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舉考試最後在殿試中考取第二名被稱為

2021-03-11 13:23:55 字數 856 閱讀 5693

1樓:匿名使用者

希望對你有幫bai助:榜眼du! 明清科舉制度,分為鄉試、會試和殿zhi試dao,鄉試為省一級考試,版考試合格者為舉人,第一名權

為解元;會試是舉人在京城參加的全國統一考試,考試合格者為進士,第一名為會元;殿試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進士考試,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唐制,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因稱居首者為狀頭,故有狀元之稱。從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制以來,從中經歷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緒31年(1905)廢除,歷經1000多年。

明清兩代,殿試一二三名,確定其名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狀元的地位日益特殊,新進狀元照例受六品的翰林院修撰。翰林素有「儲相」之名,因為這個職位較接近皇帝,升遷的機會比同榜者快。

中國科舉史上第一個狀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孫伏伽,最後一個狀元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的劉春霖。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科舉考試最後在殿試中考取第二名被稱為榜眼。

榜眼是中國科舉制度中在殿試中,內取得進容士第二名的名稱,與第一名狀元,第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出自於王禹偁《送第三人朱嚴先輩從事和州》詩:「貨船東下歷陽湖 ,榜眼科名釋褐初。」

3樓:匿名使用者

殿試抄 是科舉制度最高階別的考試,襲又稱御試,廷試,親試

bai。du殿試試題由內閣預擬zhi,然後呈請皇帝選定。有時由讀dao卷官預擬後徑送皇帝圈定或由皇帝直接擬題。

殿試題一開始是策問,後來改為詩賦,到明清時,主要仍是策問。錄取分三甲,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稱號。

古代科舉考試的名次,古代科舉考試的排名情況

古代科舉考試從大到小為 狀元 榜眼 探花 進士 貢士 舉人 秀才 童生。科舉考試共分為四級 院試 鄉試 會試 殿試。1 院試未考中前叫 童生 童子 考中後稱 生員 秀才 2 鄉試每三年考一次,參考者秀才,及格者員舉人,第一名稱解元。考期在八月,故又稱 秋闈 3 會試是在鄉試的基礎上開展的。時間是在鄉...

關於古代科舉,有關古代科舉考試

呵呵,隋朝。唐朝的制度都是跟隋朝學的。c隋,古代科舉分為院試,府試和殿試,三個的第一名叫解元,狀元.會員.古代沒有5個人是三元的.就是三次都第一的.c隋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 他令各州推舉人才,參加考試,合格的可以做官。隋煬帝時正式設定進士科,考核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

古代科舉考試的排名情況

排名情況從大到小為 狀元 榜眼 探花 進士 貢士 舉人 秀才 童生。科舉考試共分為四級 院試 鄉試 會試 殿試四級 殿試由唐代武則天首創,宋太祖時成為定例 1 凡應考生員 秀才 之試者,不論年齡大小,皆稱儒童,習慣上稱為童生。院試由省學政主持,童生參加。考中的稱秀才,也叫生員,一般可稱相公。此二者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