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上是如何判斷病人死亡的醫學上是如何判定一個人死亡的?

2021-03-06 22:42:35 字數 5974 閱讀 3542

1樓:匿名使用者

除心跳、呼吸停止可作為判定死亡的依據外,腦死亡也可作為判定死亡的依據之一。所謂腦死亡,即腦的不可逆損傷先於呼吸心跳停止而引起死亡,腦死亡是醫學上一個教新的概念。各專家對此看法尚未統一。

確定腦死亡的方法很多,如靜脈注射阿托品,解除迷走神經對心臟的抑制,使心率加速,未完成死者即使昏迷,也呈陽性反應。腦死亡者則無反應。此法簡單、快捷,值得采用。

其次,還可以採用腦電圖、腦超聲圖、腦閃爍掃描及r照相等判定。

2樓:匿名使用者

腦死亡是真正的死亡。生命的本質是機體內同化、異化過程這一對矛盾的不斷運動;而死亡則是這一對矛盾的終止。人體內各組織器官的同化、異化過程的正常進行,首先需要呼吸、迴圈系統供給足夠的氧氣和原料,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極差,所以一旦呼吸、心跳停止,可以立即引起死亡。

所謂復甦也就是先用人工的方法代替呼吸、迴圈系統的功能,然後再進一步採取措施,恢復有效的自主呼吸和心跳,從而保證中樞神經系統的代謝活動、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同時,積極糾正體液內環境的紊亂,使組織細胞有穩定的代謝環境,也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復甦搶救,重建體內同化、異化這一對矛盾的動態平衡,才能復轉機體的生命活動,逐步恢復健康。

死亡作為疾病的一種轉歸,也是生命的必然規律,但由於生命自然終止而「老死」(據比較生物學的研究,人類自然壽命大約是140-160歲左右)的只是極少數,人類絕大部分都死於疾病。因病死亡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三類:①由於重要生命器官(如腦、心、肝、雙側腎、肺及腎上腺等)發生了嚴重的、不可恢復的損害。

②由於長期疾病導致機體衰竭、惡病質等以致代謝物質基礎極度不足、各系統正常機能不能維持。③重要器官沒有明顯器質性損傷的急死,如失血、窒息、休克、凍死等。

過去人們習慣把呼吸、心臟功能的永久性停止作為死亡標誌。但由於醫療技術的進步,心肺復甦術的普及,一些新問題產生了,它們衝擊著人們對死亡的認識。全腦功能停止,自發呼吸停止後,仍能靠人工呼吸等措施在一定時間內維持全身的血液迴圈和除腦以外的各器官的機能活動。

這就出現了「活的驅體,死的腦」這種反常現象。眾所周知,腦是機體的統帥,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器官。一旦腦的功能永久性停止,個體的一生也就終結。

這就產生了關於「死亡」概念更新的問題。「腦死亡」的概念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全腦功能不可逆性的永久性停止,稱為腦死亡。包括:

(一)大腦功能的停止:除運動、感覺之外,思考、感情等精神活動功能,即意識也都永久性喪失。腦電波消失。如果腦幹功能尚存,有自發呼吸,則不能稱為腦死亡,只能說是處於「植物狀態」。

(二)腦幹功能停止:腦幹有網狀結構、腦神經核、延髓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等重要結構。因此,腦幹功能喪失意味著上述結構功能停止。

網狀結構功能喪失導致昏迷,腦神經功能喪失則引起對光反射、角膜反射、眼球反射、前庭反射、咽反射、咳嗽反射的消失;延髓功能停止,則自發呼吸停止,血壓急劇下降,直至腦死亡。

醫學上是如何判定一個人死亡的?

3樓:您輸入了違法字

主要特點是延髓處於深度抑制和功能喪失的狀態,各種反射消失、心臟停搏和呼吸停止。後兩者認為是臨床死亡標誌。

死亡階段

瀕死期:主要特點是腦幹以上神經中樞功能喪失或深度抑制,表現為反應遲鈍、意識模糊或消失。各種反射遲鈍或減弱,呼吸和迴圈功能進行性減弱。

臨床死亡期:主要特點是延髓處於深度抑制和功能喪失的狀態,各種反射消失、心臟停搏和呼吸停止。後兩者認為是臨床死亡標誌。

生物學死亡期:是死亡的最後階段。此期各重要器官的新陳代謝相繼停止,併發生不可逆性的代謝。整個機體不可能復活。

4樓:匿名使用者

一、人的個體死亡的傳統概念是呼吸、心跳停止。

二、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起搏器和人工呼吸機使呼吸、心跳停止的人轉危為安,由於決定人的個體生命與死亡的中樞性生命器官是腦,所以現在法律承認以腦死亡作為人的個體死亡的標準。

腦死亡的標準:

1、腦昏迷不可逆轉,對刺激無反應;2、無自主呼吸;3、無反射、瞳孔散大、固定,對光反射消失;4、平線腦電圖,即等電位腦電圖,記錄持續10分鐘以上

5樓:匿名使用者

人類死後的三十分鐘到兩個小時之內就開始僵硬死後三十個小時之內

身體會呈現最硬的狀況

然後開始逐漸軟化

大概七十個小時就會恢復原樣

屍體周圍的溫度在三十五度左右

屍體僵硬和軟化的速度就會加速進行

只要二十四到三十個小時

死後僵硬就會開始軟化

有科學依據的..

什麼是死亡 判斷死亡的依據是什麼

6樓:13862590347林

您好!生命跡象消失就是死亡。死亡的醫學概念:

個體的死亡是一個過程。在人類通常可以心臟或大腦停止功能活動,作為個體生命不可逆地走向死亡的標誌。但是,此時身體其餘的器官、組織還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繼續存活。

如心搏停止後,呼吸道上皮細胞還能繼續其纖毛運動;有些細胞可以繼續存活達 120小時之久。在此期間器官和組織(如腎臟、胰島等)移植到別的個體上還可以繼續存活。這就為醫學上器官、組織的異體移植創造了條件。

同時也向醫學和法律上提出了一個如何判斷人的死亡的問題。

臨床死亡和生物學死亡 人的死亡必先引起呼吸和血液迴圈的停止。因此,可以將死亡分為兩個階段:即臨床死亡(或稱相對死亡)和這以後的生物學死亡(或稱真死亡)。

在臨床死亡階段,呼吸和心臟活動雖已停止,但組織細胞還沒有停止生命活動,有時可以採用積極的急救方法,恢復機體的基本生命功能,即所謂的「起死回生」。根據國外文獻記載,人臨床死亡的時間一般不超過5~7分鐘,但在中國,已有數例臨床死亡長達數十分鐘的病人被搶救成功的報道。生物學死亡則指組織和細胞的生命活動已發生不可逆地終止,一般出現在個體細胞大量死去之時。

60年代以來,由於器官移植在臨床上成功地得到日益廣泛應用,常常需要從死者身上取下有關器官供移植使用。因此,真正的死亡究竟在什麼時刻發生,在臨床實踐上便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死亡的臨床判斷標誌 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習慣以心跳停止作為死亡的標誌。現代醫學技術的進步,打破了這種傳統的觀念。目前使心搏停止的病人復甦,已不是罕見的例子,而對大腦死亡的病人,至今仍束手無策。

因此,從60年代末期以來,醫學界就有人主張不以心搏和呼吸停止作為臨床死亡的標誌,而採用腦死亡作為生死的分界。其具體的徵象是全身昏迷,反射消失,腦電圖顯示平波。

死亡的法律判斷標誌 西方社會十分重視死亡的法律判斷。因為,器官移植需要確保器官的存活程度,同時又要確證該器官是從已經死亡的病人體內取得的。此外,在民事或刑事案件上,有時需要確定一對配偶死亡的孰先孰後,這對財產繼承,保險或親屬的權益都有重要關係。

所以,從法律上確定判斷死亡的標誌就十分必要了。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以「腦死亡」作為判斷標準的國家。2023年哈佛醫學院一個專門委員會第一次對腦死亡作了詳細描述;2023年美國又制定了「統一的死亡確定法案」,從法律上把判斷死亡的標準確定下來。除美國外,英、法、芬、意、澳等10餘國也相繼立法,承認腦死亡是宣佈死亡的依據。

謝謝閱讀!

醫學上是如何定義死亡的?和生物學上定義相同麼?

7樓:匿名使用者

生命的本質是機體內同化、異化過程這一對矛盾的不斷運動;而死亡則是這一對矛盾的終止。人體內各組織器官的同化、異化過程的正常進行,首先需要呼吸、迴圈系統供經足夠的氧氣和原料,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極差,所以一旦呼吸、心跳停止,可以立即引起死亡。沒有呼吸,心臟不會跳動,醫學上常以之作為一般鑑定死亡的標準(如心電圖平直時,醫生即會宣佈病人的死亡),但生物上的死亡定義為新陳代謝的停止,故醫學上鑑定為死亡並不一定沒救,假死現象的出現就是一例

8樓:匿名使用者

此處為醫學教材專業描述:

死亡不是驟然發生的,而是一個逐漸進展的過程,一般可分為三期:

(一)瀕死期 瀕死期又稱臨終狀態,是死亡過程的開始階段。此期機體各系統的功能極度衰弱,中樞神經系統腦幹以上部位的功能處於深度抑制狀態,表現意識模糊或喪失,各種反射減弱或遲鈍,肌張力減退或消失,心跳減弱,血壓下降,呼吸微弱或出現潮式呼吸及間斷呼吸。瀕死期的持續時間可隨病人肌體狀況及死亡原因而異,猝死等病人可直接進入臨床死亡期。

此期生命處於可逆階段,及時有效的搶救**,生命可復甦;反之,則進入臨床死亡期。

(二)臨床死亡期 臨床死亡期,此期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過程已由大腦皮質擴散到皮層下部位,延髓處於極度抑制狀態。表現為心跳、呼吸完全停止,瞳孔散大,各種反射消失,但各種組織細胞仍有微弱而短暫的代謝活動。此期一般持續5~6分鐘,超過這個時限,大腦將發生不可逆的變化。

但在低溫條件下,尤其是頭部降溫,腦耗氧降低時,臨床死亡期可延長達1小時或更久。

(三)生物學死亡期 生物學死亡期是死亡過程的最後階段。此期整個中樞神經系統及各器官的新陳代謝相繼停止,並出現不可逆的變化,整個機體已不可能復活。隨著此期的進展,相繼出現早期屍體現象,即屍冷、屍斑、屍僵等;晚期屍體現象,即屍體腐敗等。

9樓:藍色殊俟

醫學死亡有三個分期 :

1、瀕死期(臨終期)

是腦幹以上的神經中樞功能喪失或深度抑制,而腦幹以下的神經功能尚存,但由於失去上位中樞神經的控制而處於紊亂狀態.病人表現神志不清,迴圈衰竭,呼吸衰竭,代謝紊亂,各種反射遲鈍,肌張力喪失.

2、臨床死亡期

是延腦外於深度抑制和功能喪失的狀態,故各種反射消失,呼吸和心跳停止.

3、生物學死亡期

是死亡過程中的最後階段.此時,自大腦皮質開始整個神經系統以及其它各器官系統的新陳代謝相繼停止,整個機體出現不可逆變化,已不能復活,但個別組織在一定時間內仍可有極微的代謝活動.

10樓:匿名使用者

醫學上的死亡包括假死現象,腦部沒有活動的細胞在醫學上已經定為死亡了。

11樓:香雞腿

沒有呼吸,心臟不會跳動相同

醫學上怎麼樣確定人死亡

12樓:度吧度吧

死亡從醫學角度來講

死亡是人的本質特徵的消失。是由生到死的一個過渡。死亡並不是生命的驟然結束,而是一個連續進展的過程,是一個物質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社會學把死亡分為社會死亡、知識死亡和生物學死亡三個時期;醫學則把死亡分為瀕死期、臨床死亡期和生物死亡期三個時期。醫學倫理學所指的死亡,相當於社會學家的生物死亡期和醫學的臨床死亡期。

醫學死亡三個分期的特點如下 :

1、瀕死期(臨終期)

是腦幹以上的神經中樞功能喪失或深度抑制,而腦幹以下的神經功能尚存,但由於失去上位中樞神經的控制而處於紊亂狀態。病人表現神志不清,迴圈衰竭,,呼吸衰竭,代謝紊亂,各種反射遲鈍,肌張力喪失。

2、臨床死亡期

是延腦外於深度抑制和功能喪失的狀態,故各種反射消失,呼吸和心跳停止。

3、生物學死亡期

是死亡過程中的最後階段。此時,自大腦皮質開始整個神經系統以及其它各器官系統的新陳代謝相繼停止,整個機體出現不可逆變化,已不能復活,但個別組織在一定時間內仍可有極微的代謝活動。

對於死亡標準,醫學界一向把呼吸和心跳停止作為死亡的唯一標準,視心肺功能為生命最本質的特徵。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死亡卻是一個連續進展地過程。本世紀四十年代以來,由於醫學工程技術的廣泛應用,復甦術不斷提高,停止了心跳和呼吸的人,仍然可以得到復甦。

而腦細胞已廣泛壞死的病人,由於人工呼吸機的應用,仍可維持心跳和呼吸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但當呼吸機一旦撤去,呼吸、心跳也就立即停止。以上表明,心肺功能的停止不一定意味著死亡,心肺功能依賴人工維持也不等於生命繼續存在,這使傳統的死亡標準面臨新的挑戰。

由於腦死亡是不可逆的,因此一些學者提出腦功能喪失作為死亡的標準。2023年召開的世界第22次醫學會上提出「不可逆腦功能的喪失」作為死亡的診斷標準。此後,美國還制定了哈佛腦死亡4條標準以及死亡的定義等。

從醫學角度制定的「腦死亡的診斷標準,從而取代了傳統的死亡概念。

關於腦死亡的標準有四條:

(1)機體對各種刺激無反應;

(2)機體的自發運動和自發呼吸消失;

(3)各種反射消失;

(4)腦電波平坦。

腦死亡是不可逆的,作為判斷的標準比傳統標準更優越、更科學,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但傳統的死亡觀念仍有其影響,因此有人提出將二者融匯共存的主張,以其更臻全面和現實。即一個人或迴圈和呼吸功能不可逆的停止;或整個腦,包括腦幹一切功能不可逆停止,就是死亡。

NEC在醫學上是什麼意義酶在醫學上的意義是什麼?

骨髓原始細胞非紅系細胞計數 nonerythroid cells 原始細胞非紅系細胞計數 nec 是1985年fab協作組aml修訂診斷標準中為了鑑別 aml與mds而提出的。為了鑑別 aml m6和mds,在骨髓有核細胞分類計數時,當紅繫有核細胞佔骨髓有核細胞比例 0.50 時,原始細胞比例應按n...

醫學上的形象比喻

比喻一 醫生看病就像開汽車。疾病就好像一部從山頂滑下來的車。醫生為人看病,就像跳上了這輛車,幫人當司機,目的是首先要想辦法把這輛車停下來,然後還要調轉車頭,開回山頂。比喻二 醫生看病就像修機器。疾病就好比機器出了問題。醫生給人看病,就像一個工程師在修理機器。但遺憾的是,機器的零件沒得換,所以難哪。比...

醫學上DSA是指什麼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是一種新的x線成像系統,是常規版血管造 權影術和電子計算機影象處理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減影技術的基本內容是把人體同一部位的兩幀影像相減,從而得出它們的差值部分 不含造影劑的影像稱為掩模像或蒙片,注入造影劑後得到的影像稱為造影像或充盈像。廣義地說,掩模像是要去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