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四代計算機的發展詮釋摩爾定律

2021-03-10 18:04:01 字數 3187 閱讀 4872

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代計算機是以電子管

為邏輯元件的。

第二代計算機問世於2023年,由電晶體取代了電子回管答。與電子管相比、晶體

管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壽命長。效率高、功耗低等特點,並把計算速度從每秒幾千次提高到幾十萬次。

第三代計算機誕生於2023年,由積體電路取代了電晶體。與電晶體相比,積體電路的體積更小,功耗更低,可靠性更高,第三代計算機由於採用了積體電路,計算速度從幾十萬次提高到上千萬次,體積大大縮小,**也不斷下降。

***計算機是採用大規模積體電路製造的計算機,高度的整合化使得計算機的**處理器和其他主要功能可以集中到同一塊積體電路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微處理器"。

計算機經歷的四個時代:第一代電子管、第二代電晶體、第三代中小規模積體電路、***大規模積體電路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的發展遵從摩爾定律(曾任intel總裁的戈登·摩爾提出的每過18個月微處理器上整合的電晶體數目將增加一倍,生產成本將降低一半)

2樓:小磊

這個建議看計算機基礎知識手冊或計算機基礎及應用教科書。

什麼是計算機發展過程中的摩爾定律

3樓:匿名使用者

一定**的積體電路晶片,每18個月效能翻一番

什麼是計算機摩爾定律

4樓:裝甲擲彈兵水瓶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來的。其內容為:當**不變時,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效能也將提升一倍。

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效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了資訊科技進步的速度。

「摩爾定律」歸納了資訊科技進步的速度。在摩爾定律應用的40多年裡,計算機從神祕不可近的龐然大物變成多數人都不可或缺的工具,資訊科技由實驗室進入無數個普通家庭,因特網將全世界聯絡起來,多**視聽裝置豐富著每個人的生活。

5樓:

這個說的是計算機晶片發展的趨勢,而不是指一個晶片會在出廠後有什麼變化

請參考一下資料

摩爾定律是指ic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效能也將提升一倍。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名譽董事長戈登·摩爾(gordon moore)經過長期觀察發現得之。

計算機第一定律——摩爾定律moore定律2023年,戈登·摩爾(gordonmoore)準備一個關於計算機儲存器發展趨勢的報告。他整理了一份觀察資料。在他開始繪製資料時,發現了一個驚人的趨勢。

每個新晶片大體上包含其前任兩倍的容量,每個晶片的產生都是在前一個晶片產生後的18-24個月內。如果這個趨勢繼續的話,計算能力相對於時間週期將呈指數式的上升。moore的觀察資料,就是現在所謂的moore定律,所闡述的趨勢一直延續至今,且仍不同尋常地準確。

人們還發現這不光適用於對儲存器晶片的描述,也精確地說明了處理機能力和磁碟驅動器儲存容量的發展。該定律成為許多工業對於效能**的基礎。在26年的時間裡,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增加了3200多倍,從2023年推出的第一款4004的2300個增加到奔騰ii處理器的750萬個。

由於高純矽的獨特性,整合度越高,電晶體的**越便宜,這樣也就引出了摩爾定律的經濟學效益,在20世紀60年代初,一個電晶體要10美元左右,但隨著電晶體越來越小,直小到一根頭髮絲上可以放1000個電晶體時,每個電晶體的**只有千分之一美分。據有關統計,按運算10萬次乘法的**算,ibm704電腦為1美元,ibm709降到20美分,而60年代中期ibm耗資50億研製的ibm360系統電腦已變為3.5美分。

到底什麼是"摩爾定律'"?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版本":

1、積體電路晶片上所整合的電路的數目,每隔18個月就翻一番。

2、微處理器的效能每隔18個月提高一倍,而**下降一半。

3、用一個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效能,每隔18個月翻兩番。

以上幾種說法中,以第一種說法最為普遍,第

二、三兩種說法涉及到**因素,其實質是一樣的。三種說法雖然各有千秋,但在一點上是共同的,即"翻番"的週期都是18個月,至於"翻一番"(或兩番)的是"積體電路晶片上所整合的電路的數目",是整個"計算機的效能",還是"一個美元所能買到的效能"就見仁見智了。

6樓:炎釋出布

摩爾定律是指ic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效能也將提升一倍。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名譽董事長戈登·摩爾(gordon moore)經過長期觀察發現得之。

計算機第一定律——摩爾定律moore定律2023年,戈登·摩爾(gordonmoore)準備一個關於計算機儲存器發展趨勢的報告。他整理了一份觀察資料。在他開始繪製資料時,發現了一個驚人的趨勢。

每個新晶片大體上包含其前任兩倍的容量,每個晶片的產生都是在前一個晶片產生後的18-24個月內。如果這個趨勢繼續的話,計算能力相對於時間週期將呈指數式的上升。 moore的觀察資料,就是現在所謂的moore定律,所闡述的趨勢一直延續至今,且仍不同尋常地準確。

人們還發現這不光適用於對儲存器晶片的描述,也精確地說明了處理機能力和磁碟驅動器儲存容量的發展。該定律成為許多工業對於效能**的基礎。在26年的時間裡,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增加了3200多倍,從 2023年推出的第一款4004的2300個增加到奔騰ii處理器的750萬個。

由於高純矽的獨特性,整合度越高,電晶體的**越便宜,這樣也就引出了摩爾定律的經濟學效益,在20世紀60年代初,一個電晶體要10美元左右,但隨著電晶體越來越小,直小到一根頭髮絲上可以放1000個電晶體時,每個電晶體的**只有千分之一美分。據有關統計,按運算10萬次乘法的**算,ibm704電腦為1美元,ibm709降到20美分,而60年代中期ibm耗資50億研製的ibm360 系統電腦已變為3.5美分。

到底什麼是"摩爾定律'"?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版本":

1、積體電路晶片上所整合的電路的數目,每隔18個月就翻一番。

2、微處理器的效能每隔18個月提高一倍,而**下降一半。

3、用一個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效能,每隔18個月翻兩番。

以上幾種說法中,以第一種說法最為普遍,第

二、三兩種說法涉及到**因素,其實質是一樣的。三種說法雖然各有千秋,但在一點上是共同的,即"翻番"的週期都是18個月,至於"翻一番"(或兩番)的是"積體電路晶片上所整合的電路的數目",是整個"計算機的效能",還是"一個美元所能買到的效能"就見仁見智了。

還有就是,樓主您老的u不會變4g,死也不會

7樓:黑十字星

3年後摩爾定律就失效了

2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四代,代的劃分是根據計算機的

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四代,代 的劃分是根據計算機的主要元器件。第一代到 計算機主要元器件分別為電子管 電晶體 中小規模積體電路 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第一代 電子管數字機 1946 1958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的是真空電子管,主儲存器採用汞延遲線 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儲存器 磁鼓 磁芯 外儲存...

人們將計算機的發展劃分為四代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計算機發展的四個階抄段是根據電子元bai件來劃分的。第一代計算機du 電子管時代 1946 zhi1958第二代dao計算機 電晶體時代 1958 1964第三代計算機 積體電路時代 1965 1971 計算機 超大規模積體電路時代 1971 今 人們習慣於將計算機的發展劃分為四代。劃分的主要依據是...

計算機在中國的發展,計算機在中國的發展歷史?

我國從1957年在中科院計算所開始研製通用數位電子計算機,1958年8月1日該機可以表演短程式執行,標誌著我國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誕生。1965年中科院計算所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臺大型電晶體計算機 109乙機 對109乙機加以改進,兩年後又推出109丙機,在我國兩彈試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被使用者譽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