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變了,藝術觀怎麼辦

2021-03-08 11:50:25 字數 4789 閱讀 9564

1樓: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一個時代的藝術變化了,藝術觀必定隨之而變,藝術理論也由此得以重新定位。現在就到了重新尋求這種實踐、觀念與理論的重新匹配的時候了。中國本土「生活美學」的新構,是與國際美學頡頏發展起來的、深植於本土傳統之中的、並與當代中國藝術觀相匹配的一種最新的中國美學形態。

當代中國藝術觀,要成為真正具有「中國性」的藝術觀,亟待加以重建。原因就在於,我們的當代藝術實踐已經並且正在發生著急遽的轉變,但是,尚未得到轉化的「藝術觀」卻難以與之匹配起來,因而就形成了兩種錯位現象:一個是藝術實踐與藝術觀念的錯位,另一個則是藝術觀念與藝術理論的錯位。

無論是美術建築、**影視、詩歌**、舞蹈戲劇還是設計工藝,當代藝術發生的深刻變革毋庸置疑,它直接作用於創造者與接受者對於藝術的基本理解,進而,又間接影響到了藝術理論家們的建設工作。不同時代的「藝術觀」要得以確定,往往求助於兩方面的資源,一方面就是某個時代的藝術理論家們為藝術所制定的特定理論,諸如再現觀、表現觀與抽象觀是也;另一方面,則依賴於同一時代的藝術家們與欣賞者們對於藝術的基本看法,這種界定常常在每個時代更是佔據主導的。然而,對於當代中國而言,不僅藝術家的創作與人們腦海中的藝術界定之間出現了錯位,而且,人們關於藝術的基本看法也在與超前的理論家之間產生錯位,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藝術變了,藝術觀怎麼辦?

必須承認的是,一個時代的藝術變化了,藝術觀必定隨之而變,藝術理論也由此得以重新定位。現在就到了重新尋求這種實踐、觀念與理論的重新匹配的時候了,這是由於,當代藝術實踐要與當代藝術觀念協調起來,當代藝術理論也要與藝術觀念保持一致,由此才能推動三者的互動發展。

當代中國藝術的深刻變革,深深植根於當代社會與文化的變化當中。其中,最為根本性的轉換就在於——「審美觀」的改變與「生活觀」的流變。這種轉變已經被人們所感同身受。

如果將審美觀與生活觀統和起來加以考量與闡釋,那麼可以說,我們所身處的這個時代,就是「審美泛化」的時代,就是「日常生活審美化」與「審美日常生活化」雙向互動的時代,藝術觀念在這個時代需要轉換乃大勢所趨。

「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孳生和蔓延,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文化景觀,它帶來的是當代文化的審美廣度與審美深度的變化,衣、食、住、行、用的不同文化層級都在趨於此種審美化,隨著「擬像時代」的來臨,視覺文化也在打造著一個又一個如《阿凡達》那般的媒介奇觀,真實與虛擬的邊界在逐漸得以內爆。僅就當代中國審美風尚史而言,也經歷了美髮、美容、美體到美甲這種從區域性走向全面、再從全身走向細節的歷史變風。正是身處在這種大時代之中,當代藝術也必定要摘掉頭上的「光暈」而逐漸向生活靠攏,這實際上是在實現著另一種歷史過程,那就是「審美日常生活化」。

「日常生活審美化」是社會背景與文化語境的量變,而「審美日常生活化」則關係到審美與藝術的質變。

無論對於當代文化還是當代藝術而言,應該而且必須看到,傳統的「審美觀」都已經不適用了,但是仍在大家的腦海中因襲與傳承,並不時與藝術實踐之間產生摩擦與矛盾。更清醒地觀之,這種傳統審美觀是來自於西方的,在中國落地生根也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德國哲學家和美學家康德的「審美非功利」的規定,成為了這種審美觀的首要契機,也成為了關於審美活動的金規玉律。

然而,問題就在於,審美活動當中一定要祛除功利要素嗎?還是審美本身就具有一種潛在功用的「無為而無不為」的性質?審美活動一定就是「無目的的非目的」的嗎?

還是審美本身在實現著一種「有目的的無目的性」?中西美學界之所以喊出「走出康德」的口號,就在於康德式的非功利美學已經不能順應時代轉向了。

實際上,這種「在中國」還佔據主導的非功利審美觀,不僅僅是來自於上世紀前半葉的中國審美主義主潮,而且,更直接建基於在那個風起雲湧的以西化為導向的上世紀80年代。在這個轉換的時代,再度的「審美化」成為了反戈「文革」時代政治化的基本工具,遂形成了一種審美化的主流思潮,乃至建構起一種審美的現實烏托邦。然而,上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時代的來臨,大眾文化的勃興而起,卻在直接質疑這種審美觀的合法性與合理性。

那麼,可以追問,非功利的審美觀究竟錯在**?究其實質,就在於將超驗的審美脫離並超絕於現實生活。破除「審美非功利」之迷霧的關鍵,也就在於恢復審美與生活之間的本然關聯,這就需要一種嶄新的「生活美學」的出現。

中國「新美學」「新」在**?

「生活美學」,可謂是當代中國新世紀的「新美學」。但是,這種美學卻又是深入地植根於本土傳統當中的,不像「審美非功利」與「藝術自律化」兩種觀念都是來自西方的舶來品。在中國傳統文化語境當中,「生活美學」傳統始終強調審美與生活、藝術與生活之間的「不即不離」的緊密關聯。

在這種關聯當中,美與生、美與活的臍帶一直並未斬斷,其中既有文人的傳統也有民間的傳統。文人生活美學傳統在作為日用的「書法」當中傳承下來,而民眾生活美學傳統則在作為實用的「民藝」當中流傳下來。所以說,當代中國的「生活美學」建構,儘管與現今歐美最新的「日常生活美學」浪潮遙相呼應,但是卻在氣質與精神上迥異。

生活美學本身就是一種「中國化」的美學形態。

況且,即使在政治化主導的年代,我們對於「生活美學」也並不陌生。這是由於,上世紀中葉,在中國本土最佔據主宰的藝術觀,就是由**民主主義者車爾尼雪夫斯基提供的,那就是「美是生活」的信條。在當時的藝術理論與創作界,可以說唯一被廣泛接受的藝術觀就是——美在於「應當如此」的生活,這說明,生活化美學的傳統在中國至今並未斷裂過。

正是在那個「政治生活美學」主宰的年代,我們倡導過「美是生活」,但卻遮蔽了食色的基本生活;而在「精英生活美學」興起的年代,我們倡導過「審美烏托邦」但卻遠離了大眾的此在生活;只有到了「日常生活美學」普泛的年代,我們才有權利呼求:有什麼樣的生活,才有什麼樣的審美,就有什麼樣的藝術,而這種藝術必定是一種生活化的藝術形態。

質言之,中國本土「生活美學」的新構,是與國際美學頡頏發展起來的、深植於本土傳統之中的、並與當代中國藝術觀相匹配的一種最新的中國美學形態。當代美學的「生活論轉向」,恰恰是中國美學上個世紀80年代經過「實踐論轉向」、90年代經歷了「生存論轉向」之後的又一次重要的本體思想轉向,當代中國藝術觀也需要在此基礎上得以「中國化」的重建。

「生活美學」是實用美學嗎?

目前,所謂「生活美學」或「生活論轉向」,被大多數的學者理解為一種**將生活世界與審美活動溝通起來的努力,以日常生活審美化「啟其端」,而生活美學「承其緒」並終其大成。從當代中國「美學本體論」的歷史嬗變來看,從「實踐論」、「生存論」到「生活論」的哲學基礎正在實現著根本的轉換。如果說,李澤厚所奠定的是實踐美學的「人類學歷史本體」,而大多數論者則直接持「實踐本體論」的話,那麼,後實踐美學論者所執著建構的就是一種「生存論本體」,而最新出現的「生活美學」實際上走向了一種「生活本體論」。

總而言之,從「實踐美學」、「生存美學」走向「生活美學」,恰恰構成了當代中國美學的「本體之變」,這已構成了當代中國美學的發展大勢。

然而,「生活美學」並不能僅僅被當做闡釋大眾生活的「日常生活美學」。日常生活美學作為新興的一種文化思潮,它將重點放在大眾文化轉向的「視覺影象」與迴歸感性愉悅的「本能釋放」方面,從而引發了極大的爭議。然而,「生活美學」儘管與生活美化是直接相關的,但是當代「審美泛化」的語境轉化,對於生活美學而言僅僅是背景而已。

「生活美學」更是一種作為「哲學本體」的美學新構,而非僅僅是文化研究與社會學意義上的話語構建。

這意味著,生活美學儘管是「民生」的美學,是「為民而生」的美學,但卻並非只是大眾文化的通俗美學或者實用美學,目前對此的誤解還是存在的。由此看來,日常生活美學已成為了只為大眾生活審美化的「合法性」做論證的美學:在理論上,它往往將美感等同於快感,從而流於粗鄙的「日常經驗主義」;在實踐上,又常常成為「中產階層」文化趣味的**人,從而易被詰問「究竟是誰的生活審美化」:

究竟它本質上是「食利者」的美學,還是表徵了審美「民主化」的趨向?更何況,「生活美學」具有更廣闊的文化歷史語境。隨著當代中國文化的「三分天下」格局的出場,「政治生活美學」、「精英生活美學」與「日常生活美學」都應該成為「生活美學」中的應有之義。

這三種由歷史流變而來的獨特的生活美學形態,恰恰也說明了「本土化」的「生活美學」在中國本土始終佔據著主導。

藝術離生活越來越遠了?

還是越來越近了?

與此同時,「生活美學」的興起就會驅逐「藝術美學」的存在,生活化與藝術論的美學並不是勢不兩立而是相互交融的。但在歐美主流美學界看來,「分析美學」的主流傳統曾只聚焦於藝術本身,而超出了「藝術哲學」之外的兩個主要物件就是環境與生活,而且,關於藝術與關於生活的美學是彼此絕緣的兩個分立領域。然而,中國「生活美學」卻試圖更開放性地看待藝術。

生活美學之所以包容「藝術美學」,就是因為,它將藝術本身視為一種「生活的形式」。對於藝術的理解與反思,恰恰是應該「在生活之中」而非超出生活之外的,如此才能將藝術與生活更深層地關聯起來。

所以,「生活美學」有個「互看」的基本原則:一方面,我們是從生活美學來「觀照」藝術的,另一方面,我們也是從藝術來「看待」美學生活的。

還要看到,「藝術觀」只是西學東漸的產物,「美的藝術」也只是歐洲現代性的產物。「藝術自律論」僅僅囿於西方中心主義的視角,西方人用這個視角審視了文藝復興以前的「前藝術」文化,從而形成了藝術史的基本脈絡;而且還將這種視角拉伸到非西方的文化當中,從而將東方藝術納入其中。這突出表現在,在時間上舊石器時代物品的藝術化,在空間上黑非洲物品的被藝術化。

當歐洲「藝術觀」向中國舶來的時候,必然實現「中國化」的創造性轉化。諸如「美術」這個新造詞移植到本土之時就逐漸縮小了疆界,從原本所指的「大藝術」聚焦於以繪畫為主的造型藝術,這也說明了西方藝術觀對中國文化的塑造作用。然而,從中國古典文化的角度來看,值得慶幸的是,「生活美學」的深厚傳統卻從未中斷,「藝」與「術」的傳統也是深深地植根於本土生活當中的。

這都使我們回到藝術與生活的基本關聯,來重新定位當代中國的藝術觀。

身處這個鉅變的審美化時代,我們還要不停地去追問,藝術究竟是離生活越來越遠了,還是愈來愈近了?當藝術本身得到了多元而充分發展的時候,相應的「藝術觀」如何得到根本的轉換?當藝術觀調整到位的時候,高蹈的「生活美學」如何得以本體化的重建?

或許,追問的方式可以翻過來,有何種「生活美學」的新構,就會帶來相應的「藝術觀念」,進而就可以影響到「藝術實踐」本身。現在的問題在於,當代中國藝術實踐的繁榮,卻難以促進藝術觀的革新,「生活美學」在此就肩負著這種轉化性創造的重任。但有一點畢竟是共同的,無論是創作、觀念還是理論,都理應是具有「中國性」特質的,這也是當代中國藝術立足於世界之林的民族基石。

關於高考美術生不想走藝術了怎麼辦

我是今年的書法生,也不想走書法專業。想上警校。你為什麼不想走美術?美術專業多了。你是有想學習的專業麼?我建議吧,如果你的文化課夠好的話,那可以不用以藝術生的身份考試,具體報考方法你可以問你老師,如果你的文化科較差,那我建議你還是按藝術生走,到大學你可以換專業,不好換的話,還可以雙修啊。總之不能為了不...

藝術技能怎麼寫,藝術技能100字

藝術有三個意思 bai 1,用形象du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zhi的社會意識dao形態,包括文學內 繪畫 雕 塑 建築 容 舞蹈 戲劇 電影 曲藝等。2,指富有創造性的方式 方法。3,形狀獨特而美觀的。技能,掌握和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你要根據自己的真才實能如實填寫。在藝術創作中對社會生活的觀察 ...

藝術留學藝術中心設計學院怎麼樣,美國藝術留學重點院校有哪些

藝術中心設計學院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簡稱accd,1930年成立是一所依託現代設計為基礎的和藝術設計行業緊密相關的藝術學院。art center致力於培養以視覺藝術為職業的工作者以及藝術家。是美國最著名的設計學校之一。它要求新生入學之前有一定的設計經驗或者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