻。同時,由於戰車本身車體笨重,駕馭困難,特別是當參戰車輛數量驟增以後,戰車對於戰場地形及道路條件仰賴日趨嚴重,其機動性隨之減低,而小塊耕地的大量出現又嚴重地破壞了井田的道路系統,更增加了戰車隊運動的困難。此外,隨著戰爭性質和結構的轉變以及城邑地位的提高,對要塞的爭奪日趨頻繁,從而大大降低了戰車在作戰中的地位。

於是,傳統的車戰逐漸被步騎戰所取代,到戰國時期終於形成了以步兵為中心,車兵為輔翼,騎兵為機動的新的戰爭方式。戰國時期,各**隊中戰車的絕對數量仍然可觀,如《史記·張儀列傳》記述當時秦軍的組成是「帶甲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可是,從車兵與步兵的比例來看,車兵在戰鬥中已不再擔任全部或主要的作戰任務,而是退居兩翼,降為擔任警戒、阻擊、掩護軍隊翼側的輔助兵種。

從春秋到戰國我國社會各方面發生了哪些重大變化,其根本原因是什

2樓:匿名使用者

從春秋到戰國我國社會各方面發生的重大變化:井田制的瓦解,新的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確立;社會的轉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文化上出現了百家爭鳴。

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

3樓:匿名使用者

先了解一下春秋和戰國的歷史時期。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戰國:前475年——前221年。他們的區分的標誌是三家分晉。

瞭解完時期我們在瞭解一下他們的社會體制: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制度變革時期的表現:1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宗法分 封制已經無法維繫社會秩序。

2牛耕鐵器出現大大改善了生產力,私田增多井田被拋荒。3新興地主階級壯大。不同在

1春秋:改革主要目的是在爭霸戰爭中取得勝利。改革內容僅涉及經濟基礎。

2戰國:改革主要目的是確立新興地主階級的統治地位。改革內容不僅涉及經濟基礎而且改革上層建築

特點是:春秋時期諸侯國的改革都沒有用新的生產關係取代舊的生產關係,改革維護的都是奴隸主**的舊制度:戰國時的變法廢除了舊的奴隸制;確立了新興地主的統治地位。

經濟情況: 春秋戰國時期處於戰亂時期,人口銳減,因此這一時期經濟發展主要表現與生產關係和勞動工具的發展革新,

春秋戰國時期,我過開始由奴隸制度向封建制度過渡,原有的一些開明奴隸主開始把土地小量的租種給奴隸私人耕種,並且允許其保留一定的生產所得,極大提高了生產者的勞動積極性,形成了新的社會生產關係,既地主與農民間的僱傭關係,同時出現了土地的私有制度!

而生產力的發展在這一時期主要體現為戰國時期鐵器的出現和作為生產工具,極大的提高了生產者在從事耕種時的生產能力!!

我瞭解就這些 不詳細的你可以在次提問。

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各有什麼特點

4樓:e拍

1、春秋

時期的戰爭特點

(1)春秋時期的戰爭是一種貴族式的戰爭,戰爭有很多貴族之間的禮儀,戰爭目的是要求對方屈服,而非以消滅對方、獲取對方財富為主要目的。

(2)春秋時期的戰爭很少滅亡敵方的國家,勝利一方更願意扶植一個親自己的力量上臺執政。

(3)春秋時期的軍隊規模不大,很少進行大規模的動員,戰爭時間也比較短。

(4)戰車在戰爭中作用很大。

2、戰國時期的戰爭特點

(1)戰國時期的戰爭就已經逐漸演變為無底線的戰爭,殘酷性大大增強,戰爭的目的是以徹底摧毀、吞併對方國家、掠奪對方財富為最終目的。

(2)戰爭動輒十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蔘與,需要舉國動員,戰爭動輒持續數年。

(3)步兵和騎兵成為主力,戰車基本被淘汰。

擴充套件資料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戰爭

1、長勺之戰

長勺之戰,發生在中國春秋時代齊國與魯國之間的一場戰役,發生於周莊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的長勺(今山東省萊蕪)。此次戰役,是繼干時之戰後齊、魯另一次重要戰役。魯國在此次戰役取得勝利,間接促成數年後齊魯息兵言和。

2、吳越爭霸

吳越爭霸是指歷史上春秋時期吳越兩國互相征伐的一段時期。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吳侵越時所獲戰俘剌死吳王餘祭。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吳大舉攻楚前,為解除後顧之憂,又曾攻越,佔領檇李(今浙江嘉興南)。

十五年,吳軍主力在楚都郢時,越乘機侵入吳境,雙方矛盾日趨激化。從地緣上看吳國欲爭霸中原,必先征服越國,以解除其後方威脅;而越國欲北進中原,更必先征服吳國才能夠打通北進中原的通道,因而引起延續二十餘年的吳越戰爭。

3、即墨之戰

即墨之戰發生於前284年至前279年,戰國時代燕國名將樂毅統率燕軍攻打齊國即墨城的一場攻防戰爭。齊國堅守防禦轉入**,一舉擊敗燕軍,收復國土的一次著名作戰。

即墨之戰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齊國雖然憑藉此仗復國,但是其實力已江河日下。而燕國亦因此仗由興盛轉為衰弱。

4、邯鄲之戰

邯鄲之戰又稱邯鄲保衛戰,是公元前259(周赧王五十六年)至公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國與趙、魏、楚聯軍在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進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戰。邯鄲之戰嚴重地消耗了秦國的實力,造成秦**隊近三十萬人的**,推遲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步伐。

邯鄲之戰是戰國時期東方諸侯國合縱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導致秦國對六國執行全面打擊政策的破產。秦國被迫改變策略,採取遠交近攻、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外交方針來分化離間東方各國之間的關係,為統一六國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5樓:黑妖狐智化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的特點:

①戰國時期的戰爭具有封建兼併性質,而春秋時期的戰爭僅是奴隸主大國爭霸戰爭。

②春秋爭霸戰爭促進了民族融合,有利於封建因素的成長。而戰國兼併戰爭在轉化為封建統一戰爭後,導致一個封建大帝國產生。

現在多說幾句,談一談二者之間的相同點:①都有擴大地盤、掠奪人口的目的。②春秋和戰國時期的戰爭在影響上,都是大吞小、強凌弱,減少了諸侯國數目,加速了奴隸制瓦解和促進了封建制形成。

同時不可避免給人民生活、生產造成巨大破壞。

諸侯間的爭霸和兼併戰爭,使諸侯國數目減少,各民族逐步融合,人民都渴望統一,這樣就形成統一的趨。

6樓:敬事房主刀

春秋時主要是搶錢和勞力,從而使敵國臣服,並不一定要滅掉

戰國時就是為了搶地盤,把敵國吞併掉

從春秋到戰國,戰爭性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很顯然,春秋就像英雄聯盟中的線上發育,打錢,儘量擊殺對面,二戰過就是團佔了,決勝負的節奏 春秋的戰爭是爭霸戰爭,戰國的戰爭是兼併戰爭,春秋戰國的戰爭都是不正義的,春秋無義戰 春秋時代的戰爭多是大國吞食小國擴張地盤,三家分晉後的戰國時代則是大國角力,大規模滅國統一 春秋時戰爭規模小,戰國時戰爭規模大。...

春秋時期有哪些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家都有哪些?

我給你列舉一下周武王大封天下時的諸侯國 巴國 邶國 蔡國 陳國 楚國 郕國 曹國 鄧國 虢國 耿國 霍國 滑國 黃國 鄶國 韓國 紀國 江國 晉國 莒國 夔國 樑國 魯國 羅國 六國 呂國 蓼國 齊國 杞國 秦國 權國 芮國 鄀國 申國 宋國 舒國 遂國 宿國 譚國 滕國 衛國 魏國 溫國 吳國 息...

從河姆渡人時期到春秋時期的社會形態的演進過程?

社會形態指社會經濟與物質基礎和上層建築與社會活動這二者同時構成的社會模式。社會形態是一定生產力基礎上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統一體,是社會經濟結構 政治結構 文化結構的統一體 包括經濟形態 政治形態 意識形態。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的歷史階段屬於哪一歷史時期 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幾乎是同時出現的,是屬於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