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築結構形式有幾種,舉例說明

2021-03-07 23:58:11 字數 5218 閱讀 6540

1樓:手摸歷史

1木結構.。江南三大名樓就是例子。

2磚結構。遼代遼陽白塔。

3混合結構(磚石)。大量的古建築屬於這一類。

2樓:中國滄海水手

中國古代建築,主要是木結構。其中:

北方木構形式,主為抬樑式(屋面椽子架在樑上,樑架在柱上),北京「太和殿」。

南方木構形式,主為立帖式(屋面椽子架在柱上,樑為柱橫向牽連),寧波「天一閣」。

其他在民居中,結構樣式多因地取材,因地置宜,採用磚石土等多種,但往往是材料不同,而結構樣式卻是仿木結構。

與西方的磚石結構完全不同。

3樓:手機使用者

屋頂是平的,瓦房。

皇宮的,一些上等好木。

亭子的,像一頂官帽。

多看看電視劇裡的屋子

4樓:一頭霧水的兒童

基本有三種樣子:

一、「舉頭三尺有樑子」——抬樑式

咱們都說「舉頭三尺有神明」,而今天要說的古建築的第一種樣子叫「舉頭三尺有樑子」,即抬樑式。

抬樑式,簡單說就是把樑都「抬起來」,怎麼抬呢?首先建房子時要在基座上立起一堆柱子這些柱子是整個建築的脊樑。

而後,沿著屋子的進深方向,在每根柱子的頂端架設橫向的木樑,由下往上樑的長度依次遞減。最上層樑中間立小柱或三角撐,形成三角形樑架。

這種結構廣泛運用於北方,在大型宮殿、寺廟、民間豪宅中都大量運用,因為它節省木材,而且搭建起來後,一層層一疊疊的,再配合著大屋頂、斗拱、飛簷等,非常威武霸氣。

(五臺山佛光寺)

二、「穿針引線」——穿鬥式

如果說抬樑式是一個威武的將軍,那麼,穿鬥式就是一個輕盈飄逸的少女。因為穿鬥式並不採用那種層層上疊的木樑結構,而是:

首先,還是在臺基上沿著屋子進深方向架立柱,這些立柱的間隔比較短,比較密集。接著,用穿枋穿過每根立柱(如下圖)就如圖穿針引線一般。

這種結構簡潔大方,所用木料較多,在我國南方地區廣為採用。

三、「圍個木柵欄」——井榦式

最後一個叫井榦式,這種樣式和它的名字一樣,起源於古代水井旁邊圍成的木圍欄其不用立柱和木樑,整體都是用圓形、矩形或六角形的木料一層層搭建,「圍」起來的。因為這種結構所需木料特別多,故一般只在西南地區廣為採用。

舉例說明中國的古代建築大體上可分為哪幾種型別。 5

5樓:飛霧晴陽

明、清古建築的主要建築形式常見到的有:硬山、懸山、歇山、廡殿、攢尖五種形式。在這最基本的建築形式中,廡殿又有單簷廡殿、重簷廡殿;歇山有單簷歇山、重簷歇山、三滴水樓閣歇山、大屋簷歇山、捲棚歇山等;硬山、懸山,常見者既有一層,也有兩層樓房;攢尖建築則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圓形、單簷、重簷、多層簷等多種形式。

1、硬山建築

屋面僅有前後兩坡,左右兩側山牆與屋面相交,並將檁木樑全部封砌在山牆內的建築叫硬山建築。硬山建築是古建築中最普通的形式,無論住宅、園林、寺廟中都有大量的這類建築。   硬山建築以小式為最普遍,清《工程做法則例》列舉了七檁小式、六檁小式、五檁小式幾種小式硬山建築的例子,這幾種也是硬山建築常見的形式。

七檁前後廊式建築是小式民居中體量最大,地位最顯赫的建築,常用它來作主房,有時也用做過廳。六檁前出廊式用作帶廊子的廂房、配房,也可以用做前廊後無廊式的正房或後罩房。五檁無廊式建築多用於無廊廂房、後罩房、倒座房等。

  硬山建築,也有不少大式的例項,如宮殿、寺廟中的附屬用房或配房多取硬山形式。大式硬山建築有帶斗拱和無斗栱兩種做法,帶斗栱硬山例項較少,一般只施一斗升或一斗二升交麻葉不出踩斗栱。無斗栱大式硬山例項較多,它與小式硬山的區別主要在建築尺度(如面寬、柱高、進深均大於一般的小式建築)、屋面做法(如屋面多施青筒瓦,置脊飾吻獸或使用琉璃瓦)、建築裝飾(如樑枋多施油彩畫,不似小式建築裝飾簡單素雅)等諸方面。

2、懸山式建築

屋面有前後兩坡,而且兩山屋面懸于山牆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築,稱為懸山(亦稱挑山)式建築。懸山建築稍間的檁木不是包砌在山牆之內,而是挑出山牆之外,挑出的部分稱為「出梢」,這是它區別於硬山的主要之點。   以建築外形及屋面做法分,懸山建築可分為大屋脊懸山和捲棚懸山兩種。

大屋脊懸山前後屋面相交處有一條正脊,將屋面截然分為兩坡。常見者有五檁懸山、七檁懸山以及五檁中柱式、七檁中柱式懸山(後兩種多用作門廡)。捲棚懸山脊部置雙檁,屋面無正脊,前後兩坡屋面在脊部形成過隴脊。

常見者有四檁捲棚、六檁捲棚、八檁捲棚等。還有一種將兩種懸山結合起來,勾連搭接,稱為一殿一卷,這種形式常用於垂花門。

3、廡殿建築

廡殿建築屋面有四大坡,前後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條正脊,兩山屋面與前後屋面相交形成四條垂脊,故廡殿又稱四阿殿、五脊殿。   廡殿建築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最高型制。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這種建築形式常用於宮殿、壇廟一類皇家建築,是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最常採取的形式。

如故宮午門、太和殿、乾清宮,太廟大戟門、享殿及其後殿,景山壽皇殿、壽皇門,明長陵稜恩殿等,都是廡殿式建築。在封建社會,廡殿建築實際上已經成為皇家建築之外,其它官府、衙屬、商埠、民宅等等,是絕不允許採用廡殿這種建築形式的。廡殿建築的這種特殊政治地位決定了它用材碩大、體量雄偉、裝飾華貴富麗,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

4、歇山建築

在形式多樣的古建築中,歇山建築是其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建築形式。   歇山建築屋面峻拔陡峭,四角輕盈翹起,玲瓏精巧,氣勢非凡,它既有廡殿建築雄渾的氣勢,又有攢尖建築俏麗的風格。無論帝王宮闕、王公府邸、城垣敵樓、壇壝寺廟、古典園林及商埠鋪面等各類建築,都大量採用歇山這種建築形式,就連古今最有名的複合式建築,諸如黃鶴樓、滕王閣、故宮角樓等,也都是以歇山為主要形式組合而成的,足見歇山建築在中國古建築中的重要地位。

  在外部形象看,歇山建築是廡殿(或四角攢尖)建築與懸山建築的有機結合,彷彿一座懸山屋頂歇棲在一座廡殿頂上。因之,它兼有懸山和廡殿建築的某些特徵。如果以建築物的下金檁為界將屋面分為上下兩段,那麼上段具有懸山式建築形象和特徵,如屋面分為前後兩坡,梢間檁子向山面挑出,檁木外端安裝博縫板等;下段則有廡殿建築的形象和特徵。

無論單簷歇山、重簷歇山、三滴水(即三重簷)歇山、大屋脊歇山、捲棚歇山,都具有這些基本特徵。   儘管歇山式建築都具有一定的形象特徵,但對構成這種外形的內部構架卻有許多特殊的處理方法,因而形成了多種構造形式。這些不同的構造與建築物自身的柱網分佈有直接關係,也與建築的功能要求及檁架分配有一定關係。

5、 攢尖建築

建築物的屋面在頂部交匯為一點,形成尖頂,這種建築叫攢尖建築。攢尖建築在古建築中大量存在。古典園林中各種不同形式的亭子,如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圓亭等都屬攢尖建築。

在宮殿、壇廟中也有大量的攢尖建築,如北京故宮的中和殿、交泰殿,北京國子監的辟雍,北海小西天的觀音殿,都是四角攢尖宮殿式建築。而天壇祈年殿、皇穹宇則是典型的圓形攢尖壇廟建築。在全國其它地方的壇廟園林中,也有大量攢尖建築。

中國古代建築共有幾大類結構形式,分別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抬樑式,,穿鬥式,井榦式,,

沒辦法畫圖,,解釋起來很煩瑣,,只能這麼說了

7樓:臭臭花

這個……題目太大了,請縮小下範圍。

比如,按功能分,有這樣幾種:

①居住建築。是人類最早創造的建築,主要有穴居和幹欄兩種形式。距今7400~2023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如甘肅秦安縣大地灣中的建築均為半地穴式,即從地面向下挖掘一定深度的豎穴,平面作圓形、橢圓形或方形,面積很小。

距今4900~2023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地面起建的房屋多起來,原始社會的穴居,正逐步朝著宮室式住宅形式演化。宮室式住宅的代表型別是合院。陝西岐山縣鳳雛村早周建築遺址是所知最早的完整合院。

在北京老城區中軸線東西兩側保留有大量平房,最典型的四合院多集中在這裡。幹欄式建築的最早遺蹟發現於浙江餘姚河姆渡,距今約7000~2023年前。樓面離地約和人等高,其下圈養牲畜,樓面上週圍有欄杆,圍著平臺和房屋。

現存幹欄建築比古代大為減小,集中分佈在雲南、海南的少數民族地區。

②城市公共建築。主要包括城牆、城樓與城門,還有鐘樓和鼓樓。城牆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材料以夯土為主。

三國至南北朝出現在夯土城外包砌磚壁的作法。明代,重要城池大多用磚石包砌。城門是重點防禦部位。

門道深一般在20米左右,最深達80米。唐代邊城中出現甕城,明代在甕城上建立箭樓,北京內城正陽門城樓及箭樓、城東南角樓是明代優秀作品。鍾、鼓樓是古代城市中專司報時的公共建築。

宋代有專建高樓安置鍾、鼓的記載。明代在北京城中軸線北端建鼓樓和鐘樓,其下部是磚砌的墩臺,上為木構或磚石的層樓。

③宮殿建築。宮殿專指帝王舉行儀式、辦理政務與居住之所。宮殿建築集中當時國內的財力和物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建造而成。

已知最早的宮殿遺址,發現於河南偃師二里頭村,它建於公元前2023年前的商代。明清北京故宮是中國宮殿建築最後的、也是最成熟的典型。城平面為矩形,東西寬753米,南北深961米,牆開四門,建門樓,四隅建角樓。

它將各種建築藝術手法發揮得淋漓盡致,調動一切建築語言來表達主題思想,取得了難以超越的成就。

④禮制與祠祀建築。人們舉行祭祀、紀念活動的建築,凡是由「禮制」要求產生、並被納入官方祀典的,稱為禮制建築;凡是民間的、主要以人為祭祀物件的,稱為祠祀建築。禮制和祠祀建築大略分為4類:

祭祀天地社稷、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的壇、廟;從君王到士庶崇奉祖先或宗教祖的廟、祠;舉辦行禮樂、宣教化的特殊政教文化儀式的明堂、辟雍;為統治階級所推崇、為人民所紀念的名人專廟、專祠。北京天壇是古代壇廟建築中最重要的遺存 ,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

⑤陵墓建築。是專供安葬並祭祀死者而使用的建築。由地下和地上兩大部分組成。

地下部分用以安葬死者及其遺物、代用品、殉葬品。地上部分專供生人舉行祭祀和安放死者神主之用。大致說,漢代以後,帝王墓葬稱陵,臣庶稱墓。

陝西臨潼縣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座帝陵。明北京昌平十三陵是一個規劃完整、氣魄巨集大的陵墓群。

⑥佛教建築。是信徒供奉佛像、佛骨,進行佛事佛學活動並居住的處所,有寺院、塔和石窟三大型別。中國民間建佛寺,始自東漢末。

最初的寺院是廊院式佈局,其中心建塔,或建佛殿,或塔、殿並建。佛塔按結構材料可分為石塔、磚塔、木塔、鐵塔、陶塔等,按結構造型可分為樓閣式塔、密簷塔、單層塔。石窟是在河畔山崖上開鑿的佛寺,淵源於印度,約在公元3世紀左右傳佈到中國,其形制大致有塔廟窟、佛殿窟、僧房窟和大像窟四大類。

中國石窟的重要遺存,有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等。

⑦園林和園林建築。中國傳統園林是具有可行、可望、可遊、可居功能的人工與自然相結合的形體環境,其構成的主要元素有山、水、花木和建築。它是多種藝術的綜合體,反映著傳統哲學、美學、文學、繪畫、建築、園藝等多門類科學藝術和工程技術的成就。

按隸屬關係,可分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觀園林和風景名勝四大類。其中現存最著代表性的園林有蘇州網師園、拙政園、留園,揚州個園,無錫寄暢園,北京頤和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等。

中國古代建築的基本形式有哪些,中國古建築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宮殿 大屋頂,牆身,基座 房頂分為四阿,歇山,懸山,硬山,攢尖幾種 其中四阿的等級最高 一般用於皇宮,寺院等的追主要的房屋。中國古代建築一般都屬於水平交通 平房,二 三層,高層的很少 這是由於中國古代特有的木骨架結構的材料所限制的 中國古代建築的造型及基本構件 根據等級制度,中國古代建築可分為三個型...

中國古代禮儀動作有幾種中國古代禮儀有哪些?

9種。拜 兩膝跪地,雙手合抱放在地上,頭低下觸到手。再拜 拜兩次叫再拜,是進一步表示敬意的行禮方式。跪 兩膝著地,腰和腿伸直,兩手在胸前合抱,頭向前俯。稽首 它是跪拜禮的一種,後來行這種禮不限於君臣之間。行這種禮時,跪在地上,伸出頭在地上作較長時間停留。拱 拱手 作揖 這是三種相同的行禮方式。磕頭 ...

中國古代木構建築的基本形式,簡述中國古建築中木結構的三種形式

中國古代木構建築的基抄本形式在歷史沿襲過程中一直沒有太大變化從下到上分別是 臺基 柱 斗拱 樑枋 屋蓋等說得簡單點就是 臺 樑柱 屋頂三個部分 在演化過程中 發生變化的主要是斗拱 樑枋 和屋蓋的尺寸和外形就屋蓋而言 有廡殿頂 歇山頂 懸山頂 硬山頂 捲棚頂就屋頂層級而言 有單簷 重簷 現存制式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