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一」讀成第二聲或第四聲正確嗎

2021-03-12 02:00:03 字數 4092 閱讀 9016

1樓:小魚兒

一三七八不都有變調現象。

一的讀音:

本調讀第一聲。

⊙在單念、作序數

時或在句子末尾時讀專原調第一聲

屬(陰平)。如:一旅、一單元、第

一、十一、三百零一;

⊙在「去聲」前面應讀成第二聲(陽平:yí,如:一次、一致、一切;

⊙在非去聲字前讀去聲,如:一杯茶 一絲不苟、一條河、一群羊、一本萬利。

⊙在重疊詞當中念輕聲,如:看一看、想一想、試一試。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叫做變調,是普通話的一個規律,完全正確。

3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特殊字的變調.不是錯誤.

規律如下:

「一」的變調

原調y ī

一 (陰平)

單念或在專末屬尾念原調

一、二、三

y ī第一 三十一

在四聲前變二聲

月 一 日

萬 在非四聲前變四聲

天 一 年起

4樓:誰寄錦書

其實一的讀音就一種,如你所說,一與不同的詞語或者字搭配在一起時有的會讀內成第二聲,有的是容第四聲,這是對的.因為一在不同的詞語或句子中,會隨著後一個字的音而產生音變.這是一種音變的現象,所以在字典裡是沒有這兩種讀音的.

還有」不」這個字也是會產生音變的現象的,不信你去查檢視是不是這樣的

一字在詞語和句子裡也是讀第一聲嗎?我感覺都是讀第二聲和第四聲的啊,比如一個人,我們就是讀的第二聲,

5樓:匿名使用者

這叫做bai漢語的音變現象,在語

du流中聲音自zhi然發生變化,和字典的標準dao音不同了。比如一專就是這樣:屬

1、用作序數或用在句尾時仍讀陰平,如「

一、思想好,

二、學習好。」「第一」「十月一日」「一排二班」「感情專一」;2、用在去聲前變為陽平。如「一併」「一定」「一望無際」;3、用在陰平、陽平、上聲前,變為去聲,如「一般」「一回」「一覽無餘」。

「不」字也有不少變化。請採納

6樓:東方凝鬱

不是發音問題,就是第二聲和第四聲

"為"什麼時候讀第二聲什麼時候讀第四聲 解釋詳細點

7樓:葉澤業

讀 [dú]

依照文字念:~數。~經。~書。宣~。朗~。範~。

看書,閱覽:閱~。速~。默~。~者。

求學:走~。

字的念法:~音。~破。

讀 [dòu]

舊指文章裡一句中間念起來要稍稍停頓的地方:句~。

文言文中的「為」讀第二聲和第四聲的時候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8樓:0羞答答的玫瑰

為:二聲的時候,表達的是「 作為」的意思,比如「無所不為」為 就是動詞,做的意思。

附於某些單音形容詞後,表示程度、範圍,如「廣為流傳」。介詞,表示被動,如「為人所迫」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中就是 變成、成為 的意思。

四聲:介詞,如「為了你。。。」表示行為的物件,「為了成為有錢人」表示目的的。

9樓:策士吧問道鬼谷

在文言文中,「為」既可以讀「wéi(二聲)」,又可以讀「wèi(四聲)」;既可以充當實詞,又可以充當虛詞,其語義環境不同,意思也不想同。即:

一、當「為」讀「wéi(二聲)」時

1、可以是動詞,其不同意思如下:

1) 假借為「偽」。做,作,幹,搞。例如:

《詩·王風·兔爰》:我生之初,尚無為。又如:

《左傳·定公十二年》:子為不知,我將不墜。再如:

《管子·樞言》:為善者,非善也,故善無以為也。

2) 製作;創作。例如:《爾雅》:

造作,為也。又如:《周禮·春官·典同》:

以為樂器。注:「為,作也。

」再如:《墨子·節用上》:其為衣裘何?

以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

3) 治理。例如:《小爾雅》:為,治也。又如:《世說新語·排調》:諸葛瑾為豫州。

4) 變成,成為。例如:《淮南子·人間訓》:何遽不為福。又如:《世說新語·自新》:終為忠臣。再如:宋·洪邁《容齋續筆》:而改為入。

5) 是。例如:《列子·湯問》:不為遠者小。又如:《韓非子·喻老》:治不病以為功。再如:蔡元培《圖畫》:謂為三橫。

6) 學習,研究。例如:《韓非子》:群臣為學,門子好辯,商賈外積,小民右仗者,可亡也。

7) 種植;營作。例如:《戰國策·東周策》:東周欲為稻,西周不下水,東周患之。

8) 設定;建立。例如:為法(制定法律;成為法律);為命(撰寫政令、盟會的文辭);為山(建立功業)。

9) 使。例如:《易·井》:井渫不食,為我心惻。

10) 以為;認為。例如:為汝多智。

《列子·湯問》:又如:驚為生人。

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再如:《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我將為無人會使此法。

11) 演奏。例如:為樂(奏樂;作樂)

2、可以是介詞,其不同意思如下:

1) 被,表被動,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例如:《論語·子罕》:

不為酒困。又如:《世說新語·自新》:

為鄉里所患。再如: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為予群從所得。

2) 於,在。表示時間或處所。例如:《淮南子》:今之時人,辭官而隱處為鄉邑之下。

3、可能是連詞,其不同意思如下:

1) 和。表示並列關係。例如:得之為有財,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孫丑下》:又如:《戰國策》:犀首以樑為齊戰於承匡而不勝。

2) 則,就。表承接關係。例如:《論語·陽貨》: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3) 如,若。表示假設關係。例如:《史記》: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

4) 或,抑。表示選擇關係。例如:

《北史·何妥傳》:助教顧良戲之曰:「汝姓何,是荷葉之荷,為河水之河?

」妥應聲曰:「先生姓顧,是眷顧之顧,為新故之故?」又如:

《詩·周頌·思文》疏:《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為一日五來,為當異日也。」再如:

《太平廣記》:不審先生樑朝出仕,為復隱居?

4、可以是助詞,其不同意思如下:

1) 的,之。用於名詞性偏正結構中。例如:《後漢書》:豈弟君子,四方為則。

2) 賓語前置的標誌。例如:《孟子》: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5、可以是語氣,其不同意思如下:

1) 用於句尾,表示反詰、疑問,多與「何」相配合使用。例如:何樂而不為

2) 用於句尾,表示感嘆。例如:《莊子》:予無所用天下為。又如:《墨子·公輸》:何命焉為。

二、當「為」讀「wèi(四聲)」時

1、可以是動詞,其不同意思如下:

1) 幫助;佑助。例如:《詩·大雅·鳧鷖》:福祿來為。

2) 通「謂」。言說;告訴。例如:

《墨子·公輸》:宋,所為無雉兔孤狸者也。又如:

《孟子·公孫丑上》:管仲, 曾西所不為也,而子為我願之乎?再如:

《穀梁傳·宣公二年》:孰為盾而忍弒其君者乎?

2、 可以是介詞,其不同意思如下:

1) 因為,由於。例如:《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做)。

2) 替,給。例如:《韓非子·內諸說上》:為王吹竽。又如:《戰國策·趙策》:為長安君計短。再如:晉·幹寶《搜神記》:為楚王作劍。

3) 為了。例如:《樂府詩集·木蘭詩》:為市鞍馬。又如: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7) 表示動作行為所向,可譯為「向」、「對」、「朝」。例如:晉·陶淵明《桃花源記》:為具言所聞。又如:清·周容《芋老人傳》:為**說前代事。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感覺沒什麼意思…………

因為的為是讀第二聲還是第四聲,請解答。謝謝!

11樓:最愛的天棒

應該讀去聲,也就是第四聲

,高中的時候老師特意強調了呢。字典上也是第四聲。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字典是最權威的啦~~~平時說話的時候一般就讀成2聲了,正式場合,書面上,考試時,如果讀,應該是4聲的~~**電視臺的新聞聯播如果讀因為的時候,為字肯定是讀第四聲的啦~

美的的的的讀音是第二聲還是第四聲

的四聲讀音 a的四聲讀音 拼音聲調是指普通話中的聲調,通常叫四聲,即陰平 第一聲 用 表示,如l 陽平第二聲,用 表示,如l 上聲 第三聲 用 表示,如l 去聲 第四聲 用 表示,如 l 美的 的 的 的讀音 美的電器的 的 讀音是 m i d 釋義 真實,實在 的當 的確。造句 美的電器讓生活更美...

壓軸題中軸字讀音第二聲麼,還是第四聲呢?我看到字典中的壓軸

第四聲壓軸 原本是戲曲名詞,壓軸,指一場摺子戲演出的倒數第二個劇目。版在現代社會中有很多 權應用,比如 壓軸戲 但壓軸也是人們知識的一個盲區。壓軸本意是指倒數第二個節目,而不是人們常說的倒數第一個。但第六版 新華詞典 已把倒數第二個節目改為倒數第一個。不過後來,在第八版 新華詞典 又把倒數第一個節目...

zhao一聲wu四聲怎麼寫詞語,一聲 二聲 三聲 四聲怎麼寫

朝霧讀音 zh o w 引證 冰心 寄小讀者 三 朝陽極光明的照臨在無邊的整齊青綠的田畦上。漢字筆畫 近義詞 一 晨霧 釋義 晨霧是水蒸氣在空中遇到較冷的空氣。形成一種雪和雨的混合小顆粒 引證 王願堅 七根火柴 戰士們 圍著這熊熊的野火談笑著,溼透的衣服上冒著一層霧氣。二 薄霧 釋義 淡薄的霧氣 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