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沿海地區的民眾,比內地地區的民眾更加崇敬媽祖

2021-03-07 14:31:26 字數 6302 閱讀 2180

1樓:烏龜的狗

媽祖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和天妃娘娘。她是一個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

媽祖的原名叫做林默,她知曉天氣的變化,並且對海上航行有一定的認識,所以她經常幫助過往的船隻,而且會告知他們能不能航行,避免了在不好的天氣下出航,減低了出航的**率。因為內地人民群眾都很少出航。所以他們可能沒有辦法理解沿海地區的那些船員們在出海時向媽祖祈求平安的心理。

媽祖產生的那個時期正是海洋漁業生產和還是活動比較發達的時期,所以,沿海地區的人民是很信奉媽祖的。

只要民間在海上航行,他們都會先去拜祭媽祖,祈求順風順水和平安。同時也會在船舶上面放著媽祖神位去供奉。那後來為什麼媽祖的影響力也可以擴散到內地或者是其他地區呢?

是因為明清閉關鎖國,而且實行海禁。所以有些商人就為了生計去到了別的地方。同時他們也帶上了媽祖的信仰,所以,隨著這些移動而更加廣泛去傳播。

所以現在內地的群眾有時候,也會和媽祖祈求家裡人的身體健康等等。

所以每一年的媽祖誕都很多地方都搞隆重和盛大。而且全國各地媽祖廟也很多。因為很多人都覺得媽祖是挺靈驗的。

但是相比於內陸地區,沿海地區的人民對媽祖的信仰是沒有辦法比擬的。媽祖在他們心中就是一個定心丸的存在。因為他們知道媽祖會在他們航行的時候保佑他們。

2樓:1小貓不吃醋

因為在宋朝的時候媽祖也是一個很神話的存在,因此當時的很多人很崇拜媽祖的。

3樓:箱伴著永遠

因為沿海地區的居民位於海邊,媽祖庇佑著他們,是他們的保護神,以靠出海為生的漁民更加崇敬媽祖

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老祖是海神,她會守護每一個人的,等漁民需要的時候會及時出現,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5樓:希望你更好

媽祖庇佑出海打漁的人民,是他們的保護神,以靠出海為生的漁民更加崇敬媽祖。

6樓:本命勞爾

因為在海上媽祖是庇佑他們的保護神,所以靠海吃飯的漁民更加的崇敬媽祖。

7樓:不甜的糖

因為媽祖這個神的存在,職責是保護出海之人,又或者說,是由沿海地區民眾創造出來的

8樓:蘇幕遮

因為沿海地區的民眾位於海邊,而媽祖主要就是在海上救苦救難,可能內地接觸不多。

媽祖為什麼成了全球2億人朝拜的女神?

9樓:君子素榮

華哥說從一位普通女性晉升為女神,乃至於全球海外華人的精神支柱,她見證了身後這塊土地千百年來的滄桑鉅變。

**東西文化,洞察差異化的世界

全文2396字,讀完大約4分鐘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

這句話絲毫不誇張,今天全世界有一億多媽祖信徒。

臺灣和新加坡70%的人信仰媽祖,除此之外,日本、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華人也信仰媽祖。

媽祖是我國國家祭典的三大神明之一,另外兩個是黃帝、孔子。

湄洲島媽祖廟的祭祀大典

那麼,媽祖到底是誰?歷史上倒真有其人,不過生前僅僅是個普通人。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灣畔一個小漁村,一戶姓林的官宦人家降生了一個女嬰,因出生則不哭不鬧,故取名為默,當地人也稱之為林默娘。

林默幼時聰明穎悟,八歲入塾讀書,能過目成誦。

長大後,她矢志不嫁,平素精研醫理,為人治病,防疫消災。她熱心助人,為鄉親排難解紛,行善濟世。

電視劇《媽祖》劇照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在一次海上搭救遇險船隻時,林默不幸被桅杆擊中頭部,落水身亡,年僅28歲。

當地人為了紀念她,為她建祠堂。但當時,其傳說僅侷限在莆田民間地區,影響力並不大。

但是讓人迷惑不解的是,她在死後的100多年裡,一直默默無聞。但北宋滅亡,南宋建立以後,她一下就出名了。

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公元2023年),林默被封為崇福夫人,這是官方對媽祖最早的褒封。

從這以後,經過南宋、元、明和清四個朝代,14個皇帝先後敕封了36次,林默地位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聖母」,封號最長達64個字,已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民間傳說中的林默娘羽化昇仙

到了康熙五十八年(公元2023年),媽祖的地位與孔子、關羽一樣,被列入國家祀典,地方**親自主持春秋二祭,行三跪九叩禮,她成了萬眾敬仰的「海上女神」。

北宋以後,中國封建社會進入頂峰時期,女性社會地位降到谷底,除了女媧、王母這些上古形成的女神,人們信仰的保護神幾乎全是男性,唯獨媽祖例外。

那麼,一個普通姑娘怎麼就一步步成了億萬人信仰的女神?其背後的推動力又是什麼呢?

這就要從福建的歷史發展說起了。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山地、丘陵佔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

因為大都山地,多出蛇蟲,所以福建簡稱為「閩」,「門下增蟲字,以示其特性」。

這樣的地形當然不適合農耕文化的發展,所以,唐代以前福建人煙稀少,社會發展極其緩慢。

福建地形

雖然秦漢時期,福建已經納入中國版圖,但還是不開化的荒蠻之地。到了三國時期,福建的中原移民逐漸增多,東吳這才設定建安郡,福建出現了歷史上第一個城鎮——晉安(今之福州)。

經過三國魏晉,北方地區戰亂不斷,漢族人口銳減,至南北朝時期,北方被少數民族統治,中原地區的漢人只能南遷。當時中原的八大家族林、黃、陳、鄭、詹、邱、何、胡進入福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八姓入閩」。福建因此得以開發。

公元733年,唐玄宗設福建經略使,始出現「福建」之名。

唐朝末期,天下大亂,河南光州的王潮、王審知、王審?兄弟發動起義,南下入閩,這就是著名的「三王開閩」。

王潮、王審知、王審?像

三王治閩41年,廣施德政,發展經濟,福建才真正地發展起來。因為缺少耕地,他們非常重視海外**,為以後的福建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三王治閩」到北宋這段期間,福建地方經濟處於漁獵文明向農業文明、商業文明過渡時期。畢竟,在漁獵採集為主民間,女性還是居於主導地位,林默之所以能以女性身份「封」神,正反映出當時福建民間地區仍然具有「母系氏族」社會的特點,這與中原地區的「女媧」神話形成有著相同的歷史背景。

所以,林默雖然是女性,卻能成為當地人信仰的神。

那麼,為什麼之後各朝代官方要推廣媽祖文化呢?這就要提及福建的輝煌歷史了。

北宋滅亡後,南宋建立。

南宋手工業和商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商業的稅收頭一次超過了農業,海外**空前活躍,成為南宋**財政的主要**。

比起廣州,福建唐宋相對安定,沒有戰亂的威脅和破壞。

經歷了唐末和南宋末兩次大移民,中原地區的人民來到福建,也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加上福建山多林密,出產優質的木材,當時南宋福建的造船業盛極一時,尤其泉州造的海船之大、技術之先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古代造船場景

陸地的「絲綢之路」被金朝和蒙古切斷,泉州就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超過廣州,成為當時海洋**的中心。

當然,南宋朝廷非常重視福建的開發和鞏固,當然就要通過提高林默的影響力,來增強閩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此時的媽祖文化不僅只是地方的女神了,她與宋代的道教文化相結合,納入到官方的神仙系譜中,成為護航女神。

《聖母助水圖》

宋元兩代,泉州港對外交通四通八達,舉世矚目,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啟錨地,是當時公認的「東方第一大港」。泉州也因此成為一個開放的國際化都市。

當時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來通商**,福建沿海呈現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

絲綢畫《刺桐古港》

福建,尤其泉州是當時亞洲海洋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形成了東方世界的海洋經濟圈。由此,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以及瓷器、絲綢、中草藥傳播到世界各地;而世界各地的特產如珍珠、象牙、香料,尤其是農作物占城稻、棉花、胡蘿蔔等相繼傳入中國。

可以說,此時的海上絲綢之路輻射的意義遠遠超過**的範圍,它把中國與世界連在一起,是一條溝通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對話之路。

所以代表中國海洋文化的媽祖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元代時期,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媽祖信仰傳播的高峰。

到了明朝,媽祖更是從中國走向了世界。

《媽祖聖蹟圖——託夢護舟》

明朝是我國海上外交頻繁的時期,鄭和航隊在30餘年間7次下西洋,訪問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鄭和航隊的船員絕大多數是福州人。

鄭和航隊每次在海上遇險時,總會向媽祖祈求庇護。每到一處碼頭,必先建廟祭拜媽祖。船隊到**,媽祖文化就傳播到**。

鄭和航隊祭拜媽祖圖

明代,福建的漁業、手工業、造船業高度發展,從而刺激商業的發展,福建民間商人已經開始走向世界。

明朝中期,為了防止日本倭寇,明朝實行了禁海政策,福建經濟受到了很大影響。

為了謀求生路,大量閩人向海外移民。

在整個明朝期間,福建成為僑鄉,媽祖信仰隨著福建人的腳步,傳播至日本和南洋。

如今的媽祖文化節

清代,因為私商**和移民熱潮,在海外生活定居的閩人越來越多,媽祖不僅是海運保護神,也成為海外華人的精神支柱,代表著中華文化、華夏觀念的教化。

福建漳州媽祖"過海"民俗,已延續300多年

媽祖從一個早逝的民間小女,日漸成為億萬民眾信仰的天仙,其實正是中華民族從內陸走向海洋、走向開放的過程。

與其說,護佑著出海人,不如說,媽祖守望著每個揚帆遠行的中國人。

「媽祖」的來歷是什麼?

10樓:唯愛唐七

學者研究指出,媽祖是從中國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千里眼順風耳)。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閩臺海洋文化及東亞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自北宋開始神格化,被稱為媽祖(當地人對女性祖先的尊稱),並受人建廟膜拜,復經宋高宗封為靈惠夫人,成為朝廷承認的神祇。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浙江、廣東、臺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東、遼寧沿海均有天后宮或媽祖廟分佈。

近年媽祖在東亞海洋史的研究引出東亞在西方航海地理髮現前己有的朝貢**、琉球網路及跨國移民史討論,而媽祖信仰圈成為東亞海洋經濟及社會結構形成的歷史見證之一。

擴充套件資料:

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這一信仰的主體據說是由真人真事演變而來的。考察媽祖的生平得知,這一信仰來自民間傳說。

首先是傳說,然後是傳說的歷史化和神化,最後形成普遍的媽祖信仰。

目前海內外學者普遍認為,媽祖不是杜撰的偶像,而是從人民中走出來的、被神聖化了的歷史人物。

林默娘的「裡中巫」身份,是媽祖信仰的原始形態。媽祖信仰產生在特殊的生態環境之下,與海洋漁業生產及其海事活動密切相關。漁民因海難生者不可計數,所以希望有海上守護神庇佑安全。

媽祖的巫女身份,正好適應了人們的希求。

她的能言人間禍福,濟困扶危、治病消災順應了人們的願望,所以在她死後立廟祭祀。此後,她的一個個神蹟才接踵而至,並將她塑造成一位完美的女神。所以民間對巫術的信仰是媽祖文化得以形成的思想基礎。

由於當地士宦的提議和倡導,朝廷也頻頻給予媽祖賜封,媽祖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高。康熙十九年(公元2023年),媽祖被賜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聖母",康熙二十三年(公元2023年)又被賜封為"護國庇民妙應昭應普濟天后","天上聖母"和"天后"從此便成了媽祖的聖稱。

媽祖信仰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民間信仰之一,她同樣隨著中國人的足跡傳遍世界各地。

海外華人祭祀媽祖,根本的目的是為了不忘記祖先,不忘記根本。媽祖本來是海上保護神,後來當她的職能逐漸擴大時,無論是商人、手工業者,也無論是難產或其他疾病,人們都認為媽祖都能幫助他們排難解困。

所以海外的華人同樣建廟祭祀。人們總希望通過媽祖祭祀,將媽祖的博愛、扶弱濟貧、勇敢無畏、不屈不撓的精神和盡孝的觀念發揚光大,把媽祖文化的精髓融入日常生活中,並傳給下一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宗教事務局王作安局長對此表示說:我們還存在著大量的民間信仰,比如說媽祖信仰,大家非常熟悉的。

媽祖作為一個古代漢族民間的神祗,為何她的精神能被海內外、世界上這麼多人認可、讚揚和崇敬呢?這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媽祖身上聚集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媽祖她作為一個漢族民間的漁家女,善良正直,見義勇為,扶貧濟困,解救危難,造福民眾,保護中外商船平安航行,凡此種種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所以才會深受百姓的崇敬。媽祖做了很多有益於民眾的善事義舉,因此受到了海內外很多百姓的尊敬和膜拜。

莆田是對外移民的原鄉。在潮汕民居門樓額匾仍可見到「莆田舊家」、「莆陽世系」等莆田印記。海南可考的入瓊始祖有九十多個,數量為來自莆田為最。

而莆田崇尚美德、堅守家鄉傳統的文化氛圍,薰陶影響了這些遷移者,加上濃重的戀鄉情結,來自家鄉的媽祖崇拜自然而然就隨著這些遷移者來到了全國、海外各地。

宋元時期,泉州是世界最大**港之一,元**為了發展海上**,媽祖因被引進至海外交通**繁盛的泉州港,成為泉州海神,並因漕運及海外交通的發展,成為全國性海神並遠播海外。

明清海禁,福建大批民眾為了生計下南洋過臺灣,媽祖信仰也隨著商人和移民的足跡更為廣泛地在海外傳播。

為什麼沙漠地帶晝夜溫差很大,而沿海地區晝夜溫差不大

沙漠地帶晝夜溫差相對於沿海地區大的原因是 水的比熱比沙子的比熱大。證明 內 比熱 specific heat 是單位質量物質容的熱容量,即單位質量物體改變單位溫度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公式如下 c為比熱,q為吸收 放出 的能量,t是吸熱 或放熱 後溫度所上升 或下降 值。根據公式,在相同的質量水和沙子...

山東和福建都是沿海地區為什麼福建臺風更多

颱風有意志的。你們不懂的。因為浙江,福建一帶本身就臨海,而且地勢也不那麼高 因為那邊是靠海的嗎,所以就會有很大的風,因為風是的水波動大起來的 因為一般來說颱風都是從沿海地區到內陸地區的,所以說從浙江福建一帶是比較常見的。因為颱風屬於溫帶氣旋,也只有沿海才會有,所以會這樣。我覺得可能是因為福建和浙江沿...

廣東民工荒,「民工荒」會給沿海地區帶來什麼影響?

而且有一個概念要分清 廣東是民工荒,不是工作人員荒,他們的大學生求職也是很艱難的。另外假如要當民工沒有必要去廣東,北京體力勞動者也是比較匱乏的。大城市都開始有這種趨勢了 一般大學生對於民工這類職業是看不上眼的。他們想找的工作不一定是要錢多,更多的是要專業對口,自己喜歡。即使找不到工作,他們大都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