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未來會消失嗎中國傳統文化未來會消失嗎?

2021-03-06 18:49:09 字數 4010 閱讀 6584

1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彙集而成的。任何文化,作為時代精神的體現,必然帶有強烈的時代色彩。產生於封建社會的中國傳統文化,帶有極強的封建性,其內容也紛繁龐雜,精華和糟粕混雜其間,這需要我們對其要進行全面地審視和剖析,批判性地繼承和創造性地轉化,以此來適應21世紀中國發展的需要。

在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消極因素不可避免地要同市場經濟中的現**念發生衝突,這種衝突關係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成功與否。本文擬以分析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衝突問題,作為對中國傳統文化未來發展趨勢的一種思考。

一、傳統文化與市場經濟新觀念的矛盾

第一,傳統的「倫理至上」觀念與市場經濟的功利主義觀念的衝突。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文化,也是一種倫理政治型文化。其「倫理至上」觀念對中國社會、對華夏民族成員的影響很大。

一方面,它把人的道德修養和個體人格的完善視為人生的最高要求;另一方面,提倡精神上的追求應當優先於物質上的滿足。其共同作用的極至,即導致了嚴重阻礙中國社會發展的「禁慾主義」。而市場經濟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和滿足人們的慾望,它是一種物質極大豐富、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的經濟制度。

其本質就是對於物質利益的關注與追求,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功利主義。我們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將強化人們對物質利益的關注,從而使傳統的安貧樂道、重義輕利等觀念,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商品經濟意識、物質利益原則將廣泛體現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並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第二,封建宗法家長制的「人治」觀念與市場經濟的「法治」觀念的衝突。《禮記曲禮》稱:「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紛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

」「禮」是封建統治者維護封建等級和**制度的重要手段。禮所維護的核心是封建家長制,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掌握著對他人的生殺予奪之大權。因此,「禮治」的實質便是「人治」。

傳統的「人治」觀念在今天仍有深遠的影響。與「人治」相反,「法治」則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建立在公平、正義之上的法制,與中國傳統的人治觀念水火不相容。

我們要建立高度發達的社會主義現代文明,就必須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也就必須徹底清除宗法家長制的人治殘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法律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制定和釋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及行政規章,為依法治國提供了可依的法律條文。然而,由於中國人受人治傳統的影響相當嚴重,法制觀念、法律意識普遍較為淡漠,致使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情況特別突出。

我國法制建設任重道遠。

第三,傳統的「重直覺輕思辨」觀念與市場經濟中「注重科學技術」理念的衝突。重視直覺、輕視思辨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同於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考察中國的科技發展史,我們不能不為中國古代技術創造的輝煌成就與科學理論貧乏落後之間的懸殊而困惑。

早在西方資本主義發展之前,由中國人首創的技術發明就有數千種之多。然而,中國在科學理論方面卻無實質性的進展,以至於到了近代以後,在先進技術方面被西方國家遠遠地甩在了後面。究其原因就在於中國傳統文化中「重理想輕效用」「重直覺輕思辨」的文化觀念和思維方式。

一方面,我們的祖先標榜崇高的理想,卻忽視效用;另一方面,把智慧與興趣專注於比較具體的物件,缺乏追根究底深入**事物規律使之上升到抽象理論的熱忱。對此,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等人承認中華文明的輝煌,同時又對中國人邏輯推理與實驗論證及追根究底精神的貧弱表示惋惜。在新的世紀裡,我們應該努力克服傳統文化在這方面的弊端,注重科學技術研究,使我們在科學技術逐步成為人類生活的主宰的新時代裡,佔據一席之地。

第四,傳統的崇古和追求安穩心態與市場經濟的「銳意創新」觀念的衝突。農耕經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主要經濟形態,它是一種和平自守的經濟,它使人們把傳統作為生活指導,從而凝結成強烈的「尚古精神」。傳統的認知價值取向是惟古是法、惟古是崇。

在這種社會認知觀念支配下,歷代統治者總是以敬天法祖為為政之道,「祖宗之法不可變」成為幾千年傳統社會鐵一般的規矩,禁錮著幾萬萬中華民族成員的思想和行為,並在中國形成了頑固的「古、老、舊」崇拜。文化的生命力在於創造,文化的傳承和創造者是人,所以,破除惟古崇古、因循守舊觀念,培養國民的創造性、樹立銳意創新精神,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而又迫切的要求。儘管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社會的結構和觀念從單一化走向多元化,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得到進一步發揮,但我們還應該清醒地看到,傳統的人們的創造性、銳意創新精神等還在受著嚴重的束縛和制約。

第五,傳統的「均平」思想與市場經濟的「先富帶後富」思想的衝突。中國傳統的經濟系統是一個封閉的自然經濟系統,古聖先賢們致力於追求「均平」的大同世界,宣揚「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義思想。這種「均平」思想的存在阻礙著我國經濟的發展。

建國後,在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出現「一大二公」、吃「大鍋飯」、搞平均分配的現象,就是這種傳統的經濟價值取向作用的結果。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開始打破大鍋飯,批判小農經濟的平均主義,逐步樹立了一種新型的經濟價值取向,允許一部分人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勤勞致富、先富起來,再帶動其他人一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它允許財富分配上的差別,在消滅絕對貧窮的同時,容許相對貧窮的存在。

可以想見,傳統的均平思想與全新的共同富裕思想必然會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斷地衝突、碰撞。

2樓:匿名使用者

必然不會消失,除非整個中華文明都消失了。我們現在的文化也是從傳統一脈相承下來的,傳承過程中有些不適應時代的東西必然會消失,但真正的精髓會流傳下去。

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其實用五個字就能概括——仁義禮智信。中國人之所以是中國人就因為這五個字已經深入靈魂。日本人朝鮮人雖然當年也學中華文化並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文化,但這五個字他們始終學不全。

別看他們動不動就把這些掛在嘴邊,可一做事就露餡了,因為他們只把它當成一層皮,而沒有滲透到骨子裡。

中國經歷過很多次外夷入侵,某些外夷甚至搞文化侵略妄圖毀滅中華文明,但結果還是失敗。因為他們挖不到中華文明的根,中華文明其實已經和每一箇中國人融為一體,誰有那個能耐滅絕它?

再比如說中秋節、春節,儘管節日的形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節必須要過,無任何條件可講。誰要是不讓中國人過春節,中國人敢跟他拼命,這就是傳統文化的核心所在,不拘一格,固守本心。

3樓:手機使用者

中華文明遲早會消失的,可能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十幾萬年,我們的子孫後代,可能進化為海陸空人科生物,中華文明就會消失。

4樓:威玄龍

1、何謂傳統文化?可能今天的習慣,明天就成為傳統了。

5樓:匿名使用者

可能會消失,因為人們現在越來越不太重視中國的傳統文化!

6樓:白馬呼嘯西風

肯定不會的,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許多的精華部分,比如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些精華是永遠都不會消失的。

7樓:緣曾來過

絕對不可能消失,否則中華民族就不存在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不是(白混)的?

8樓:匿名使用者

文化,很多的傳統的文化,應該不是特別容易消失,當然了,如果從很遙遠的時間來看比方說幾萬年之後,那又有誰知道呢?說不定連人類都消失了,或者都離開地球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現在,如果我們認同自己的文化,並且在子女的教育當中注意發揮,發揚光大,和平時對待長輩朋友的時候,注意遵循中國文化的價值觀念,這樣,中國的文化,一定還會流傳下去,畢竟這裡面有太多很好的東西呀,應該說中國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也是值得驕傲的。

9樓:幸福起航

會!如果再這樣下去現在都以外國的好都喜歡洋人的東西喜歡的骨子裡了你說呢?zf打著傳統文化的旗號繼續崇洋媚外,你看怎麼定義消失了,在群眾主體中如果這樣繼續下去八成會消失但形式會存在下去

中國傳統文化面臨危機嗎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是面臨危機的,例如京劇或者武術,我想現在沒有多少家長會送孩子去學那個了

11樓:呵

世界文化的未來,就是中國文化的復興

我們的傳統文化會被取代嗎?

1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傳統都流傳幾千年了沒有人敢去改變她,人民不會同意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有我們這樣的憤青在就沒有消失的那天 憤青是國家的脊樑 抵制日貨

你覺得傳統文化會消失嗎?為什麼,中國傳統文化未來會消失嗎?

中國傳統文化根植於人性,他不是誰發明創造出來的,而是人人本具的性德。孔老夫子他老人家講自己這一生 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後人讚歎他是 集大成者 集古聖先賢的教誨於一體。釋迦牟尼佛更是說他所講的經都是古佛所說的,他沒有加一個字。可見,證得自性的聖人所見完全相同。如果傳統儒釋道文明消失了,說明整個社會完全...

中國失去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慢慢消失

中國並沒有失去你所列舉的傳統文化。據從韓國回來的學者講,其實韓國民眾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端午節,這實際上是韓國進行的政治行動,是種心虛和自大複雜心理下的古怪行為。轉而言,你暗示中國失去了傳統茶道。你一定指的是日本茶道的盛行了。這裡應該講是日本茶藝,因為茶道只是一種精神,中國茶道講究和 靜 怡 真,...

中國傳統文化大全,中國傳統文化資料大全

1 詩詞庫 按朝代劃分為 先秦 漢 魏晉 南北朝 隋 唐 北宋 南宋 遼金 元 明 清 現當代 2 詩集庫 李白詩全集 共25卷 王維詩全集 共10卷 杜甫詩全集 共13卷 唐宋名家詞選 共25卷 唐詩三百首 共8卷 唐五代詩選 共2卷 南北朝詩選 共6卷 宋詩一百首 共3卷 先秦歌謠選 共3卷 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