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2021-03-07 15:25:36 字數 6218 閱讀 1629

1樓:所示無恆

意思是做人要踏實,腳踏實地。這樣子才會有成就。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出自春秋時期孔子的**編寫的《論語·學而篇》。

原文如下:「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白話譯文: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

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擴充套件資料

孔子的祖先本來是宋國的貴族,後因避宮廷禍亂而遷居魯國。孔子的父親是一名武士,雖躋身於貴族之列,但地位很低。孔子三歲時,父親便死去了,他跟著母親過著貧困的生活。

孔子年輕時做過「委吏」(管理倉庫)、「乘田」(掌管牛羊畜牧)一類的小官,但他卻把任何事情都辦得很好。

魯定公時,孔子曾任中都宰、大司寇(主管司法,與司徒、司馬、司空三卿並列),魯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 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攝相事」,「與聞國政」(《史記。孔子世家》),政治生涯到了頂峰。由於與當時主宰魯國政權的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政治觀點不和,孔子離開魯國去周遊列國,希望在別的國家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先後到了衛、宋、陳、蔡、楚等國,都沒有受到重用。晚年回到魯國一心一意講學和整理古代文獻資料,曾整理刪定《詩經》、《尚書》等,並根據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使之成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孔子講學,學生多達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2樓:demon陌

本:個人道德方面本質上的確立.道:個人在社會層面以上面所說的「本」為基礎進行行事,從而在社會中建立一種榜樣或標準.

這句話的翻譯就是:君子要致力於根本,根本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產生了。「務」是「致力於」的意思而關於本句的核心,也就是「本」與「道」二字。

其解釋遠不是「根本」「治國做人的原則」那麼簡單。

「本」的本意是樹根,此處應意為自身修養、道德品質。「道」是一個難以理解、玄而寬泛的概念,根據古漢語中的解釋,《論語》中大多數談到「道」的地方都可解釋為「規律」、「道理」,或者引申為「真理」、「理想」。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出自《論語 學而篇》。原文如下: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3樓:帥氣的小宇宙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就有了。

原文:《論語.學而》「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翻譯:有子說:「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卻喜歡犯上的人,很少。

不喜歡犯上,卻喜歡做亂的,那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就有了。孝順父母、尊敬兄長,這就是做人的根本啊!」

4樓:薔祀

本立道生,字面意思是「本建立了,道就有了。」本指根本,道是治國做人的原則。道在中國古代思想裡,有多種含義。

《學而》裡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為核心的道德思想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體現 。因此,本立道生的意思是「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就有了。」

本立道生告訴我們二重哲理:

一是無本則無道、無制度、無體系。

二是必須先立本,先把根本性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確定下來,才可能建立起相應的執行規範、制度和體系。

擴充套件資料

【原文】 :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為人謀而不忠(3)乎?與朋友交而不信(4)乎?傳不習乎?」

【註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音shēn)字子輿,生於公元前505年,魯國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省(音xǐng),檢查、察看。三省有幾種解釋:

一是三次檢查;二是從三個方面檢查;三是多次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係。

(5)傳不習: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溫習、實習、演習等。

5樓:結果是已收到

做人要踏實,腳踏實地。這樣子才會有成就。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出自《論語 學而篇》。

原文如下:「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6樓:夜璇宸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的意思是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就有了。

源自春秋時期孔子與其**的言談《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內含二重哲理:

一是無本則無道、無制度、無體系。

二是必須先立本,先把根本性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確定下來,才可能建立起相應的執行規範、制度和體系。

擴充套件資料

《論語.學而》部分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

二、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譯:孔子說:「治理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就要嚴謹認真地辦理國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誠實無欺,節約財政開支而又愛護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誤農時」。

7樓:匿名使用者

仁是一種含義廣泛的哲學範疇,核心內容是「愛人」,是以人為本的儒家思想精髓。 孝悌、仁、道、本之間的關係,朱熹在《集註》中引用程子的話說:「孝悌,順德也。

故不好犯上,豈後有逆理亂常之事? 德有本,本立則其道充大 孝悌行於家,而後仁愛及於物。 所謂親親而仁民也。

故為仁以孝悌為本。」仁是人性的基礎,就是愛人,把人當人看。而要做到「仁」,就是要從自身,自家開始,在自身要「務本」,在自家要「孝悌」。

8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時習之,吾日三省吾身。**入則孝賢賢易色。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什麼意思

9樓:夜璇宸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的意思是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就有了。

源自春秋時期孔子與其**的言談《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內含二重哲理:

一是無本則無道、無制度、無體系。

二是必須先立本,先把根本性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確定下來,才可能建立起相應的執行規範、制度和體系。

擴充套件資料

《論語.學而》部分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

二、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譯:孔子說:「治理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就要嚴謹認真地辦理國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誠實無欺,節約財政開支而又愛護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誤農時」。

10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君子務本,

本立而道生。

這裡的本,即本源大道,引申為做人的道理。而這裡的道,不是平常的所說的「道」,而是指正確的道路或者方向。正確的解釋應為:

君子應當先把本源大道弄清楚,把做人正確的道理搞清楚了,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做人做事才能沿著正確的道路或者方向前進。

11樓:東東不敗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出自《論語 學而篇》。原文如下: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意思是,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原則就有了。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十六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

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以及仁、孝、信等道德範疇。

1.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複習,不也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不惱怒,不也很君子嗎?」

1.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有子說:」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卻喜歡犯上的人,很少。不喜歡犯上,卻喜歡做亂的,那是沒有的。君子專心從事根本,根本建立,道就有了。孝順父母、尊敬兄長,這就是做人的根本啊!」

1.3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孔子說:「說話漂亮,打扮光鮮的,就少有愛人的。」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為 人 謀 而 不 忠 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人謀事有沒有盡忠?同朋友交往有沒有不守信?老師教的有沒有練習?」

1.5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孔子說:「治理千乘之國,就要謹慎辦事,小心說話,節約開支,愛護人民,要根據時令來使用百姓」。

1.6 子曰:「**,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孔子說:「**回家要孝順,在外面要尊敬兄長,要謹慎可信,愛戴人民,親近仁德之士,實行之後還有餘力,就去學文化。」

1.7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夏說:「尊重賢德而輕視女色;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輔佐君主,能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有信用。這樣的人,就是他說沒有上過學,我也認為他有文化。」

1.8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孔子說:「[font size=4]禮的功用是以能讓人們和順相處最為貴重,上古聖王之道也就美在這和順之上。可是如果不論大小事情都一律依循著和順來進行,那也會有行不通的地方。

如果因為只知道和順的可貴,就一昧地拿它來作行事的準則,而不用禮來為之作適當的限制,那也正是這行不通之處啊。[/font]

1.9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去世,不忘追念上輩祖先,民眾的德行就會變得穩定忠厚。」

1.10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禽問子貢說:「夫子到一個國家,總能議論參與這個國家的政事。是求來的,還是另人給他的?

」子貢說:「夫子溫良恭儉讓,所以才得到這樣的資格。夫子求得的方法,或許與別人求的方法不同吧。

」1.11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孔子說;「父親還在,看他的志向;父親不在了,要看他的行為;三年不改他父親的規矩,可以說是孝順了。」

1.12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先王的作法,在這一點上很不錯。大事小事都用這個規則,有行不通的。為和諧而和諧,不用禮來節制它,也不行啊。」

1.13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有子說:「講信用接近義的要求,說話就有分量;恭敬接近禮的要求,就能遠離恥辱;結了婚也不忘掉親人,也就可以跟著他了。」

1.14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孔子說:「君子,吃飯不求飽足,居住不求安逸,幹事機敏,說話謹慎,去有道之士那裡校正自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了。」

1.15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

「《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

「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貢說:「貧窮而不諂媚,富有而不驕傲,怎麼樣?」孔子說:

「還可以。不過不如雖貧窮卻樂觀,富裕而好禮的人。」子貢說:

「詩經上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子貢啊,可以同你談論詩經了,告訴你前面的你就能知道後面的。」

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怎麼理解

君子合而不同 比如,許多人在一起,大家的觀點肯定會不完全一樣,當各自說出自己的觀點時,一個真君子是會認真傾聽的,他能夠理解和尊重每個人觀點的合理性,同時又能夠堅持自己的觀點。這樣就既保證了整體的和諧,又保留了不同的聲音。我們今天說要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把每個人的不同聲音和諧地融入到大的集體的聲音中。...

請問君子知命怎麼理解,請問唯命不於常的出處是什麼怎麼理解

不知命 bai無以為君子 du,君子知命,不以好命喜zhi,不以差 命悲。dao 不知道自己命運的人回,不能成為君子.作為答君子.應該接受自己的命運.不能因為命好就過度高興,不能因為命不好就自暴自棄.而應該把握機會,能屈能伸,這才是一個成功人士的作為.所以,君子知命的道理就是告訴我們 喜不能得意忘形...

君子蘭怎麼分株,君子蘭怎麼分枝

君子蘭長到一定的時候,母體上會長出一至數株分櫱株。為了多養君子蘭並減少母株營養消耗,可進行分株另栽。分株時間春 秋兩季均可,一般多在春季4 5月,當分櫱苗長到四五個葉片時,結合母株換盆進行。分株時,盆土應不黏不散。倒出母株時,注意不要折斷葉片或損傷肉根。扒開根際附近的土,以露出幼株與母株連線處,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