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派與20世紀中國文學的聯絡中國現代派文學的簡介

2021-03-07 14:26:19 字數 4630 閱讀 8278

1樓:若汐冰兒

20世紀,處於一個動盪的社會背景之下,現實主義作品多,中國與西方的都是,思想也比較有深度,語言功底也勝過當代的速成文學作品

2樓:匿名使用者

薦 在中國 ,浪漫主義思潮的演變常處在現代派文學的背景中 ,成全為一種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複雜關係。這反映出中國現代社會和文化環境的特殊性 ,也決定了中國現代浪漫主義思潮的特點和它的最後歸宿。本文從中國現代浪漫主義思潮的角度研究它與現代派文學的關係 ,旨在深化對浪漫主義思潮發展演變規律的認識。

一、中國現代浪漫主義思潮與現代派文學中國現代浪漫主義思潮與現代派文學的關係 ,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五四時期 ,浪漫主義作家 ,借用現代派的技巧和手法 ,或受到現代派觀念的影響 ,可是總體上並不改變他們創作的浪漫主義性質。比如 ,郭沫若 1 92 3年寫下《未來派的詩約及其批評》,表明他要在創作中試驗未來派詩歌的節奏。

他同一年發表的《自然與藝術———對錶現派的共感》及稍後的《印象與表現》等文章 ,對於德意志新興的表現派藝術寄予了由衷的希望。他的《殘春》,著力點並不在事實敘述方面 ,而是心理的描寫 :「我描寫的是心理 ,是潛在的意識的一種流動」[1] (p1 1 7)。

他的詩作《死的**》,帶有明顯的陰冷色彩 ,劇作《王昭君》則模仿王爾德的《莎樂美》,很可以看出受到表現主義......

3樓:紫竹姍

社會背景:中國與西方基本同步,由於留學生,中、西方文學得以交流,併產生了三次高潮。(1) 五四時期:初步對現代主義有所認識,如魯迅的《狂人日記》,郁達夫的**,李金髮的詩。

(2) 二十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海派**,施蟄存的《將軍底頭》,戴望舒,何其芳,馬廣田,張愛玲

(3) 二十世紀80年代:多有模仿抄襲的痕跡,朦朧詩,尋根文學,先鋒**等。文革結束後,個性開始掙扎,高樓文化興起,平房文化削弱,主體化取代平面化,注重培養人的自我。

人們的物質生活有所豐富,而精神世界困惑和孤獨,改革開放引起的外部思潮和文化的湧入。

思想內容:與西方文明危機,人類異化等一致。

思維方式:先鋒,注重創新、表現現代意識和現代性,其目的在於尋找從未體驗過的經驗。生活和經驗。

審美理想:超前性、超越性,不重複。

藝術形式:自主自由。

中國現代派文學的簡介 20

4樓:慕北

一、簡介:

中國現代文學是在中國社會內部發生歷史性變化的條件下﹐廣泛接受外國文學影響而形成的新的文學。它不僅用現代語言表現現代科學民主思想﹐而且在藝術形式與表現手法上都對傳統文學進行了革新﹐建立了話劇﹑新詩﹑現代**﹑雜文﹑散文詩﹑報告文學等新的文學體裁﹐在敘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寫手段及結構組成上﹐都有新的創造﹐具有現代化的特點﹐從而與世界文**流相一致﹐成為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文學。

二、發展歷史:

1,首先是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窮則思變的結果

①2023年鴉片戰爭,中國大門從此被開啟→軍事革命,實業革命(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失敗,1906中日甲午戰爭致遠艦長鄧世昌戰死北洋水師總督丁汝昌自殺)→政治革命(戊戌政變失敗,日本明治維新成功;辛亥革命大權被迫移交袁世凱)→文化革命(深感國民素質的低劣,教育救國;深感國民思想意識上的麻木,落後,五四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文學首先是為救亡圖存服務的。

2,其次是中國文學自身發展演變的結果

①古典文學已近尾聲。歷史進入二十世紀以來,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的思維方式,思想情感,心理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固有的古典文學模式已再也不能滿足人們思想情感表達的需要。

a,語言障礙,世界上最難學的文字。30年代,魯迅還指出,要普及文化,非廢除漢字不可(《門外文談》)。

b,體式陳舊,詩詞文,嚴格的規範使現代人望而卻步。

c,文風不健康,師古,擬古。形式主義。脫離實際人生,成了無病呻吟的玩意兒。

②近代文學實則先聲。近代以來,與政治思想革命相適應,文學界也相應掀起革命浪潮。

a,"**界革命"。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署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為代表。戊戌政變失敗以後,梁啟超轉重於思想文化啟蒙工作。

以西方為借鑑,特別注重**的宣傳啟蒙作用。貢獻:一是藉此抬高了**的地位,二是開了近現代啟蒙文學的源頭。

b,"詩界革命"。最先提出還是梁啟超,但最有代表性是黃遵憲(1848—1905,字公度,廣東嘉應州今梅州市梅縣區人)。黃遵憲長期做國外大使,思想很開化。

他看到中國古典詩歌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於是提倡詩界革命。著名觀點是:"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 即今流俗語,我若登簡編,五千年後人,驚為古斑斕。

"(《雜感》)認為"詩無古今",而不必模仿古人,只要能將"身之所遇,目之所見,耳之所聞","筆之於詩",我詩自有存在的價值。而且不必避俗字俗語,要求言意合一,明白暢曉,通俗易懂。還是與啟蒙有關。

代表作《人境廬詩草》,2023年刊行於日本,"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之一。 對胡適的影響。

c,"文界革命"。以梁啟超為代表。反對"傳世之文",提倡"覺世之文"。

還是與啟蒙有關。日本流亡期間,創辦《清議報》,《新民叢報》,建立一種筆端常帶感情,不拘一格,汪洋恣肆的新政**體,樑自稱"新文體"。

d,戲劇界革命。柳亞子等創辦近代第一個戲劇性刊物《二十世紀大舞臺》。李叔同,曾孝谷等人的春柳社及其文明新戲。

《巴黎茶花女遺事》和《黑奴籲天錄》(林紓翻譯)先在日本演出,後回國內如上海,天津等地演出。促使國內風氣的轉變。舊劇改編。

對五四的影響。

e,白話運動。2023年裘廷樑《蘇報》發表《論白話為維新之本》揭開序幕。從救國救民的高度認識文字革新的意義。

2023年中華**教育部召集讀音統一會,議定注音字母39個。2023年教育部設立注音字母傳習所,同年8月,北京成立中國國語研究會。2023年教育部正式審布注音字母,同時設立國語統一籌備會。

2023年,重新頒佈注音字母次序。接著,國音字母出版。白話國語運動無形中推動了白話文**動。

3,外國文學,文化的巨大影響

可以說,沒有外國文學,文化的影響,中國現代文學的產生是無法想象的。嚴復(1853—1921,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是中國最早派向英國的海軍留學生,但他沒有成為海軍將領,卻成了中國最早的思想界的翻譯家(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著《進化論與倫理學》翻譯成《天演論》等)。也翻譯過西洋文學作品。

三、主要代表和作品:

魯迅的**《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野草》;郭沫若的《女神》、《屈原》;茅盾的《子夜》、《林家鋪子》;徐志摩、聞一多的詩歌;沈從文的《邊城》、《柏子》;巴金的《家、春、秋》、《寒夜》;老舍的《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曹禺的《原野》、《雷雨》;趙樹理的**;艾青、穆旦的詩歌;張愛玲的**等。

四、文化背景:

(一)文學成為重大社會事件的構成部分,文學呈現出明顯的階級、政黨、政治意識。社會革命和政治運動往往以文學作為發端和具體表現。

(二)社會意識對文學審美意識具有重要影響,文學主體性弱化,文學有社會革命附屬物傾向。

(三)社會政治事件往往成為文學創作的題材源,引發文學創作和理論論爭。

5樓:沒什麼呵和

中國現代派文學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84年前後),新時期文學(那時候是這麼說的)基本上是以現實主義創作手法為主,大致以團塊狀向前湧動,並沒有從一開始就出現多元化並進,這實際上是群體意識與權威崇拜在新時期文學的某些延續——傷痕文學,知青文學,反思文學,改革文學等這些已被認同的文學思潮,整個文壇的創作大體是一致的。群體意識的制約必然使文學創作走向單一化,這樣倒方便了理論界,但對整個文壇來說,是很糟糕的事情!84年前後,通過報刊我們不斷聽到一些作家對創作苦悶的傾訴,有的隱退,消歇,反思或讀書;其實在這時候,一些具有「先鋒意識」的作家漸漸脫離了「群體」,於是出現了視覺不同的尋根作家,形成了「尋根熱」,他們要奮力開鑿腳下的文化岩層,強化民族精神,對傳統的文化進行反思和批判。

他們啟迪民智,喚醒民心,基於這種現實和文化心理訴求的慾望,再加上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理論的滲進,一些作家接觸了西方現代主義的某些創作手法,這樣「尋根」作家的創作有了突破口,他們在西方現代主義那裡看到了適用表現我們民族文化和心理的可以借鑑的方法,於是(2023年後)本土文壇熱鬧起來了。但是,由於缺乏理論的指導,一些刊物只給這些作品掛上「探索性作品」的標籤。其實,這個時期所謂的「探索性」作品在一定程度借鑑了西方現代主義的某些創作手法,對民族文化作全方位的反思,對傳統文化進行了消極的批判,對愚昧落後的痛惜,更注重表現人的個性,注重人的潛意識以及心理歷程,對現代不合理的事以諷刺。

在手法上,有些作品在模式的意義上擺脫了傳統的情節而建立新的情節觀念模式。除了少數作品有**存在主義、帶有宿命論和悲觀主義傾向外,大多數作品具有進步的意義! 新時期**多元化的出現,意味著文學思潮的形成。

有人問:新時期有哪些文學流派?這確實是很棘手的問題,因為確切的劃分是很難的,但按照已經提及過的不完全劃分法,一般可以說:

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民族文化派,象徵主義,意識流等幾種較為明顯的派別。

莫言的《紅高粱》系列應該屬於魔幻現實主義作品。「讓人的生活、人的命運在神話的氛圍裡」。這種整體構思,深受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的影響,而且莫言也毫不迴避這種影響和啟示。

周立武的《巨獸》,明顯吸收了象徵主義的手法。那個神祕的巨獸是山林的統治者,它吞噬了許多獵人而繼續向獵人挑戰,不斷地吸引著一代代的獵人。可是年輕的獵人從父輩的死看到了人的怯懦劣根:

人為什麼不能活著證明自己?難道英雄就是死亡的符號?揭示了這種難以跨越的傳統道德觀念。

總之,新時期本土文學創作,不管採用哪種創作手法,對於那些有成就的作家而言,或多或少借鑑、吸收了西方現代主義的某些創作手法,並因為這些手法的滲入,使本土文學出現了多元化的繁榮景象。

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中國文學作品故事小說詩歌散文均可這

李伯bai元著 庚子國變彈詞 官du場現形記 zhi。吳趼人著 dao 近十年之怪現狀回 曾樸 孽答海花 劉鶚 老殘遊記 陸士諤約在1905年前後,到滬謀生。見世人愛好 遂動手試寫,竟得成功,乃以 創作為正業,著作甚富。光緒宣統間,主要作品有 新三國 新水滸 新野叟曝言 新孽海花 新中國 新上誨 六...

20世紀英國文學作品著名的告訴我幾個

20世紀 英國 高爾斯華綏 福爾賽世家 三部曲 有產業的人 騎虎 出租 勞倫斯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威爾斯 時間機器 莫若博士島 影身人 星際戰爭 毛姆 人生的枷鎖 月亮和六便士 尋歡作樂 威廉 戈爾丁 蠅王 美國 歐 亨利 麥琪的禮物 最後一片藤葉 警察與讚美詩 傑克 倫敦 熱愛生命 馬丁 伊登 鐵...

艾青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詩人。20世紀30年代,他的創作達到了高峰,這一時期詩歌的主要意象是

艾青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詩人。20世紀30年代,他的創作達到了高峰,這一時期詩歌的主要意象是是土地和太陽。太陽與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詩歌特色的兩個概念。詩人對於光明 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熱烈追求,常常藉助太陽這一意象得以表現,艾青彷彿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追尋著太陽 光明和理想 艾青的個人簡介 艾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