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和理解經濟發展新常態

2021-03-07 12:43:17 字數 4998 閱讀 3273

1樓:幽冥vs亡靈

新常態的目標是經濟發展質量的全面提升。適應新常態,是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必須面對和思考的一個重大現實問題。長久以來,地方**為了發展經濟,盲目攀比搞工業,重複投資上專案,肆意擴張借貸款,跟風決策建新區,吹捧包裝玩概念,不僅造成了自然條件的嚴重破壞、資源承載的重大透支和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而且造成了市場經濟的表面繁榮、經濟發展的不可持續、財政收入的空轉虛增等問題。

面對經濟全球化競爭的日趨激烈,我們要想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始終能夠「一枝獨秀」、領銜演出,不被人指為「搭便車」,就堅決不能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也不能走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邪路,而是要走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新路。落實經濟新常態要求,追求經濟新常態目標,必將有利於地方**從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中解放出來,使中國經濟從片面追求經濟發展規模和速度轉向更加註重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軌道上來,實現經濟和發展的良性迴圈,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新常態的背後是執政思維理念的重大轉變。新常態的提出,預示著長期以來唯gdp增長馬首是瞻的政績考核指揮棒將會逐步淡化使用。當然,新常態,既不意味著對經濟發展連續探底的坐視不管,也不意味著對經濟發展徘徊不前的漠不關心,更不意味著對經濟發展一路高歌的刻意打壓。

經濟新常態,實際上是從體制、機制和制度上,甩掉各級領導幹部的思想包袱,清除各級領導幹部的思維障礙,突破gdp增長高於一切、財政預算必須連年遞增的思維定勢,解開層層加壓指標值、層層簽訂軍令狀的權力束縛,不搞「一刀切」和「一錘定音」。具體來說,就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堅決不要帶血的gdp,嚴防各類重特大安全事故和群體事件的發生,體現穩中求進、事緩則圓的要求。就是正確處理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政績和顯性政績的關係,遵循經濟發展基本規律,潛心做好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堅決不做殺雞取卵的蠢事,體現咬定青山不放鬆和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統一。

就是正確處理發展主體和發展客體的關係,凝聚發展共識的最大公約數,體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執政邏輯。就是正確處理發展戰略和發展戰術的關係,在堅定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同時,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體現「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結果」要求。

新常態的核心是資源配置方式的理性迴歸。新常態,意味著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發展新時期,我們要辯證認識和正確處理**與市場、**與社會的關係,統籌發揮「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的職能作用,確保**既不缺位放縱市場,又不越位干預市場,也不錯位擾亂市場,從而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一要求落到實處。當前,全球經濟和我國經濟發展都已經步入新的階段,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經濟增速放緩,各級**要有包容心態和科學研判,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優勢仍然存在。

各級**要加強和改進巨集觀調控,減少和克服行政手段的路徑依賴,不搞**主導的大規模刺激和大面積調控,注重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最大限度地增強和保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促進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和技術創新。同時,推進**職能深度轉變,履行好必要的監管職責,充分釋放經濟體制改革紅利,彌補市場失靈,矯正市場畸形,淨化市場秩序,管控市場風險,確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2樓:匿名使用者

經濟向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

王見定 李穎伯

按照傳統的經濟學理論,經濟變數是以標量的形式出現的。本文提出:經濟變數實質上是一種向量。

但又不同於物理學中的向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規律。資源的有效配置其實是經濟向量合成的一種形式。本文以一些例項對經濟向量合成的法則進行說明,並進一步闡述這一理論在經濟活動中的指導意義。

(內容簡介:經濟學新理論)

4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構成一個5噸的混恁土構件;一個缸的發動機、一個底盤、一個車身構成一輛轎車;一個映象管、一個複雜的線路和一個殼體構成一個精美的電視機;一個美容師半個小時的勞務加上對各種美容美髮器械及化妝品的使用,產生了一個時髦的髮型;一位外科大夫4個小時的手術以及四個同事的合作、醫療器械和各種藥物的使用完成了一個心臟手術....這些都是經濟向量合成的事例。

混凝土4噸和1噸盤鋼是兩種不同的經濟變數,像這樣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經濟變數,我們定義為經濟向量。4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構成了一個5噸的混凝土構件,可以看成兩種經濟向量的合成。它們之間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構件的用途決定的,而且這種比例將隨著生產的發展而變化(當然在一段時間內是相對穩定的)。

如果現在有5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也只能構成5噸的混凝土構件,多生產的1噸混凝土在這一組合中是無用的。這就是經濟向量的合成法則。這個法則對於不同的經濟向量之間是不同的。

這種經經濟向量的合成可以在多個經濟向量中進行。例如一個發動機、二個車身、二個底盤也只能構成一輛轎車,其中的一個車身、一個底盤是多餘的。以上例子已說明了經濟向量概念是客觀的,也說明經濟向量是按一定法則合成而產生社會的綜合效益。

這種法則在一定時期具有相對穩定性,它取決於合成商品和勞務的質量要求,也取決於屆時的生產水平。

通常,我們在經濟學教科書中見到的資源的有效配置,實際上也可看成是一種經濟向量合成的例項,有效的含義就在於不進行多餘的生產。當然一種商品和勞務是否是有效的,還取決於**和周圍的環境。例如:

一輛賓士轎車,就它的發動機、底盤、車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設施都是可以說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萬美元的**,相對一般市民來說,就不能說是完全有效的。而對於中產階級來說卻可以看成是一種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環境而言,在經濟發達國家的美國、西歐它可能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當然也不能超過一定的數量)。

而在那些經濟正處在發展中乃至落後的地區,它就不能算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國家,不管它是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都面臨著對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對資源的有效配置。資源不同程度的無效開發和無效配置,將造成有效資源的大量浪費、環境的嚴重汙染乃至經濟危機。

近20年來,社會主義國家都面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就實質而言,就是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開發,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國進行的下崗再就業工程實質上就是全國範圍內進行的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活動。所謂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是某些地區、某企業、某產品基本上達到了某些資源的有效配置。

我們認為,當這種有效配置的覆蓋面達到50%的時候,由於經濟活動的慣性,全國經濟將出現全面好轉,展示強大的生命力。就一個地區而言,整個經濟活動達到80%的有效將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發達國家美國也至少有20%的無效生產,它需要通過調整,甚至破產來達到有效。

參考文獻

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譯本,三聯書店,1957.

克萊因:《凱恩斯的革命》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0.

羅賓遜、伊特韋爾:《現代經濟學導論》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2.

高鴻業、吳易乙:《現代西方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0.

王見定:《國民經濟行業排列的有序化與經濟向量》,第51屆國際統計大會**集,土耳其,1997.

王見定、李穎伯:《經濟向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國際社會和經濟發展大會**集,墨西哥,1998.

王見定:《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一》,前沿科學,2023年第二期,北京,2008.

如何認識和理解經濟發展新常態

3樓:堯子毅

經濟發展新常的含義和特徵

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是指我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中國經濟新常態的三大特徵是,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九個方面來理解。

——1、從消費需求看,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徵,現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啟用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必須採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

——2、從投資需求看,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摸開發建設後,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湧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善於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3、從出口和國除收支看,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國際市場空間擴張很快,出口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能,現在全球總需求不振,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也發生了轉化,同時我國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必須加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作用。

——4、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過去供給不足是長期困擾我們的一個主要矛盾,現在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併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慧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徵。

——5、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過去勞魂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就能迅速變成生產力,現在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餘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6、從市場競爭特點看,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競爭,現在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範的市場環境。

——7、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新方式。

——8、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看,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槓杆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必須標本兼治、對症下藥,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

——9、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巨集觀調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必須全面把握總供求關係新變化,科學進行巨集觀調控。

——這些趨勢性變化說明,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階、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係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大局,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要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路,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化資源配置方式,打造合格的市場主體,推進科技創新市場化,創造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政策環境,從而在市 場競爭中...

如何推進網際網路行動使其成為經濟發展新動力

19世紀bai90年代初,德國科du學家跑到美國一看,發zhi現美國工業品 dao的科技含金量最內高,這才明確提 容出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的方針,並開始大力促進應用科學的發展。由於德國有基礎科學上的雄厚根基,很快就建立起科學理論與工業實踐之間的聯絡,從而在半個世紀時間裡將世界一流的科學家隊伍 工程師...

簡述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有什麼聯絡和區別

增長與發展是密切聯絡的兩個不同概念.經濟增長是指一國一定時期內產品和服務量的增加,用來量度的是gdp gnp 或其人均值.經濟發展除包含經濟增長外,還包含經濟結構的變化 如產業結構的合理化高度化,消費結構的改善和升級 社會結構的變化 如人口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壽命的延長,嬰兒死亡率的下降 環境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