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三顧茅廬後,對諸葛亮的事蹟評價感悟

2021-03-08 00:56:26 字數 1357 閱讀 2538

1樓:來夏偏愛吃

《三國演義》之三顧茅廬讀後感

《三國演義》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名著,裡面的人物描寫的栩栩如生,故事內容十分精彩,故事情節扣人心懸,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

話說當年劉備因沒有一個好軍事愁困不已,聽說諸葛亮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便帶上張飛、關羽去請諸葛亮出山協助自己。結果第一次沒遇見;第二次不顧張、關二人的阻攔冒著大雪去的,還是沒見著;第三次等諸葛亮睡醒了才見到。

這顯示劉備是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來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而且第二次還下著大雪,張飛還阻攔道:「現在就是軍隊在打仗,這時也會停下來的。

」第三次關羽等人見劉備又要去拜見諸葛亮,怒氣衝衝聲稱要用一條麻繩把諸葛亮捆過來,劉備狠狠地斥責他們,這表明劉備以誠待人。

劉備註重以誠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欽佩。劉備為了能夠統一國家大業,屈尊求賢,禮遇下士,不怕碰釘子,不怕路途遙遠,不顧天氣惡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懂禮儀之人必定會取得成功。遇到事情要有禮貌,不能莽撞;遇到困難要有恆心,不能輕易放棄。

2樓:匿名使用者

「三顧茅廬」是漢末劉備三次誠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之優秀文化來講,是需要三顧茅廬的,肯定這個事蹟有著很多現實的進步積極意義。在教育界中是不朽的經典,在老百姓裡是不老的傳說。從更深遠廣大,更高境界來說,三顧茅廬是永遠不可能被否定的,不管歷史之有無,故事本身是會永放光芒永垂不朽。

3樓:匿名使用者

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

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南陽鄧縣隆中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去南陽鄧縣隆中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說不知什麼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

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隆中。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

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三顧茅廬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一聽,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

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從三顧茅廬賞析劉備和諸葛亮的性格特點

1 劉備的特點是 求賢若渴 禮賢下士 持之以恆 謙虛 相信自己的眼光 有鴻鵠之志 2 諸葛亮的特點是 滿腹經綸 彬彬有禮 智計超群 持守謹慎 三思而後行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三顧茅廬又名三顧草廬,出自 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當時屯兵新野 今河南新野 的劉...

在三顧茅廬裡劉備和張飛對待諸葛亮有什麼不同

劉備對待諸葛亮是用一種求賢若渴的心態去請他出山輔佐他,真正做到了禮賢下士。而張飛只是覺得他大哥 劉備 很想請到這個人,只是覺得這個人對他大哥有用,便只想著把他弄來,純屬一種小弟的心態。體現了張飛的魯莽和率直的個性。這樣的回答希望你能滿意。劉備尊重人才,恭恭敬敬地對待諸葛亮。張飛非常魯莽,一點兒也不尊...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後的第一次戰爭是什麼

博望之戰 又稱火燒博望坡 三國演義 的說法 博望之戰是諸葛亮的部署,魏版軍指揮官是夏侯惇,中計 權深入博望坡密林之中,被一把大火少了個七七八八 歷史的說法 博望之戰是劉備的部署,跟諸葛亮沒什麼關係。實際上,諸葛亮最開始親自指揮戰鬥,很可能就是龐 死之後,率軍支援劉備攻擊蜀中。注 三國演義 從三顧茅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