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和《貝殼》這兩篇文章分別蘊含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2021-03-07 23:07:07 字數 5865 閱讀 7945

1樓:瓦爾基里

蟬: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當知道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本來無足輕重甚至惱人的蟬令作者驚訝起來。

何必這樣受苦而又執著?朋友的話揭示了樸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

不管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而已。

貝殼:寫完貝殼的外形之後,作者急速的轉入寫貝殼的內部,寫貝殼裡面「小小柔軟的肉體」,寫貝殼的生命。貝殼的生命是特殊的,經過陽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生命的痕跡都「完全消失了」,作者說這是「一個短暫和細小的生命」,這是一個「脆弱和卑微的生命」。

可就是這樣的軀體,這樣的生命,上蒼竟然極其精緻、極其仔細、一絲不苟的給他製作了一個精美乃至近乎完美的居所。感謝上蒼的好意,感謝上蒼的理解和厚愛!

從寫貝殼的生命,作者又轉到寫人的生命,寫我們的生命,寫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轉折自然,輕鬆入題。我們的生命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一定比貝殼要長很多,我們應該怎樣生活?

我們應該為誰活著?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用我們的能力來把所能做到的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一絲不苟呢?

這是一個嚴肅的人生命題,這是一個需要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做出正確回答的問題,這個命題的答案唯一。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我們應該給後世留下什麼?

不需要回避,不需要逃避,而需要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作出最響亮的回答!

用我們的能力,把我們能做的事做好。我們能做的事何其多!我們的能力又何其大!

可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做的並不盡人意,我們的標準太低,我們的目標太低,我們的工作根本談不上什麼精緻,談不上什麼仔細,更談不上一絲不苟。不是嗎?有的在應付,有的在敷衍,有的在得過且過,有的毫不在乎。

我們對得起誰?我們對得起上蒼給我們創造的這個美好的世界嗎?我們不能簡簡單單的活著,我們不能碌碌無為的活著,我們不能平平庸庸的活著,我們要活出精彩,活出個樣來!

這才是真正的人,大寫的人,純粹的人,完美的人。

不能留下遺憾,不能留下醜陋,不能留下粗糙,更不能留下骯髒和卑鄙。可是,有些人總是在關鍵的時刻守不住靈魂,守不住自己的底線,總是自甘墮落,自甘犧牲。

多少偉人已經告誡我們,警示我們,我們一定要活出一口氣來,一定要活出一種精神來,我們必須給後人留下驚歎和震撼,這樣我們才對得起這個漂亮的世界,才算沒有辜負上蒼的好意。

2樓:匿名使用者

蟬: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

貝殼:人應該要好好對待自己的生命,更應儘自己所能把事情做好

3樓:支用政

蟬:珍惜生命

貝殼:熱愛生命,更應儘自己所能把事情做好

《蟬》這篇散文蘊含著怎樣的人生哲理

4樓:我是龍的傳人

一、《蟬》這篇散文蘊含著的人生哲理 :無論生命多麼短暫 都要愛惜並且自我尊重 這樣的生命才會有意義。

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後揚的手法,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

然而當知道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本來無足輕重甚至惱人的蟬令作者驚訝起來.何必這樣受苦而又執著?朋友的話揭示了樸素而深刻的哲理:

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不管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而已.

二、《蟬》原文:

今年,蟬鳴得早。杜鵑花還沒零落,就聽見斷續的蟬聲了。近月來,窗外蟬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聽了很煩。

一天,在樹下拾得一隻病蟬,透明的翅收斂了,身軀微微顫動,沒有聲響。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樹上過日子的小東西。那麼小,卻那麼響,竟響徹一個夏天!

曾這樣問:何必聒聒?那只不過是夏天罷了!

朋友說:知道嗎?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個夏天。就只有這個夏天,它從泥土中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了。

17年埋在泥中,出來就活一個夏天,為什麼呢?

朋友說:那本來的生活歷程就是這樣。它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

哦!那是蟬的生命意義!

斜陽裡,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2023年6月23日

5樓:匿名使用者

《蟬》這篇散文蘊含著(無論生命多麼短暫,都要愛惜並且自我尊重,這樣的生命才能有意義)的人生哲理。供參考。

6樓:天風海雨樓主

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後揚的手法,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

然而當知道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本來無足輕重甚至惱人的蟬令作者驚訝起來.何必這樣受苦而又執著?朋友的話揭示了樸素而深刻的哲理:

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不管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而已.

人教版語文第三課中有兩篇短文《蟬》、《貝殼》求介紹

7樓:xiao珊瑚海

教學重點:體悟生命的意義,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對待生命。

教學難點:學習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寫作手法。

課型及教學思路:兩篇文章都是精緻而內涵深刻的優美散文,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自讀《蟬》與《貝殼》,將兩篇文章放在一起來對比欣賞。要注意引導學生細品讀課文,揣摩句子,體會作者描寫的特點及其中表達的情感,發現兩篇文章都是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點。

在寫作方面要學習兩篇文章細緻入微地描寫事物特點,另外,可以給學生推薦小思和席慕蓉的其他作品,以進一步瞭解她們的寫作風格和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冰心老人說:「宇宙是一個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葉歸根,我們是宇宙中的一息,我們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是相輔相成的。

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快樂、興奮、痛苦又何嘗不是美麗呢?」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兩篇優美的散文,從中感悟生命的真諦吧。

二、 文學常識:

1、小思簡介

小思,2023年生,本名盧瑋鑾,另有筆名明川、盧颿。祖籍廣東番禺。202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學院中文系,翌年到羅富國師範學院學習,獲教育文憑。

2023年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中國文學。2023年,以「中國作家在香港的文藝活動」之**獲得碩士銜。

小思曾任多家中學中文教師,2023年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系,2023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不遷》《彤雲箋》《香港文縱》《日影行》《豐子愷漫畫選繹》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從事文學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學獎評判,參與各種文學活動。

2、席慕蓉簡介

席慕蓉,另有筆名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蒙古語,即大江河)等。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2023年生於重慶,後隨父母由香港遷至臺灣。她從小酷愛繪畫,2023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學習。

後在臺灣新竹師專美術科任教。多次舉辦畫展,出版畫冊並獲獎。2023年她「從來沒有刻意去做過些什麼努力」的詩集《七里香》由臺灣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讀者喜愛。

她寫詩寫散文,只是作為累了一天之後的休息,為的是「紀念一段遠去的歲月,紀念那個只曾在我心中存在過的小小世界」。生命、時光、鄉愁是她作品的內在主題,而對人情、愛情、鄉情的細膩獨特的審美描摹、委婉傾訴則是吸引讀者們的奧祕。主要作品有詩集《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長的痕跡》《生命的滋味》《三絃》《同心集》《寫給幸福》等。

三、 課文朗讀:可以根據學生不同情況進行多種形式的閱讀。

四、整體把握,問題**:

《蟬》1.課文裡有一句話,是全文的文眼,同學們嘗試找出來,並說說對它的理解。學生**。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揚的關鍵之處,也是由蟬引發的對於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寫蟬的煩人的聒噪、病蟬的弱小,還是寫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只活一個夏天的短暫生命,都是因為有這句話,才顯得有了意義和光彩。它也提醒我們,不管生命有多短暫,都要好好地活,給人振奮精神的感覺。

2.「斜陽裡,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秋風顏色」給你怎樣的感受?

我們一般說聽見秋風的聲音,但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屬於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進了秋風中,言少而意豐。

3、《蟬》這篇文章揭示了怎樣的人生意義?學生合作**,教師總結:

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後揚的手法,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

然而當知道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本來無足輕重甚至惱人的蟬令作者驚訝起來。何必這樣受苦而又執著?朋友的話揭示了樸素而深刻的哲理:

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不管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而已。

《貝殼》

1、「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呢?」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著「上蒼給它製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緻、多仔細、多麼地一絲不苟啊」,比較了自己和貝殼裡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儘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裡的生命時間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以表達一種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緻些、更好些,讓後人為自己的執著、努力而感動。

因為愛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為熱愛生命,她加倍喜歡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筆下,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她才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仔細、一絲不苟。

2、《貝殼》中有這樣的話:「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你怎樣理解「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

作者希望自己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像貝殼這樣的東西來,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緻、仔細、一絲不苟地做的東西或事情。她並不夢想自己成就偉大的功業,只想對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饋。她渴望的不是人們對她讚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執著的愛美的靈魂。

所以此處的「固執」「簡單」都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其實是執著和單純的意思。

3、這篇文章揭示了怎樣的人生意義?學生合作**,教師總結

貝殼非常堅硬、精緻,迴旋的花紋中間有著色澤。作者感嘆「在我手心裡躺著的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捨不得拿去和別人交換的寶貝啊」。

在描述了貝殼的精美之後,作者想到了貝殼裡那曾經的小小柔軟的生命,想到為了這樣一個短暫、細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蒼是那樣用心地營造了它的居所——精緻的貝殼。並由此進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雖然也有限,但總比貝殼裡的生命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那豈不是更應該好好面對它,創造它,讓它顯得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歎呢?

因為愛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為熱愛生命,她加倍喜歡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筆下,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她才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仔細、一絲不苟。

五、欣賞**:

請學生比較兩篇散文有何相同與不同之處。

引導學生把兩篇課文結合起來閱讀,在對比中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相同之處:

1.都是由一個小小的「物」引發對生命的一些感悟。

2.對於生命的理解,都比較積極、認真。

3.對於「物」的描寫細緻入微,筆調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處:

1.《蟬》是先抑後揚,《貝殼》是直入主題。

2.《蟬》對於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暫與否,都要積極面對,好好地活著;《貝殼》則落實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細、更精緻、更加一絲不苟。

3.《蟬》的作者對於生命的態度隱喻在對蟬的生命意義的闡發中,並沒有直接表白;《貝殼》則明確提出了自己要認真做事的想法,表達了要給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驚歎的東西的願望。

六、總結:

作者從夏天聒噪的蟬、海邊小小貝殼這些細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生命究竟是為什麼而存在?生命是短暫、脆弱的,該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

學生結合自己生活體驗討論,教師鼓勵性引導。

比較閱讀下面的兩篇文章,完成小題。16分

小題1 1 目光短淺bai 2 倒下du 3 正 4 正確 對的 zhi或這樣 dao 小題1 1 打了勝仗以後 回,魯莊公詢問取勝的原因 2 答自相踐踏而死的人,遮蔽山野,堵塞河流。小題1 其 走 者 聞 風 聲 鶴 唳 一處1分 小題1 細節描寫 1分 表現出謝安內心強忍住的激動和興奮。2分 小...

《請客》這篇文章說明了什麼道理,隨筆兩篇 《談吃》《請客》這兩篇文章針對什麼現象?

請客bai 首先假意讚揚中國du人喜歡zhi請客,比西洋人更慷慨 dao更會應酬內 然後再揭示中國人請容客的真正目的,對這種冀望小往大來的權謀大張撻伐。以中國人請客時的種種表現為例,說明這種壞風氣對人際關係和社會所構成的禍害,希望中國人能有所改變。說明中國人要面子,不懂得珍惜。還有酒桌上說話注意分寸...

兩篇文章在寫法上共同的特點是什麼?劉禹錫借陋室所言何志

陋室銘 和 愛蓮說 這兩篇短文從思想內容到表現手法有很多相似之處,有異曲同工之妙。主要表現在層次結構 思想內容和寫作特色三個方面。1.層次結構上,兩文開頭都不是開門見山,而是從別的事物著筆,引出主旨,轉入正題。陋室銘 開頭兩句設兩個比喻,引出第三句,以山水引出陋室。愛蓮說 開頭第一句泛寫 水陸草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