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必分析從唐代到明代烈女節婦由少到多的原因修三

2021-03-07 09:56:55 字數 2243 閱讀 9611

1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貞節烈女就是「春天裡,滅人慾」的思想指導下的行為。唐代社會比較開放,男權思想沒那麼重,當時社會還允許像武則天、韋后、上官婉兒、太平、平陽等女流活躍在政治核心,對貞操要求就沒那麼嚴。而到宋**學就發展起來了,仁、神宗時代的二程便是理學宗師,由於程朱理學成為社會的主流指導思想,朱亞聖說「存天理滅人慾」,對貞操的要求就高了起來。

次要原因是地主階層的發展,導致男權思想的膨脹。

總之一句話:貞潔烈女由少到多是因為中國男人對**膜極度追求的結果!

2樓:匿名使用者

1,統治者的大力提倡

2,從小儒家三從四德的教育

3,宋以後對人民思想控制加強。

4,程朱理學等學說嚴重腐蝕人民的心靈。

3樓:匿名使用者

社會風氣經濟政治等原因。

唐代是屬於開放的時代,各族各國文化交流非常熱烈。還有相繼出現了女子參政(武則天等等等)。還有越是接近上古,越是帶有母系氏族遺風。

唐朝還有女戶。當然保障的還是正妻還有良家女子的利益。要是婢妾,其實都差不多了。

其實明代的節婦不算很多,比起清朝(應該是明朝的幾倍)。清朝主要就是異族統治,一群大男人自己不反抗,乖乖做官,卻偏要表示自己『氣節』,所以要求女性必須裹腳,然後~~~裹了腳,人就廢了大半,然後各種各樣合理不合理的要求就都出來了。

4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原因就是朱熹的理學盛行。主張存天理滅人慾,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等等。

5樓:雩非

社會的束縛和壓迫,在當時對女性的要求交苛刻,特別是陳朱理學的提出。

分析唐至明代「烈女節婦」由少到多的原因

6樓:黃映堅

所謂貞節烈女就是「春天裡,滅人慾」的思想指導下的行為。唐代社會比較開放,男權思想沒那麼重,當時社會還允許像武則天、韋后、上官婉兒、太平、平陽等女流活躍在政治核心,對貞操要求就沒那麼嚴。而到宋**學就發展起來了,仁、神宗時代的二程便是理學宗師,由於程朱理學成為社會的主流指導思想,朱亞聖說「存天理滅人慾」,對貞操的要求就高了起來。

次要原因是地主階層的發展,導致男權思想的膨脹。

總之一句話:貞潔烈女由少到多是因為中國男人對**膜極度追求的結果!

7樓:令梅函靖巧

唐朝社會風氣相對開放(封建禮教觀念不強);宋明理學發展,強調三綱五常;明清統治者不斷強化對婦女守節的推崇和提倡。(3)明中後期商品經濟發展,使人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了變化;(2分)明中後期出現了反禮教的思想(李贄的

「異端」之學),鼓舞了明朝婦女追求婚姻自主。

烈女節婦唐朝少而宋朝至明清增多的原因?

8樓:杭州段成

因為社會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在南宋由朱程理學開始改變。。。烈女節婦的說法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流行開。。

9樓:匿名使用者

程朱理學的盛行。

程頤也就罷了,朱熹那個老不要臉的,還好意思叫「滅人慾,存天理」

10樓:jp刺客

程朱理學 還有唐人有胡人血統具有 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的收繼婚俗

11樓:羅邦文行健

社會主流思想 封建**與集權 程朱理學

12樓:匿名使用者

意識形態的轉變,官方的鼓勵,理學的推波助瀾……

(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按照周禮的規定,男性貴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個。

13樓:手機使用者

(1)宗法copy制度(1分);維護分封bai制度(1分)。

(2)認為婦du女再婚正常zhi(1分)。因為官僚貴族子弟爭dao娶蘭芝(1分),阿兄(親屬)認可(1分)。

(3)生活困難,難以生存(2分);社會觀念鼓勵,認為非常榮耀(2分)。

(4)唐朝寬容婦女再嫁(封建禮教觀念不強)。(1分)明清封建思想教育毒害。(1分)明清統治者不斷強化對婦女守節的推崇和提倡。(1分)略

《古今圖書整合》統計的烈女節婦人數如下:唐代為51人,宋代為267人,明代為36000人。其人數不斷增多的主

14樓:匿名使用者

19、c

明清理學提出:「存天理,滅人慾」,認為女子「失節事大」,強化了三綱五常的封建禮教,所以到明代烈女節婦的人數持續增加。

分析從鴉片戰爭以前到辛亥革命歷史給我們中國留下什麼啟示和教訓

固步自封只能落後捱打,資產階級不能救中國 剩下的自己擴充吧 思想守舊是根本原因,不願放棄自己的既得利益是罪魁禍首 一個詞 落後就要捱打 啟示和教訓 落後就要捱打。1 中國 的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不可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2 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孫中山要在中國建立資本主義制度,以...

中式婚禮婚約書該怎麼寫從唐代到近現代的

婚書分為聘書 訂親之書。男女雙方締造。納吉時用。禮書 過禮之書。詳列禮物種類及數量清單。納徵時用 迎親書 迎娶新娘之書。親迎當日接新娘過門時用 古代婚禮名目繁多,其實現在的中式婚禮只是皮毛而已。比如唐代是新郎穿紅新娘穿綠,明代是新娘穿紅新郎穿綠,還有上面宋代的草帖,納采 問名 納吉 納徵 請期 親迎...

從歷史分析我國父母在不遠游的原因

論語 原文是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意思不是說不能遠遊,而是說去 了 找什麼人 辦什麼事 什麼時候回,要先給父母說清楚,並時常報平安,以免父母擔心。不過很顯然,出題的人根本沒讀過論語,曲解原文,斷章取義,硬要你解釋。你可以這樣回答,因為古時候生產力水平低下,老人養老全靠兒女,兒女一走父母就生活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