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021-03-08 21:30:32 字數 5347 閱讀 4965

1樓:孤巷裡遇見你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說作者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表達了作者在現實生活裡的苦悶、孤獨、惆悵和抑鬱。這兩句出自《野望》。

《野望》是隋末唐初詩人王績的作品。

此詩描寫了隱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閒逸的情調中,帶著幾分彷徨,孤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也是現存唐詩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全詩於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鬱的心情,抒發了惆悵、孤寂的情懷。

野望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白話譯文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諸多獵物迴歸家園。

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擴充套件資料

王績(唐初著名詩人)

王績(約589—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縣(山西萬榮縣通化鎮,通化鎮2023年由河津縣劃入萬榮縣)人,初唐詩人。隋末舉孝廉,除祕書正字。不樂在朝,辭疾,復授揚州六合丞。

時天下大亂,棄官還鄉。唐武德中,詔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

貞觀初,以疾罷歸河渚間,躬耕東皋山(今宿州五柳風景區),自號「東皋子」。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 ,撰 《酒經》 、《酒譜》 ,注有《老》、《莊》。其詩近而不淺,質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曠懷高致,直追魏晉高風。

律體濫觴於六朝,而成型於隋唐之際,無功實為先聲。

2樓:恍夢若如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譯文]在黃昏的時候,我佇立在東皋村頭悵望,彷徨徘徊心中沒有主張。每一棵樹都凋謝枯黃,每一座山峰都塗上落日的餘暉。放牛的兒童騎著小牛回家,獵人騎著駿馬帶回獵物。

我看到這些人又並不相識,心情鬱悶於是長聲歌唱《詩經》中「采薇采薇」的詩句

據說,這首詩的主旨正好能反映隱士們的高節,有古人評價為證:「讀《野望》篇,固知高士胸襟,超然物外,一腔隱情.千古自有知己。」這首詩似乎是選入了初中語文課本的,在今天也不難理解。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薇」是野豌豆苗。而最後一句「長歌懷采薇」,可能隱藏著兩個典故。其一是詩經裡有《采薇》篇,其二是古代有兩個著名隱士伯夷、叔齊,他們堅持不食周粟而上山采薇。

因此詩的最後兩句就可以這樣理解了:「道出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悵惘,既然在現實中找不到相知相識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懷伯夷、叔齊那樣,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隱逸之士了。」王績估計最後也沒有上山,所以只能講追懷。

3樓:匿名使用者

在現實生活中,沒有那樣知心的朋友,只能借伯夷、叔齊,來抒發自己沒人能懂自己內心的苦悶與愁苦之情

《野望》長歌懷采薇引用了怎樣的典故?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

4樓:匿名使用者

采薇運用了典故!

采薇:薇,是一種植物。相傳周武王滅商後 ,伯夷、叔齊不願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後餓死。古時「采薇」代指隱居生活。

希望能幫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5樓:匿名使用者

采薇:薇,是一種植物。相傳周武王滅商後 ,伯夷、叔齊不願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後餓死。古時「采薇」代指隱居生活。

野望 王績 長歌懷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樣的典故

6樓:匿名使用者

相傳周武王滅商後 ,伯夷、叔齊不願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後餓死。古時「采薇」代指隱居生活。「長歌懷采薇」一句中採用的典故有:

1.《詩經·召南·草蟲》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

2.《詩經·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市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此處暗用二詩的句意,藉以抒發自己的苦悶。

【原文】

《野望》 王績(隋末唐初)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譯文】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諸多獵物迴歸家園。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擴充套件資料

《野望》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山野秋景。全詩於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鬱的心情,抒發了惆悵、孤寂的情懷。「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後常遊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餘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然而,王績還不能像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後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覆,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

2.詩經《小雅.采薇》內容介紹

《小雅·采薇》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篇。這是一首戎卒返鄉詩,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詩歌以一個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興,前五節著重寫戍邊征戰生活的艱苦、強烈的思鄉情緒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從中透露出士兵既有禦敵勝利的喜悅,也深感征戰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緒;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結束全詩,感人至深。

此詩運用了重疊的句式與比興的手法,集中體現了《詩經》的藝術特色。末章頭四句,抒寫當年出征和此日生還這兩種特定時刻的景物和情懷,言淺意深,情景交融,歷來被認為是《詩經》中有名的詩句之一。

7樓:以我來說的話

引用了伯夷、叔齊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的典故,表達避世隱身之意。

野望 作者:王績 年代:唐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白話譯文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諸多獵物迴歸家園。

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擴充套件資料:

整體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山野秋景。全詩於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鬱的心情,抒發了惆悵、孤寂的情懷。「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後常遊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餘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然而,王績還不能像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後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讀熟了唐詩的人,也許並不覺得這首詩有什麼特別的好處。可是,如果沿著詩歌史的順序,從南朝的宋、齊、樑、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豔麗,好像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

從貴婦堆裡走出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生特別的魅力。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

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作當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手裡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

而早於沈、宋六十餘年的王績,已經能寫出《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說明他是一個勇於嘗試新形式的人。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覆,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

《唐詩直解》:淺而不薄。

《唐詩訓解》:起句即破題。「秋色」補題不足,且生結意。「落暉」應「薄暮」,且生「返」、「歸」二句。

《唐詩矩》:前寫野望之景,結處方露己意。

三、四喻時值衰晚,此天地閉、賢人隱之象也。故末寄懷《采薇》,蓋欲追蹤夷、齊之意,然含蓄深深,不露線索,結法深厚。得此一結,便登唐人正果,非復陳、隋小乘禪矣。

《唐律消夏錄》:此立意詩,「薄暮望」、「欲何依」,主句也。下邊「秋色」、「落暉」、「牧人」、「獵馬」,俱是「薄暮望」之景;「皆」字、「惟」字、「歸」字,俱是「欲何依」之情。

所以用「相顧」句一總頓住。末句說出自己胸襟也。又:

此詩說「無依」情緒,直趕到第七句。若胸中稍有不乾淨處,便要露出。「長歌」一言,壁立萬仞矣。

或問此句可以為主句否,蓋此句是胸中主見,不是詩中主句,所謂主中主也。

《唐詩意》:惟有隱耳。隋日式微,無功傷之而作,即詩人「北風」「雨雪」意。然唐興之兆見矣。

《古唐詩合解》:王堯衢曰:此詩格調最清,宜取以壓卷。視此,則律中起承轉合瞭然矣。

8樓:匿名使用者

采薇運用了典故!

采薇:薇,是一種植物。相傳周武王滅商後 ,伯夷、叔齊不願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後餓死。古時「采薇」代指隱居生活。

就是想遠離塵世,而去過那閒雲野鶴般的生活!!詩歌的本質特徵就在於抒情,但詩人的情感有時往往並不直接流露,而是藉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達。

詩的開頭兩句,扣詩題「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見「早寒」景象,「北風江上寒」更多地著眼 於自身的感受。兩句詩很具體的寫出了季節氣候特點,應該說,就是寫實;但這兩句寫早寒景象的詩是為下面的抒情做準備的,所以又有起興的作用。

面對秋末冬初的蕭條景物,不禁勾起思鄉情懷,於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鄉:家鄉在襄水灣曲處,遠隔著楚地雲天,很遠哪!遠隔難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

「鄉淚客中盡」,正面抒發了思鄉,一個「盡」將詩人的思鄉之情作了盡情的抒發。如此思鄉,當然就想到回鄉,於是才有「孤帆天際看」的表現。看天際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鄉的念頭。

這念頭實在是鄉思所致,然而想回鄉,也沒有那麼容易,因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來可以詢問,但江水與海相平,水勢漫漫,又到**去問路呢?

我們院子裡的小麻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小麻雀的喜愛和讚美之情。這篇課文講的是一隻還不會飛的小麻雀普季克住在屋簷下的窩裡它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媽媽不斷地告誡它要小心掉下去會很危險,但是它不聽勸告,後來果然掉到窩下一隻大花貓旁邊。媽媽奮不顧身地去救它,小麻雀又怕又急,竟然飛到了窗臺上,而媽媽尾巴上的毛卻被大花貓咬掉了。擴充套...

陋室銘和愛蓮說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陋室銘 表達了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愛蓮說 表達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文章簡介 陋室銘 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創作的一篇託物言志駢體銘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讚美陋室抒寫自己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意趣。文章層次明晰,先以山水起興,點出 斯是陋室,惟吾德...

《菩薩蠻 大柏地》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故地重遊的喜悅之情和對根據地新生活的無比熱愛,同時表達了作者必勝的決心。這是一首追憶戰爭的詩篇,但卻沒有激烈憤慨或血腥的戰爭場面,只有江山之美躍然於目前。回憶是美好的,只要成為過去就會變成親切的回憶,尤其是詩人要在這裡憑弔昔日得勝戰場,而身邊的夏日黃昏的美景寧靜而清翠。彷彿感恩的大自然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