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故事特別簡介范仲淹故事簡介100字

2021-03-06 17:20:24 字數 5043 閱讀 8589

1樓:素敵笙墨

范仲淹從小讀書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長山的富戶,但他為了勵志,常去附近長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讀書,晨夕之間.便就讀諷誦。他片讀不懈的精神,給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時,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稠粥,涼了以後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拌幾根醃菜,調半盂醋汁,吃完繼續讀書。

但他對這種清苦生活卻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書中尋找著自己的樂趣。

這樣過了差不多三年,長白山鄉的書籍已漸漸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一個偶然的事件,暴露了范仲淹家世的隱祕。他驚諤地發現,自己原是蘇州範家之子,這些年來,一直靠繼父的關照度日。

這件事使范仲淹深受刺激和震動,愧憤交集之下,他決心脫離朱家,自樹門戶,待將來卓然立業,再接母歸養。於是他匆匆收拾了幾樣簡單的衣物,佩上琴劍,不顧朱家和母親的阻攔,流著眼淚,毅然辭別母親,離開長山,徒步求學去了。

2樓:科格勃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十分刻苦。他曾一人離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裡讀書。累了,就用冷水洗臉;餓了,就用稀粥(zhōu)充飢。

後來,為了進一步深造,他又隻身遠赴應天府書院求學。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飯,一位好友來看望他,發現他的飲食如此之差,心中不忍,就送銀子給范仲淹改善生活,但范仲淹委婉地謝絕了。好友見他不肯接受銀兩,第二天便送來許多美味佳餚。范仲淹好意難卻,只好接受了。

可是,幾天過去了,食品發黴變質了,也不見范仲淹吃一口。好友有些不高興地說:「你也太清高了,一點兒吃的東西都不肯接受,豈不讓朋友太傷心了!

」范仲淹笑了笑說:「老兄誤解了,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我已經習慣食用粗茶淡飯,擔心現在吃了雞鴨魚肉,以後就再也咽不下去粥和鹹菜了。

你的好意我心領了,請你千萬不要生氣。。第二年,他取得了殿試的資格,到宮廷朝見皇帝,並參加了由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

有人曾經問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說:「我的志向,要麼當個好大[dài]夫,要麼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為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為民。」

3樓:丘晗玥折柏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2023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後歷任興化縣令、祕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屢遭貶斥。慶曆三年,出任參知政事,上疏《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十項改革措施。

慶曆五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任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四歲,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故事簡介100字

4樓:小美極地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2023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

范仲淹故事的人物簡介

5樓:赤果果丶

範公:指的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 范仲淹,範公祠即范仲淹紀念祠。

范仲淹 (989 ~ 1052 )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吳縣(今屬江蘇)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少年時家貧但好學,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元昊反,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略陝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

2023年(宋仁宗慶曆三年)范仲淹對當時的朝政的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宋仁宗採納他的建議,陸續推行,史稱「慶曆新政」。可惜不久因為保守派的反對而不能實現,因而被貶至陜西四路宣撫使,後來在赴潁州途中病死,卒諡文正。

范仲淹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他工於詩詞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內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他的《岳陽樓記》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後天下人之樂而樂兩句,為千古佳句。

也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

大家都知道,范仲淹不是博山人,而是蘇州吳縣人,博山是范仲淹的母親謝氏的孃家,也就是說他的外祖母家在博山。范仲淹兩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病故了,那時他的母親還很年輕,便衝破世俗的束縛,帶他改嫁到了長山縣(今淄博市周村一帶)的朱氏家中,少年時代的范仲淹,在朱家經常受到虐待,他的母親感到非常傷心,便把他護送到博山的荊山寺讀書學習,後人敬佩他的政績和節操,便在他少年讀書學習的地方建祠紀念。

范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他生於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 989 年),卒於宋仁宗皇祐四年(公元 1052 年),終年六十四歲。仁宗時,他武官曾任樞密副使(大致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文官曾任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是一位出將入相,文武兼備的人才。他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范仲淹雖是蘇州吳縣人,但他卻是出生在徐州。他的老家是蘇州。范仲淹兩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病逝,幼小的范仲淹便隨其母親改嫁,來到了長山縣的朱氏家中,少年時期的范仲淹是在一種十分艱苦的境遇中度過的。

他在博山的荊山寺刻苦攻讀。

范仲淹在範泉邊勤奮學習。他的學習生活非常艱苦。范仲淹在追憶他的少年生活時這樣寫到:

我過去和一姓劉的同學,在少年時代的學習生活都是極為艱苦的,每天煮兩升粟米粥,冷了,切成四塊,早晚吃二塊。把鹹菜切碎,加半杯醋,少量鹽,燒熟當菜,就這樣的生活過了三年多 。雖然範公少年時代的生活非常艱苦,但他學習勤奮,胸有大志。

曾有人在一座靈祠中聽到范仲淹的禱問: 我將來能當宰相嗎? 神說不能。

又問: 我不能當宰相,做個良醫如何? 或當宰相,或當良醫,工作性質雖然不相同,但為民造福卻是相同的。

范仲淹不做宰相就做良醫的思想,確實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思想的精華。 毅然出走 是說范仲淹在二十歲時得知自己的身世,毅然離家出走,到南部 應天府書院 讀書學習。當時他的母親哭著追出去很遠,他甚至都沒回頭看一眼心愛的母親。

在南部應天府書院,他 晝夜苦學 ,五年未嘗解衣就枕的舒適生活,寒冬臘月,讀書睏倦了,就用冷水洗臉,再繼續讀。日常生活也非常艱苦,經常吃不上飯,他就以喝粥充飢,一位南都**的兒子和他是同學,非常同情他,便把他學習勤奮、生活艱苦的情況告訴了父親。父親便叫兒子把官府為自己準備的飯菜送一份給他,他婉言謝絕了,並說:

我吃粥慣了,一吃好吃的,就要以吃粥為苦了 。就這樣他在南部應天府後院寒窗苦讀五年。

經過五年「人所不堪」「自刻益苦」的生活,大中祥府八年(公元 1015 年)范仲淹考中了進士,這年他二十六歲,做官後,他清正廉潔,辦事公正。

范仲淹考中進士做官後,一直在低職位上徘徊,沒有對國家重大問題的參決權,意志得不到發揮,才能得不到展示,於是他在乾興元年(公元 1022 年)也就是他三十四歲時,向當時的樞密副使張知白毛遂自薦,以圖大展巨集圖,實現自己的強國、富民之夢。 鹽倉治水 ,是說范仲淹受命到泰州西溪鹽倉帶領廣大災民治理海堤的情節。當時,泰州西溪一帶的海堤嚴重損壞,多年沒修,秋天大風暴雨,潮水湧入,原來的沃土漸漸變成了鹽鹼地,五穀不收,老百姓逃荒要飯,遠走他鄉的就有三千多戶,范仲淹見此慘狀,非常痛心,便建議修復海堤,為民解憂。

此事得到了朝廷的恩准,於是他便帶領廣大災民開始了鹽倉治水工程,經過一番艱難困苦的治水大戰,全長一百五十多裡的海堤修成了,逃亡的災民也陸續返回了家園,範公關心災民疾苦的這一舉動,深得廣大災民的好評。

范仲淹大膽直言,抨擊時弊,幾度遭貶。天聖五年(公元 1027 年),范仲淹升任祕閣校理,出於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曾幾次大膽直言批評章獻太后垂簾聽政帶來的弊端,因此而被貶為通判;章獻太后去世後,仲淹又被召入京,任左司諫,但不到一年,又因批評仁宗皇帝廢除皇后,被貶知睦州。景祐二年,又晉升為國子監,因批評宰相呂夷簡用人不當,再次被貶知饒州,可以說是「三出京城 」三起三落。

范仲淹以百姓疾苦為己任,帶領百姓在蘇州治理水患。范仲淹被貶到地方為官,仍以百姓的飢苦為己任,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在蘇州為治理水患,他帶領百姓挖渠、築堤、引導太湖水入海,並治理了其他的江河、湖泊,消除了水患,受到了百姓的敬仰和愛戴。

康定元年(公元 1040 年),宋朝與西夏關係日趨緊張,因戰事需要,范仲淹被調任為陝西經略副使,協助軍事長官韓琦,負責北部地區的軍事防務,他親自到邊關延州視察,看到的是番不容樂觀的景象,他便向朝廷提出要求,將自己調往邊關延州,親臨戰場指揮作戰。朝廷批准了他的請求,到了延州之後,他首先抓了邊軍整訓,在精兵的同時,嚴整軍紀,並對邊關城塞進行了修復和重建,使邊關局勢有了很大改觀。

范仲淹對敵戰略的正確。為了堅守邊關,仲淹加緊安排修築城寨,慶曆二年(公元 1042 年)他親自指揮修建了馬鋪城,切斷了西夏與少數民族的往來,使西夏官兵處於孤主無援的地位,不敢輕舉妄動,由於仲淹守邊有功,朝廷又將他提升為觀察使,但仲淹為確保邊關萬無一失,他曾三次辭讓觀察使,受到了宋兵和邊關的尊敬和愛戴。

慶曆三年(公元 1043 年),這年范仲淹五十五歲,由於他在邊關抵禦外來侵略立下了汗馬之功,朝廷又將他提升為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這次的升遷,為範促淹實現自己青年時代改革朝政,富民強國的理想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這年九月,仁宗皇帝在天章閣召見了范仲淹,他提出了著名的《答手詔條陳十事》的改革方案。天章閣是真宗皇帝所建,屬於內禁重地,從來沒有在此召見過朝臣,此次召見范仲淹,足見仁宗皇帝對他的重視和對他寄予的後望。

范仲淹與改革家們大展巨集圖,改革朝政。范仲淹在《答手詔條陳十事》中提出了十項改革內容,即:明黜陟;抑僥 幸 ;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這十件事抓住了北宋真宗和仁宗兩朝政治積弊的要害。 慶曆新政 方案於慶曆三年十月相繼頒佈實施,首先改革的是官制,後全面。

轟轟烈烈的慶曆新政從慶曆三年十月至次年八月,不到一年的時間,由於 慶曆新政 觸動了保守派官僚的自身利益,加之慶曆新政準備不足,也帶來了某些副面影響,在奸臣和宦官的勾結下,很快就以失敗而告終,范仲淹因此而被罷免參知政事。

范仲淹被貶之後,先後又在邠州、鄧州、青州等地做過地方官。在這期間,他仍然為官清廉,盡職盡責,千古名篇 岳陽樓記 就是在這一時期寫成的。其中的精華之句: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至今仍廣泛傳頒,激勵後人。皇祐三年(公元 1051 年),這年先生已63歲,老病一身,他向朝廷請求,到潁州任職,藉以休養,朝廷批准了他的請求(因潁州歷來是北宋大臣退閒之地)。皇祐四年(公元 1052 年),仲淹帶病上路,但身體每況愈下,不得不中途在徐州診治,同年夏天,範老先生因病與世長辭,終年64歲。

他64年前,在徐州出生,64年後又同一地方與世長辭,用自己坦蕩的一生,將生命的起點和終點連在了一起,劃成了一個蘊含豐富的句號。

先生的一生治國有略,教子有方,他的兩個兒子先後都成了宋朝的宰相,繼續為實現他富民強國的遠大理想而努力奮鬥。

讀了范仲淹故事的感悟是什麼,范仲淹的故事讀後感400字。

後天下之樂而樂讀復 范仲淹制的故事 有感 先天下之憂而憂,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相信大家對這一至理名言並不陌生,你是我最欽佩的仁人志士,當我讀了 范仲淹的故事 一文.自立,你是我心中的華夏嬌子,學到這句名言時。范仲淹.你是潔身自好 范仲淹的故事讀後感400字。今天,我們學習了范仲淹 的故事這篇課文。通過...

范仲淹的故事讀後感范仲淹的故事讀後感400字。

今天,我們學習了范仲淹 的故事這篇課文。通過第一段我知道了范仲淹是北宋初年的人,他是政治家 文學家。他還寫下了著名的 岳陽樓記 當我讀完了2 3自然段後便想 他累了,就用冷水洗臉 餓了,就用稀粥充飢。這句話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大多都是累了就找一個地方睡覺 餓了,就去吃大魚大肉直到吃撐為至。而范仲淹...

范仲淹生平簡介范仲淹生平簡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人,生於公元989年8月29日,卒於1052年5月20日。按照在位皇帝的時期劃分,他生於太宗朝,學習和在底層做官是在真宗朝,政治上成熟 做出重大成就的時期是在仁宗朝。范仲淹祖上世居河內 黃河以北 唐末動亂,遷往南方,居住在蘇州。五代時,祖父 父親一輩侍奉 五代十國 中的吳越國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