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馬鞍山採石磯的作文,有說明順序

2021-03-17 06:55:41 字數 2759 閱讀 3995

1樓:匿名使用者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這是詩人對大明宮唐皇帝早朝的描寫。   大明宮是中國唐代長安城最大的一處皇宮,在陝西省西安市城北的龍首原上。因位於太極宮東北,又名「東內」。

始建於貞觀八年(634 )。名永安宮,次年改名大明宮。龍朔二年 (662)重加修建,改名蓬萊 宮。

咸亨元年(670)又改名含元宮,長安元年 (701)複名大明宮。自高宗以後大明宮成為帝王居住與朝會的主要場所。中和三年 (883)、光啟元年 (885) 與乾寧三年 (896) 連遭兵火,遂成廢墟。

  大明宮宮城平面呈南北向不規則長方形。南寬北窄,城垣周長 7公里餘。面積約 3.

2平方公里。城垣為夯土版築,底寬 10.5米,牆基寬 13.

5米。城角處向外加寬 2米多,東北城角向內外各加寬 2米多。城門和城角內外均砌磚 面。

共有城門 9個,南面正中有丹鳳門,其西有建福門, 東有望仙門;北面正中有玄武門,西有青霄門,東有銀 漢門;東面1個,名左銀臺門;西面2個,南為右銀臺門, 北為九仙門。正門丹鳳門已發現 3個門道,其餘各門均 1個門道。丹鳳門前為丁字形大街,向南的丹鳳街,寬 約176米。

宮城東、西、北3面,築有與宮牆平行的夾城。 北夾城正中設重玄門,正對玄武門。   宮城內有三道平行的東西向宮牆,把宮內分為 3個區。

依據其功能分屬前朝與內庭二部分。前朝包括前二區。南北中軸線上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據記載:「龍朔二年造蓬萊宮含元殿」(《長安志》卷六),高宗於龍朔三年四月「幸蓬萊宮新起含元殿」(《舊唐書·高宗記》),可知含元殿建造工期最多不過一年。   含元殿是丹鳳門內正殿,稱「外朝」,位於龍首原南沿,高於南面平地15米。

殿面闊11間,進深4間,間寬5.3米。東、西、北 3面為夯牆。

東南有翔鸞閣,西南有棲鳳閣,各有廊道與含元殿相連。兩閣前側各有一處朝堂遺址。殿前有長78米的「龍尾道」,磚石砌築,階梯與漫坡相間,三條並列,中間御道寬25.

5米,兩側道各寬 4.5米。殿前百餘米有門址遺蹟,可能為牌坊式建築。

門左右有橫貫宮城的隔牆。門前面是一大廣場。   大明宮的正殿含元殿,經常舉行各種國家儀典而屢屢出現於歷史典藉中。

據史載唐王朝與3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外事來往,每有外使朝會,皇帝端坐殿上,顯示出大唐王朝的威嚴。   含元殿座落在龍首山東部的南端,也就是《六典》原注所謂 「即龍首山之東趾」。其大臺基是因就南坡鏟削並夯築增補而成,含元殿建在這高出地面10米以上的臺基上,前面用磚砌成高大的墩臺,設三條坡、平相間的道路登上,稱龍尾道。

臺頂又建二層殿基,下稱「陛」,上稱「階」。墩臺、龍尾道、陛、階四周都有雕刻精緻的石欄杆環繞。殿即建在最上層臺基上,為重簷廡殿頂建築,總寬近 58米。

殿身面闊十一間,進深四間,四周加一圈深一間的廊,形成面闊十三間、深六間的下簷。含元殿東西側各有廊十一間,至角矩折向南通向翔鸞、棲鳳二閣。二閣作三重子母闕的形式,下有高大的磚砌墩臺。

二闕下左右外側有各長十五間的東朝堂和西朝堂。含元殿居高臨下,兩翼開張,包括二閣在內,建築群總寬約 200米,氣勢弘大,大朝會時數萬人列於殿下廣場,李華在《含元殿賦》雲:「左翔彎而右棲鳳,翹兩闕而為翼。

」足見其壯觀。含元殿是最能反映唐代氣魄的宮殿。   含元殿一直使用到唐朝末年,自興建至唐末被毀的二百餘年當中, 歷經了德宗貞元四年(788年)的**和幾次大風、大雨的自然損害,不斷有所維修,但始終未見有重大拆改或重建的記錄。

含元殿毀於唐末兵火。   宣政殿在含元殿北約 300米,稱「中朝」,為皇帝臨朝聽政處,亦為舉行朔望冊拜宣制等大典之所。殿基東西長約70米,南北寬40多米。

殿前130米處,為3門並列的宣政門。宣政殿前東廊日華門外(東)有門下省、巨集 文館、史館。宣政殿前西廊月華門外(西)有中書省、御史臺、殿中內院、殿中外院等宮署建築。

  紫宸殿在宣政殿北約95米處,位於內庭,稱「內朝」,是皇帝召大臣 議事之所,有時也舉行朝會或大典。殿基南北寬近50米。   內庭是帝王后妃起居遊憩的場所,中心地區有太液池,又名蓬萊池,位於龍首原北坡下低處,分東西二池,總面積約10餘萬平方米。

大池內偏東處有一土丘,磚石堆積其上,為蓬萊山遺蹟。其上原有太液亭。沿岸有迴廊遺址。

池的周圍及內庭他處,有夯土殿址多處,是當 時內庭的殿宇廳堂、樓臺亭閣的建築遺存。   內庭西部有皇帝舉行宴會、**舞樂和接待外國使臣用的麟德殿。殿基夯築,四周砌磚,南北長 130餘米,東西寬80餘米,上建前、中、後毗連三殿,周圍繞以迴廊,兩側建對稱的亭和樓。

整個建築佈局規正嚴密,左右對稱,主從分明,規模十分巨集偉。

寫一篇關於馬鞍山市特產的作文

2樓:匿名使用者

採石磯茶幹問世已有近二百年曆史了。採石磯的水質極好,沏出的茶水清香四溢,深受遊客讚賞。老漢常想,如果能有一種食品供遊人佐茶,必定可以增加收入。

於是老夫妻倆試著用當地的黃豆磨豆漿做豆腐,壓制成緊薄柔韌的豆腐乾,放入以醬板、食鹽、冰糖、大茴香、桂皮、甘草熬成的醬汁浸煮,入味後晾乾,便成為甘香筋道、越嚼越香的佐茶小吃。 產品源於江南民間小吃,是傳統的地方名產,選用優質大豆為原料,配以隔年陳醬,桂皮、甘草、雞汁等二十餘種調料採用傳統工藝製作而成,產品含大量優質植物蛋白及各種氨基酸等,其大豆蛋白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其中鈣、磷、鐵含量分別是牛肉、瘦豬肉、牛奶的30倍、4倍和1 o倍,是理想的健康食品。產品質地厚實、有韌勁,鹹淡適口,有豆製品特有的清香,嚼後口舌生香。

是家庭、飯店、茶館必備,野餐、饋贈上選之佳品。

3樓:蕭然_傑

馬鞍山特產是豆腐乾

引入些採石磯的元素

再借李白那麼一渲染就ok了

4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是採石茶幹啦,在外地很想念的家鄉美味咧

馬鞍山採石磯大腳印背景故事,描寫採石磯的作文

1.重陽節期間,秋高氣爽,風和日麗,正是登高遠眺的好時節。應幹休所的邀請,我和老伴隨團隊去採石磯遊玩。採石磯離南京不遠,一個小時就到了。進入採石公園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右側一塊大大的岩石上醒目的 採石磯 三個大字。採石磯絕壁臨江,水湍石奇,面對東流的江水,站在高高的石階上一看,碧水藍天,不愧...

馬鞍山的春節作文 寫習俗 ,馬鞍山的春節作文 寫三個習俗

創文在行動 一片樹葉悄然落下,蓋在了一張因粘在牆壁上太久了而掉落下來的 牛皮蘚 我們都知道,創文,是創造文明城市,要讓他行動起來.可是,又有多少人真的去執行這個看似簡單的任務呢 除了我之外.清晨,天才矇矇亮,寥寥無幾的人們在晨跑.我左手拎著鏟子,右手提著一桶水,一副要去開戰的樣子.我偷偷溜到一個無人...

馬鞍山有哪些傳統節日的風俗,馬鞍山的節日習俗

民歌當塗民歌是流行於皖東長江兩岸的各類民歌的統稱。早在六朝時期 220 589 就有當塗民歌的記載,劉宋皇帝劉裕主持的著名的 白歌舞 即是當塗民歌演唱之一脈。長期生活在當塗的北宋詞人李之儀的二十多首 田夫踏歌 和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的吟唱都屬於民歌範疇。清代當塗人黃鉞以當地風俗民情為主要內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