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木中國活字印刷史提前了多少年,中國木活字印刷的起原是誰?

2021-03-11 04:47:51 字數 4705 閱讀 7072

1樓:匿名使用者

400年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版踐和研究才

發明權的。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

北宋慶曆間(1041-1048)中國的畢昇(約970年—2023年)發明的泥活字標誌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

2樓:潭州教育

中國早在11世紀的北宋時期就發明了活字印刷,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曾對世界文內明程序和人類文容化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活字印刷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是一種印刷方法,使用可以移動的金屬或膠泥字塊,用來取代傳統的抄寫,或是無法重複使用的印刷版。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北宋慶曆間(1041-1048)中國的畢昇(?-約1051)發明的泥活字標誌活字印刷的誕生。

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j.谷登堡活字印書早約400年。

中國木活字印刷的起原是誰?

3樓:匿名使用者

活字印刷的發展歷程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

自從漢朝發明紙以後,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要輕便、經濟多了,但是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至遲到東漢末年的熹平年間(公元172~178年),出現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大約在公元600年前後的隋朝,人們從刻印章中得到啟發,在人類歷史上最早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貼上上抄寫工整的書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面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筆劃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型凸出的陽文,和字型凹入的碑石陰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型上塗上墨汁,然後把紙覆在它的上面,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了。

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業發展到全盛時期。雕版印刷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顯缺點。第一,刻版費時費工費料,第二,大批書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錯字不容易更正。

北**民發明家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改進雕版印刷這些缺點。畢昇是北宋中期的一個普通平民知識分子,當時人稱布衣。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覆試驗,在宋仁宗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

[編輯本段]畢昇活字印刷術  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這一科技偉業被當時的著名政治家、科學家沈括在其著作《夢溪筆談》中首次作了如實記錄:「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脣,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

先設一鐵板,其上用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範置鐵板上,乃密佈字印,滿鐵範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

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1]

畢昇的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象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為了適應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備有幾個甚至幾十個,以備同一版內重複的時候使用。

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沒有準備,可以隨制隨用。為便於揀字,把膠泥活字按韻分類放在木格子裡,貼上紙條標明。排字的時候,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託,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和紙灰混合製成的藥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揀出來一個個排進框內。

排滿一框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藥劑稍微熔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藥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印刷的時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紙,加一定的壓力就行了。為了可以連續印刷,就用兩塊鐵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兩版交替使用。

印完以後,用火把藥劑烤化,用手輕輕一抖,活字就可以從鐵板上脫落下來,再按韻放回原來木格里,以備下次再用。畢昇還試驗過木活字印刷,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制困難,木活字沾水後變形,以及和藥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原因,所以畢昇沒有采用。 畢昇的膠泥活字版印書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就極其可觀了,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質量,比雕版印刷要優越得多。

現代的凸版鉛印,雖然在裝置和技術條件上是宋朝畢昇的活字印刷術所無法比擬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為人類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這中間,我國的平民發明家畢昇的功績不可磨滅的。

可是關於畢昇的生平事蹟,我們卻一無所知,幸虧畢昇創造活字印刷術的事蹟,比較完整地記錄在沈括的《夢溪筆談》裡。但是除開西夏文字的幾本推測為活字印刷的佛經外,中原地區無發現活字印刷的中文印刷品!

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幾百部甚至幾千部書,對文化的傳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板費時費工,大部頭的書往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存放版片又要佔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會因變形、蟲蛀、腐蝕而損壞。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書,版片就成了廢物。此外雕版發現錯別字,改起來很困難,常需整塊版重新雕刻。

活字製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準備好足夠的單個活字,就可隨時拼版,大大地加快了製版時間。活字版印完後,可以拆版,活字可重複使用,且活字比雕版佔有的空間小,容易儲存和保管。這樣活字的優越性就表現出來了。

用活字印刷的這種思想,很早就有了,秦始皇統一全國度量衡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詔書,考古學家認為,「這是中國活字排印的開始,不過他雖已發明,未能廣泛應用」。古代的印章對活字印刷也有一定啟示作用。

畢昇發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發明並未受到當時統治者和社會的重視,他死後,活字印刷術仍然沒有得到推廣。他創造的膠泥活字也沒有保留下來。

但是他發明的活字印刷技術,卻流傳下去了。

2023年在浙江溫州白象塔內發現的刊本《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經鑑定為北宋元符至崇寧(1100~1103)年活字本。這是畢昇活字印刷技術的最早歷史見證。

宋人周必大(1129~2023年)曾被封為濟國公,老年時從沈括那裡學來了畢昇的方法,印了自己的著作。他也做了一點小改動,把鐵板改為銅板。銅板比鐵板傳熱性好,易使粘藥熔化,但銅板比鐵板**貴,這對一個公爵來說就算不了什麼。

元代的姚樞(1201~1278)提倡活字印刷,他教子弟楊古用活字版印書,印成了朱熹的《小學》和《近思錄》,以及呂祖謙的《東萊經史論說》等書。不過楊古造泥活字是用畢昇以後宋人改進的技術,並不是畢昇原有技術。

清康熙六年翟世琪出任饒州推官,集磁戶,造青磁《易經》一部。所謂青磁(活字)據專家分析可能是以制青瓷的瓷土燒成的陶活字。

2023年山東泰安人徐志定製成陶活字,印《周易說略》。他將泥土煅燒後製成活字用以排版印書,採用的仍然是畢昇用過的方法。

19世紀安徽涇縣的翟金生,因讀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所述的畢昇泥活字技術,而萌生了用泥活字印書的想法。他費事30年,制泥活字10萬多個。2023年印成了《泥版試印初編》。

此後,他又印了許多書。20世紀60~70年代在涇縣還發現了翟金生當年所制的泥活字數千枚。這些活字有大小五種型號。

他以自己的實踐證明了畢昇的發明是可行的,打破了有人對泥活字可行性的懷疑。

2023年發現於安徽徽州的翟氏泥活字模。

與楊古同時代的王禎(1271~2023年)創制了木活字。王禎是山東東平人,是一位農學家,做過幾任縣官,他留下一部總結古代農業生產經驗的著作——《農書》。王禎關於木活字的刻字、修字、選字、排字、印刷等方法都附在這本書內。

他在安徽旌德請工匠刻木活字3 萬多個,於元成宗大德二年(2023年)試印了6萬多字的《旌德縣誌》不到一個月就印了一百部可見效率之高。這是有記錄的第一部木活字印本。王禎在印刷技術上的另一個貢獻是發明了轉輪排字盤。

用輕質木材作成一個大輪盤,直徑約七尺,輪軸高三尺,輪盤裝在輪軸上可以自由轉動。把木活字按古代韻書的分類法,分別放入盤內的一個個格子裡。他做了兩副這樣的大輪盤,排字工人坐在兩副輪盤之間,轉動輪盤即可找字,這就是王禎所說的「以字就人,按韻取字」。

這樣既提高了排字效率,又減輕了排字工的體力勞動。是排字技術上的一個創舉。元代木活字印本書雖已失傳,但當時維吾爾文的木活字則有幾百個流傳下來。

明代木活字本較多,多采用宋元傳統技術。明萬曆十四年(2023年)的《唐詩類苑》、《世廟識餘錄》、嘉靖間(約1515~2023年)的《璧水群英待問會元》等都是木活字的印本。

在清代,木活字技術由於得到**的支援,獲得空前的發展。康熙年間木活字本已盛行,大規模用木活字印書則始於乾隆年間《英武殿聚珍版叢書》的發行。印製該書共刻成大小棗木木活字253500個。

印成《英武殿聚珍版叢書》134種,2389卷。這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用木活字印書。

用金屬材料製造活字,也是活字印刷的一個發展方向。在王禎以前,已有人用錫做活字。但錫不易受墨印刷很困難,難於推廣。

公元15、16世紀之際,銅活字流行於江蘇無錫、蘇州、南京一帶。銅活字印刷在清代進入新的高潮,最大的工程要算印刷數量達萬卷《古今圖書整合》了,估計用銅活字達100~200萬個。

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它最早出現於什麼時期?

4樓:匿名使用者

活字印刷術是中國的畢昇最早發明的,最早出現於北宋。

北宋發明家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改進雕版印刷這些缺點。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覆試驗,在宋仁宗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

畢昇的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象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

印刷術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曾對世界文明程序和人類文化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活字印刷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是一種印刷方法,通過使用可以移動的金屬或膠泥字塊,來取代傳統的抄寫,或是無法重複使用的印刷版。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歷史意義

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北宋慶曆間 1041 1048 中國的畢昇 約1051 發明的泥活字標誌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

我國活字印刷術是在什麼背景下發明的?他的發明有何重大意義

活字印刷術未發明之前使用的是雕板印刷術,活字印刷術發明後大大節約了印刷時間,且可以重複利用 我國古代印刷術的發明有什麼意義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體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活字印刷術為書籍的傳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為書籍及時...

是畢昇還是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是畢昇還是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北宋慶曆間 1041年 1048年 中版國的畢昇 970年 1051年 發 權明的泥活字,標誌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 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元代王禎成功創制木活字,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明代中期,銅活字在江蘇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