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服飾是不是漢服(漢族民族服飾)的一種

2021-03-14 04:01:31 字數 5264 閱讀 2468

1樓:白雲觀上

從周朝到明朝漢族人日常穿的基本都是漢服,但也有偶爾穿穿胡服的,比如唐朝前期日常就流行穿著胡服,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時裝,但這些胡服的結構和元素有很多已經漢化了的,日常還是以漢服為主,尤其是重大場合規定必須穿漢服

2樓:

肯定是的,我拿腦袋擔保!

3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但是現在的 所謂唐裝 是假冒我們大唐的名聲,是野豬皮的衣服,跟我們漢族一點關係也沒有的服裝。

4樓:

是啊。。

現在的馬褂偽唐裝就不是了。

5樓:弋水游魚

唐朝為漢族政權,主體著漢服~所以可以說是的

但少數民族還是穿自己的衣服的,波斯那邊來的人也穿自己的衣服的

多說一句哦:現在所說的唐裝不是漢服,是清朝旗袍馬褂的改良產物

6樓:三隻腳的大烏鴉

當然。漢服是指漢族服飾,不管是漢代唐代還是明代,只要是漢族穿的,都是漢服。

7樓:木有人取這名字

廢話,唐發源於陝西一帶,也屬於大漢民族,自然服飾也是漢民族的,不然怎麼出現唐裝。

8樓:憑秋梵韻

唐朝的服飾當然是漢服的一種。唐朝服飾在以前幾代漢服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聯想、創造,有了圓領袍、圓領衫、齊胸襦裙、對襟襦裙等多種款式。而現在常說的「唐裝」並不是唐朝的服飾,而是根據滿清的旗袍馬褂進行改進過的民族風服飾。

之所以叫唐裝,是因為唐朝是中國非常偉大的朝代之一,在國外知名度很高,國外自然而然就用盛唐的唐來命名中國的服飾了。

我們平時所說的唐裝是不是唐朝服裝?在生活中還有類似的說法嗎

9樓:哪個人叫嘻嘻

唐裝是滿族服裝,因為以前是盛唐,所以外國人把後來清朝人穿出去的衣服,叫唐裝。

中國沒有一套自己的服裝,這也是在上海舉辦亞太經合組織時的尷尬。

10樓:百叮噹度

唐裝是中國服飾,但是有兩種不同的意義和款式。

一、大部分情況下是指以清朝中期的滿族馬褂改良而來的服飾,特徵是立領(如概述圖所示)。清中期到清末國人在旗裝馬褂等服飾的基礎上裝上立領元素經過多次改良才有的產物。滿人的服飾原本是沒有立領的,唐裝、旗袍這種立領起源弧形高領(弧形立領),漢人在圓領旗裝、馬褂等服飾的基礎上變為一寸多高的立領,這種領子在清末被漢族新興的弧形高領(弧形立領)代替,從而形成了旗袍、唐裝等服飾,這種弧形領子即後世俗稱的旗袍領的鼻祖,和唐朝或唐人的服裝無任何關係。

二、是指唐代服裝,即唐代漢服,為漢族服飾系統中一種款式,特徵是交領、右衽、繫帶、無扣或隱扣。代表有齊胸襦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等。

11樓:fred包子

現代唐裝

清末的中式著裝風格的服裝,也即是「唐人街華人的中式著裝」。這種服裝事實上是滿清馬褂的延續與改良,屬於滿服的範疇,與「唐朝的服裝」(漢服)在風格、款式上面並無絲毫相似之處。

誤區絕大多數的國人都把這種源於「唐人街華人的中式著裝」的滿裝馬褂誤認為是「唐朝的服裝」。

名稱起源

「唐裝」一詞本身的稱謂,源於海外。唐代盛期,聲譽遠及海外,以後海外各國因稱中國人為「唐人」。《明史·外國真臘傳》言:

「唐人者,諸番(外國人)呼華人之稱也。凡海外諸國盡然。」在東南亞的華人居住區,亦因而被稱為「唐人街」,而華僑自稱唐人,正由於自古以來唐朝是讓中國人為之驕傲的朝代。

程序把「唐人街」的「唐人」穿的中國傳統風格的服裝稱為「唐裝」,本來作為中國人傳統服裝在海外的慣稱、作為國際公認的中國人的稱號也算順理成章,但讓人遺憾的是,風行的「唐裝」一詞唐裝(漢族式)嚴重偏離了它的本意,極易引起普通民眾包括歷史知識欠缺的知識分子階層的誤解:以為此「唐裝」即「唐朝的服裝」。在20世紀初,在當時「中西服裝並行不悖」的社會大背景下,粵、港、澳一帶同胞以「唐裝」、「西裝」來區別中西打扮,自是不明瞭「唐裝」一詞的確切指代,而在2023年的上海apec會議上,中國作為東道主請前來參會的亞洲及太平洋經濟體的領導人穿「唐裝」,並由之而掀起「祥和喜慶」的「唐裝」新潮,雖然是清代以降的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也不排除其為流行規律的必然或是中國在國際大家庭中地位與風度的體現,但此舉在催生漢服運動的同時,卻也給後來真正的唐裝(漢服)的復興帶來了不可估量的阻礙。

12樓:末日中相愛

盤扣起源唐朝,所以把有盤扣的衣服叫著唐裝,所以唐裝是唐朝的但不是唐朝的漢服而是唐朝的圓領袍唐朝的2件圓領袍一種右襟的跟清朝長袍差不多,一種是對襟的跟清朝馬褂差不多其實清朝的長袍和馬褂和旗袍就是抄襲漢族的圓領袍,只不過馬褂長袍旗袍盤扣都是漏在外面,而圓領袍盤扣是藏在裡面的然後在綁腰帶,除了這點圓領袍基本更清朝服飾差不多。盤扣起源於遠古時代。當時因為還沒有掌握文字,只好用繩子,盤個疙瘩來記載時間。

而真正使用到人類服飾上,是從唐朝正式開始的。由於盛唐時期,漸漸對穿著講究起來。所以,有把手工盤花作為服飾,掛在身上。

久而久之演繹成最初的模式。而真正作為釦子使用在衣服上,那是明朝的時候。因為,當時外衣多是寬大的袍子,也僅僅出現在內衣裡。

後來,由於滿人是馬上民族,需要衣著緊身才利於射獵。就把釦子使用在緊身的外衣上。」至少可以推算,唐以前就有了,圓領袍上的佈扣,主要用在**袍服。

宋代也一直在用,北方比較多。宋代的對襟衫上也出現過一字型的佈扣。

打花樣的所謂「盤扣」在元代有出土,為蒙古族婦女的故故冠上結釦。

明代還出現了金屬扣,主要用在漢族**上,當然也有佈扣。內衣上也有用佈扣的情況。

佈扣不是滿人突然間用起來的,佈扣是在歷史上是一直有流傳的,特別是在北方地區。只不過釦子在清代服飾上有了bt的發展。

至於到底是不是我們發明的就不知道了,只知道目前出土最早的佈扣是在唐代

明代以前的扣子是以暗釦的形式出現的,明代開始明顯的扣子才開始被使用,最初也是作為裝飾,發展到清代就成了爛用.所以說唐裝是漢族的服裝,只不過現在的唐裝是明釦罷了古代的對襟圓領袍是暗釦。。如圖這就是唐朝的對襟圓領袍

13樓:清水

唐裝,一般指男士的帶有中國特色的衣服,在布料和設計方面,鈕釦等,具有唐朝袍子的風格。

並不是指唐代的衣服。

14樓:後後現代人

我們當前所說的唐裝,不是漢族的服裝,而是滿族的馬褂(也不是有些資料說的「秦代馬褂」,秦朝其實根本就沒有馬褂)。

中國歷史上除了五胡亂華以及元朝,清朝這幾個異族統治的時代,在長達3700多年的時間裡,漢族一直都穿從黃帝時代就開始的漢族(華夏族)傳統民族服飾——漢服。

2023年漢奸吳三桂降清,清軍入關,隨即消滅了已經失去戰鬥力的李自成起義軍,然後為了加強滿清統治,在全國進行了強迫性的剃髮易服,為此殺了上百萬人,從而導致漢服斷代200餘年。

後來辛亥革命以後,因為當時西風東漸,所以服裝逐漸西化,開始穿西服等西方服飾,而受滿清影響,**期間仍有大批人穿旗袍馬褂,只是少了腦後的那根辮子而已。

共和國時代,由於wg的影響,滿清服裝從中華大地上消失;而漢族人在此情況下開始搜尋自己的民族服飾,來找回當年被強制放棄的服裝。

漢服的影響力很大。日本的和服就是根據唐代漢服改制而成;而韓國的韓服,則是幾乎完全山寨明代漢服。

所以要區分漢服和旗袍馬褂之間的關係。旗袍和馬褂是滿族服飾。

15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基本上就是滿族風格的馬褂之類的。

漢服和唐裝的區別?它們之間到底什麼關係?

16樓:匿名使用者

漢服和唐裝的區別:

1、兩者包含的範圍不同。漢服的範圍比唐裝大。

2、兩者的歷史不同,漢服的歷史要比唐裝悠久。

3、概念不同。漢服是漢民族穿的衣服,包括先秦漢服、秦漢漢服、魏晉南北朝漢服、隋唐五代漢服、宋明漢服和當代漢服。唐裝屬於漢服的一種,指唐朝風格的漢服。

漢服和唐裝的關係:

唐裝一定是漢服,漢服卻不一定是唐裝。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

漢服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唐裝分為兩種:唐制漢服和滿式唐裝。

唐裝是中國的一種服飾,指唐制漢服,為漢族服飾系統中一種款式,特徵是交領、右衽、繫帶、無扣或佈扣。代表有齊胸襦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等。

唐裝(滿式服裝),是根據馬褂為雛形,加入立領和西式立體裁剪所設計的服飾。

擴充套件資料:

關於漢服的記載數量繁多,僅列出部分:

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簡牘:「簡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

《漢書》:「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

《蠻書》:「裳人,本漢人也。部落在鐵橋北,不知遷徙年月。初襲漢服,後稍參諸戎風俗,迄今但朝霞纏頭,其餘無異。」

《新唐書》:「漢裳蠻,本漢人部種,在鐵橋。惟以朝霞纏頭,餘尚同漢服。」

《遼史》:「遼國自太宗入晉之後,皇帝與南班漢官用漢服;太后與北班契丹臣僚用國服,其漢服即五代、晉之遺制也。」「漢服,黃帝始制冕冠章服,後王以祀以祭以享。

會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國服;皇帝、南面臣僚漢服。乾亨以後,在禮雖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漢服;重熙以後,大禮並漢服矣。」

《東京夢華錄》:「諸國使人,大遼大使頂金冠,後簷尖長,如大蓮葉,服紫窄袍,金蹀躞;副使展裹金帶,如漢服。」

《清稗類鈔》:「金天命己酉,太宗禁民漢服,令俱禿髮。」

漢服基本結構:

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

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摺,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

前襟無衽即為直領對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前襟後裾的中縫稱為裻,即督脈、任脈,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裾的長度分為腰中,膝上,足上。

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襦 、裋 、深衣。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袖口稱為祛。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17樓:佯謬

「唐朝服裝」是漢服(漢民族服飾)的一種,有人習慣把唐朝形制的漢服簡稱做「唐裝」,但此「唐裝」與滿族馬褂式的「唐裝」是不同的,馬褂唐裝是普通人常說的「唐裝」,馬褂之所以叫「唐裝」是因為以前海外華人稱「唐人」,而當時在滿清統治下,大部分華人穿的都是馬褂式的衣服,所以這種改良版的馬褂被稱為「唐裝」了,其實,馬褂式「唐裝」被稱為「偽唐裝」更合適,因為它與唐朝的著裝毫無關係,當然,「偽唐裝」不能稱為民族服飾,因為它是一種結合了西裝風格的改良服裝,既不是漢族的傳統服裝,也不是真正滿族同胞認可的民族服裝。

唐朝服飾的特點簡寫唐朝服飾的特點

唐裝即唐制漢服,其種類多樣。一種是傳統的襦,裙裝,這種風格一般流行在初唐時期,基本上是沿襲了自東漢以來華夏婦女傳統的上衣下裳制。人們總說到的衣裳二字,其實衣是衣,裳是裳,衣是上身穿的,裳其實是指現代所說的裙子,衣與裳分開。這種婦女的服飾不是連衣,而是分兩截的穿法一直延續到明末。上衣的穿法基本上是右衽...

唐代服飾有哪些特點唐朝服飾的特點有哪些?

唐代官吏服飾唐代男子服飾,以襆頭袍衫為尚,襆頭又稱袱頭,是在漢魏幅巾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首服。唐代以後,人們又在襆頭裡面增加了一個固定的飾物,名為 巾子 巾子的形狀各個時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襆頭的兩腳也有許多變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來的軟腳改變成左右各一的硬腳。唐代官吏,主要服飾為圓領窄袖袍衫,其顏...

唐朝服飾的來歷和特色歷朝歷代服飾的來歷和特點是什麼?

唐代服飾的特點是 官服質地款式更加講究,襆頭形制富於變化 腰帶有銙 帶扣版 品色衣形成制度 女服豔麗多彩 注重梳妝打扮。五代十國時間較短,服飾大體沿用唐制。男子服飾 官服 唐代皇帝的服飾有大裘冕 袞冕 通天冠 武弁 平巾幘 白帢等。大裘冕是皇帝祭祀天地時穿的禮服,包括禮帽和禮服。禮帽兩邊懸著的黃綿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