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設計師是誰故宮太和殿是誰設計的?

2021-03-08 15:13:39 字數 4376 閱讀 8166

1樓:頓班

過去,建築史界曾認為中國古代建築全部是靠經驗修起來的,不要設計圖,更沒有施工圖。這完全是一個錯誤認識!樣式雷圖檔以最翔實、最直觀的資料證明,中國古代建築不但有傑出的圖學成就,而且設計圖語言豐富多彩,表現方式亦有自己獨特的內涵和特色——— 「樣式雷」即是對清代承辦內廷工程的一個雷氏建築世家的美稱。

他們是著名的皇家建築師,家族先後七代工匠,在康熙中期至**初年的二百多年時間裡,為清朝歷代皇帝設計修建了大量皇家建築,因長期執掌「樣式房」而得名,也有稱之為「樣子雷」的。他們的作品,從正陽門直至大內(故宮乃至故宮中「三希堂」各個細部的建築),包括北海、中海、南海、***當年住過的菊香書屋、***生活過的西花廳、圓明園、萬春園、頤和園、景山、天壇、清東陵、清西陵等。這其中有宮殿、園林、壇廟、陵寢,也有京城大量的衙署、王府、私宅、私人墳塋,以及御道、河堤,還有輿服、彩畫、瓷磚、琺琅、景泰藍……幾乎一座城市都是他們建造的。

此外,還有承德避暑山莊、南方杭州的行宮、北方的盛京(今瀋陽)等譽滿中外的著名皇家建築。 不僅僅是建築,雷氏建築世家還留下了不計其數、極為珍貴的建築史料,都被稱作「樣式雷圖檔」,現分別收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資料室,以及首都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社科院圖書館等;也有一部分已流失國外。 樣式雷圖檔包括的內容,門類豐富,最大量的是各個階段的設計圖紙,再就是燙樣,還有相當於施工設計說明的《工程做法》、隨工日記等,它們涵蓋了清代皇家建築規劃、設計和施工各個階段的詳細情況,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最翔實、最直觀的資料,它們對清代歷史、中國古代建築史的研究,以及相關文物建築的保護、復原等,均有巨大價值,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達到最後一個高峰時期的全面成就。

雷發達:「紫薇照命,金殿封官」 樣式雷始祖雷發達,祖籍江西南康府建昌縣(今永修縣)人。雷氏家族原也是書香門第,曾出過一位尚書,但後來子孫中有一支改行搞了建築。

明代,從事建築的這支後裔遷居到皇都江寧(今南京),投身明朝宮殿廟宇的修建。康熙二十二年(1683),雷發達與堂弟雷發宣以南方匠人的身份,到朝廷供役。樣式雷研究最早之學者朱啟鈐,曾在他所著《樣式雷考》中,記錄了一段傳奇。

太和殿俗稱金鑾寶殿,是皇宮的正殿。重修太和殿時,缺乏大的木頭,倉促間便拆取明代陵墓中的楠木樑充用。由於正殿是循經守禮、治理國政的地方,意義重大,所以康熙帝親臨上樑典禮,但康熙主持太和殿上樑儀式這天,脊檁卻因合不上榫,落不了位,典禮眼看要流產。

這種掉腦袋的事,使得工部**們「惶恐失措」。虧得有位**機靈,私下裡找著雷發達,給他換上官服,要他設法解決問題。雷發達藝高人膽大,以一工匠身份,身著官服,袖中暗藏一斧,爬上屋頂,「斧落榫合」,幾斧子就解決了問題。

「禮成,上大悅,面敕受工部營造所長班。」 「長班」一職,相當於今天國家建築部門的總建築師。從此,「上有魯班,下有長班;紫薇照命,金殿封官」的傳說不脛而走。

雷景修:首創「樣式雷圖檔」 樣式雷第五代傳人雷景修,生於嘉慶八年(1803),卒於同治五年(1866)。他從16歲起,即跟隨任樣式房掌案的父親雷冢璽在圓明園樣式房學習世傳差務。

雷景修雖學得一身本事,但他主要生活在道光、咸豐年間,清廷內憂外患,國勢衰微,沒有能力規劃建設新的園囿,圓明園中只有圓明園殿、九州清宴、上下天光、四宜書屋、同樂園等處有一些小的修繕和搭建;而咸豐十年(1860)的庚申之役,英法聯軍焚燒圓明園後,樣式房停止了工作,雷景修也因此而少有用武之地。 但在雷氏世家中,雷景修仍是一位十分了得的人物,他為家族,甚至為中華民族做出過巨大貢獻,幹了幾件功不可沒的大事。《樣式雷考》中這樣記載他:

「景修一生中,工作最勤。家中裒集圖稿、燙樣模型甚夥,築室三楹為儲存之所。經營生理,積貲數十萬。

並修譜錄,塋舍規劃井然,世守之工,家法不墮者,賴有此耳。」也就是說,是雷景修開始把祖上傳下來和自己工作中留下來的設計圖樣(包括各個歷史階段的草圖、正式圖)、燙樣模型專門收集起來,用三間房子存在家裡,並因此而能夠保留至今,成為我國建築史上被稱作「樣式雷圖檔」的國寶。英法聯軍焚燒圓明園時,雷景修又從樣式房攜圖紙和燙樣,從祖居老屋遷至西直門內觀音寺和阜內水車衚衕居住。

雷景修直到年過半百,在遵化平安峪為咸豐修建定陵,以及同治時期,慈禧打算重修圓明園時,才有機會施展和發揮祖傳的全套技藝。 雷廷昌:「樣式雷」最後的傳人 樣式雷第七代傳人雷廷昌生於道光二十五年(1845),他與父親雷思起先後為咸豐、同治、光緒幾位皇帝和慈禧等興建陵寢,並在重修圓明園、頤和園、擴建「三海」工程中,成為京城公認的最有成就的建築師。

雷廷昌是雷氏家譜中記載的樣式房掌案的最後一代傳人,他逝世的第二年,光緒駕崩。清滅亡後,依****優待清室條約,崇陵繼續興建。當光緒及隆裕後的梓宮奉安於崇陵時,雷廷昌已故去6年了。

隨著清王朝和雷廷昌的亡去,清廷的工部和樣式房也從歷史上消失了,樣式雷的後代不再繼承祖業。過去,一般研究者都認為樣式雷是七代傳人,其實雷廷昌後面還有子孫參加樣式房的工作,國家圖書館藏有大量崇陵工程的圖紙,就是雷氏繼續參與工程的佐證,只是對雷氏再下一代的資料,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整理。 雷氏家族有意收藏各類圖檔最遲開始於咸豐十年(1860)、樣式雷第五代傳人雷景修時。

它們原都存於設在今圓明園東北角的「樣房」中,實際應是清廷皇家的絕密檔案,比方清陵寢圖紙如流入民間,就將給盜墓者以極大便利。咸豐十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樣房因位於偏僻處,未被殃及。雷景修為保護這些檔案,將其藏於家中並數次祕密轉運,皇家圖檔就這樣被帶到宮外。

清滅亡後,雷氏家族沒了生活**,家境日漸敗落,雷廷昌第三子雷獻瑞曾於2023年以4500銀元,將大部分圖檔賣給了北平圖書館。據說當時共拉走了10卡車圖紙和燙樣,其中有圓明園、三海、陵墓圖檔27箱,另有各項工程圖紙數百種。錢花完後,各房子孫又出賣自己所存圖檔約2000餘件。

此後,中法大學又從雷氏別支買走1000多件。就這樣,圖檔又從雷氏家族手中流散到民間。 「樣式雷圖檔」已被列為古籍整理重點專案 據說,樣式雷圖檔目前在國記憶體有二萬多件,只有一小部分流往國外。

國家圖書館是收藏最多、最完整者,約有1.2萬餘件,也是晚清樣式房收藏數量最多者,主要為樣式雷家藏畫樣。此外大量按例要進呈皇家御覽,並「奉旨留中」(留在宮中存檔,原來是內務府的輿圖)的部分,辛亥革命後轉而成為故宮博物院的藏品。

樣式雷家譜現也找到了,儲存在中國文物研究所。這些對研究建築學、建築史、考古學等有重要價值的資料能夠儲存至今,首推雷景修的收集和呵護;其次是成立於2023年的中國營造學社的同僚先哲們。由朱啟鈐發起,並由樑思成、劉敦楨、單士元、劉致平等建築學家組成的中國營造學社,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來,即對樣式雷圖檔的保護、整理、研究,做出了開創性工作,其努力對奠定中國古代建築研究的思想體系,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價值。

他們獨具慧眼,多方呼籲,大力蒐集流散於社會上的樣式雷圖檔,儲存於北平圖書館至今;再次就是樣式雷的後裔們,他們為這些國寶找到了應有的歸宿。 2023年以來,天津大學建築系師生歷時6年,全面系統地完成了清東、西陵的大規模測繪工作,並在測繪園林建築、深入發掘浩繁清代檔案文獻的基礎上,自2023年以來,將國家圖書館所藏最混亂的樣式雷有關陵寢工程的家藏圖檔5000餘件清理完畢,並將初編目錄輸入電腦存檔。目前,他們又與國家圖書館善本部合作,通過掃描、數字化等現代科技手段,將樣式雷圖檔按件分類系統整理,以徹底改變這一國寶幾十年來混亂無序、難以利用的局面。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清代內廷檔案中的有關畫樣也已在著手整理。2023年,在國家自然科學**資助下,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清代樣式雷建築圖檔綜合研究》專案正式啟動。2023年,樣式雷圖檔出版被列為***古籍整理的重點資助物件。

中國是世界著名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建築藝術是中華文明整體中獨具特色的一支,並影響了廣大東亞地區。但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古代沒有留下有關建築理論的系統專著,其論述散見於各種文史典籍中,並採取了「中國式」的闡述方式,即以高度的建築技巧及大量成熟的建築作品,表現中國建築的偉大成就。我國現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建築中,有1/5是樣式雷世家創作的,如故宮、天壇、頤和園、避暑山莊、清東陵、清西陵等,這在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是沒有任何家族可以與之相比的!

樣式雷圖檔,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達到最後一個高峰時期的全面成就,是我國乃至世界的稀世珍寶,它反映了清代,實際也是上承明代一直延續下來的中國優秀的建築傳統文化。

2樓:喜腦弓子

故宮的設計者到底是誰,還是個歷史之謎。

3樓:漫步聯盟

雷氏建築世家 雷廷昌 雷景修 雷發達

故宮太和殿是誰設計的? 40

4樓:匿名使用者

不確定,

按目前流傳最多的說法,設計者是明代一位匠師,蒯祥。2023年—2023年,蘇州吳縣(今江蘇省吳縣)香山人。官至工部左侍郎。

還有人說是蔡信 南直隸武進(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人另有人提出,設計人應該是楊青。是一名瓦工,但留下的資料更少。

5樓:喜腦弓子

故宮的設計者到底是誰,還是個歷史之謎。

6樓:手機使用者

世界靈異事件之一,漫步的孩子。晚上12點13分,樓房角落可以看見一個原地踏步走的孩子,看不見他的臉,如果沒將這訊息傳5個帖子,將家破人亡,被那個死於非命的孩子奪取心臟

7樓:匿名使用者

負責主修的應該是蒯祥,不過也不確定哦

關於太和殿的歷史故事故宮太和殿傳說

我們現在在故宮太和殿看到的寶座是明代的雕龍髹金大椅,它在幾百年風風雨雨裡曾是最高皇權的象徵,但在上世紀前半葉,隨著朝政的動盪衰敗,它曾被遺棄,失蹤了近半個世紀。那是1915年,袁世凱篡權稱帝,他把太和殿內乾隆御題的匾額對聯拆去,把這張寶座也不知挪到何處去了。椅後的雕龍髹金屏風還保留,卻安設了一張特製...

故宮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建於哪一年

太和殿.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俗稱 金鑾殿.位於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 1420年 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 1562年 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 1645年 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燬,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 1695年 重建後的形制.太和 二字是說宇宙間的一切關...

故宮太和殿的龍椅可以傳世500多年,它究竟是什麼材質做的

太和殿原名奉天殿,所謂奉天,就是遵從天意,受命於天,繼承氣運,行 駛老天給予的權利。皇帝即位 皇帝大婚 冊立皇后 派大將出徵遠方等事件,皇帝都會在太和殿接受群臣祝賀,這樣的儀式叫 朝會 朝會會用到大量的陳設 樂器等的裝置,規模極大。皇帝會在大殿上接受大臣的叩禮,有時還會在太和殿設宴款待群臣。平時,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