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中哪句被譽為千古絕唱

2021-05-25 15:24:13 字數 6774 閱讀 1833

1樓:家諾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對此名句,歷來公認不錯,很好。原因如下:

首先,對仗工整,幾近「工對」。上句的「落霞」、「孤鶩」與下句的「秋水」、「長天」都是名詞性短語,對仗考究。而更絕地是,上下句中又各自成對,也就是格律上要求較高的「句中自對」:

「落霞」可對「孤鶩」,「秋水」正對「長天」。當然,在大唐律詩的王國裡,這些都不算什麼,如杜甫的「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陸游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等都是句中自對。不同的是杜甫這句中的「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都是主謂短語,且直接連綴成句不用虛詞。

其次,上句寫動,霞、鶩「齊飛」;下句寫靜,水、天「一色」。一動一靜,以動襯靜。上句側重於目隨景而動,突出景物神態;下句側重於心因景而靜,突出景物色彩。畫面和諧,美不勝收。

再次,巧化成句,別出新意。王應麟《困學記聞》卷十七:「庾信《馬射賦》雲》:

『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王勃仿其語。」**引自朱東潤主編《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中編第一冊,第260頁,上海古籍,2023年第一版)如果我們從對仗的角度去比較王勃與庾信彼此文句的優劣,會發現王句的長處恰在於上下句都能「句中自對」,而庾句則不能。

最後,如果「落霞」是指真正的彩霞而不是指一種鳥(形如鸚哥)的話(據上引朱東潤書,同頁),那麼此句還有一個好處:點線面結合。孤鶩儘管不一定只有一隻,但總之是不會太多的幾點;落霞也只能是天邊的一線或一小片(位於西天)而非滿天;而秋水與長天卻是地道的一個廣闊的面了,由此,點線面巧妙結合,寫景極富層次性。

2樓:晴天¤薄荷

老當益壯,

寧移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

不墜青雲之志。

3樓:連江一點萍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4樓:劍影霜星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不過這還不完全算是那小子原創,

原版的是

落花一芝蓋齊飛

楊柳共春旗一色

5樓:逆天邪舞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這一句素稱千古絕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

這兩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如「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這是王勃駢文的一大特點。

王勃的滕王閣序中被稱為千古絕唱的名句是

6樓:匿名使用者

落霞與孤鶩齊抄飛,秋水共長天bai一色

語出唐代王勃的《滕du

王閣序》,zhi作者以落霞、孤鶩、秋水和dao長天四個景象勾勒出一幅寧靜致遠的畫面,歷來被奉為寫景的精妙之句,廣為傳唱

出處《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亦名《滕王閣詩序》,駢文名篇。(唐) 代詩人王勃作。滕王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贛江濱。

(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公元653年)始建,後閻伯嶼為洪州牧,宴群僚於閣上,王勃省父過此,即席而作。文中鋪敘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抒發了作者「無路請纓」之感慨。對仗工整,言語華麗。

化用庾信《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這一句素稱千古絕唱.

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好似齊飛.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句式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

日本遣唐使抄寫版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此版有研究價值.

最早實出自「夫麟風與麏雉懸絕,珠玉與礫石超殊」(劉勰《文心雕龍 知音》

7樓:匿名使用者

落霞與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滕王閣序》常考名句

8樓:匿名使用者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句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素稱千古絕唱。它那強大的藝術魅力究竟來自何處?來自於它所賦予讀者的一種五彩斑斕的美?一種美的最完美塑造?

9樓:紫冰晶晶

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

雲銷雨霽,彩徹區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10樓:銀之旋律

要求背誦的有:bai

「時維九du

月,序屬三秋。潦水zhi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dao暮山紫。儼驂專騑於屬上路,訪風景於崇阿。

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盱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虹銷雨霽,彩徹區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兩段

以下幾句最好背一下: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心;阮藉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

王勃的《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賞析。

11樓:麼麼茶

1、賞析

本句首先,對仗工整,幾近「工對」。上句的「落霞」、「孤鶩」與下句的「秋水」、「長天」都是名詞性短語,對仗考究。而更絕地是,上下句中又各自成對,也就是格律上要求較高的「句中自對」:

「落霞」可對「孤鶩」,「秋水」正對「長天」。

其次,上句寫動,霞、鶩「齊飛」;下句寫靜,水、天「一色」。一動一靜,以動襯靜。上句側重於目隨景而動,突出景物神態;下句側重於心因景而靜,突出景物色彩。畫面和諧,美不勝收。

再次,巧化成句,別出新意。王應麟《困學記聞》卷十七:「庾信《馬射賦》雲》:

『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王勃仿其語。如果我們從對仗的角度去比較王勃與庾信彼此文句的優劣,會發現王句的長處恰在於上下句都能「句中自對」,而庾句則不能。

2、原文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3、譯文

開啟雕花的閣門,俯視華美的屋脊。山峰平原盡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驚歎。房屋密集,不少富貴人家,船隻塞滿了渡口,都是雕刻著青雀黃龍花紋的大船。

雨過天睛,虹消雲散,陽光朗照。落霞與孤雁一起飛翔,秋水長天連成一片。傍晚漁舟中傳來歌聲,向徹彭蠡湖濱,雁群因寒意而長嗚,到衡陽岸邊方止。

4、出處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出自唐朝王勃所作《滕王閣序》。

1、作者簡介

王勃(650——676年):字子安,古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代詩人。

出身於豪門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號文中子;叔祖王績是著名詩人;父親王福畤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從祖王績,王績的詩風直接影響了王勃的詩作。而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詩文為人稱道。王勃曾有過「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感嘆。

他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稱為「王楊盧駱」,世稱「初唐四傑」。

他們四人反對六朝以來頹廢綺麗的風氣,「思革其弊,用光志業」,致力於改革六朝文風,提出一些革新意見,開始把詩文從宮廷引向市井,從臺閣移到江山和邊塞,題材擴大了,風格也較清新剛健,對於革除齊樑餘風、開創唐詩新氣象,起了重要的作用。

經過他與同時代的人的努力,「長風一振,眾蔭自偃,積年綺碎,一朝清廓」,以獨具特色的文風,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講中國文學史,尤其是唐代文學史,沒有不講到「王楊盧駱」的。

2、創作背景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為慶祝滕王閣新修成,閻公於九月九日大會賓客,讓其婿吳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卻提筆就作。閻公初以「更衣」為名,憤然離席,專會人伺其下筆。

初聞「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覺得「亦是老生常談」;接下來「臺隍枕夷夏之郊,賓主盡東南之美」,公聞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乃大驚「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出立於勃側而觀,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關於《滕王閣序》的創作時間有兩種說法。其一為唐末五代時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那時,王勃的父親可能任六合縣(今屬江蘇)令,王勃赴六合經過洪州。

又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之語,也可佐證。其二為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認為《滕王閣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內西北)看望父親(那時他父親任交趾縣令),路過南昌時所作。

12樓:匿名使用者

此句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素稱千古絕唱。它那強大的藝術魅力究竟來自何處?來自於它所賦予讀者的一種五彩斑斕的美,一種美的最完美塑造。

13樓:匿名使用者

傍晚時分,晚霞初升,遼闊的大地已漸漸沉入暮色蒼茫之中,一隻騖遠遠地,從晚霞之中掠過,漸漸被霞光鍍上一層金色,彷彿也變成了彩霞,彩霞變成了騖,相伴比翼齊飛。而秋水映著金色的光茫,倒映著天空,似乎與天融為一體,再也分不清天上人間

14樓:匿名使用者

寫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應增輝。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混成的絕妙好圖。

15樓:胖哥保平

有收藏價值嗎 我有一枚

巜滕王閣序》最有名的詩句是什麼?

16樓:天上飛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落日對映下的彩霞與孤獨的野鴨一齊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連成一片,渾然一色。作者以落霞、孤鶩、秋水和長天四個景象勾勒出一幅寧靜致遠的畫面,歷來被奉為寫景的精妙之句,廣為傳唱。

擴充套件資料: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賞析

本句首先,對仗工整,幾近「工對」。上句的「落霞」、「孤鶩」與下句的「秋水」、「長天」都是名詞性短語,對仗考究。而更絕地是,上下句中又各自成對,也就是格律上要求較高的「句中自對」:

「落霞」可對「孤鶩」,「秋水」正對「長天」。

當然,在大唐律詩的王國裡,這些都不算什麼,如杜甫的「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陸游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等都是句中自對。

不同的是杜甫這句中的「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都是主謂短語,且直接連綴成句不用虛詞。

其次,上句寫動,霞、鶩「齊飛」;下句寫靜,水、天「一色」。一動一靜,以動襯靜。上句側重於目隨景而動,突出景物神態;下句側重於心因景而靜,突出景物色彩。畫面和諧,美不勝收。

再次,巧化成句,別出新意。王應麟《困學記聞》卷十七:「庾信《馬射賦》雲》:

『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王勃仿其語。如果我們從對仗的角度去比較王勃與庾信彼此文句的優劣,會發現王句的長處恰在於上下句都能「句中自對」,而庾句則不能。

最後,如果「落霞」是指真正的彩霞而不是指一種鳥(形如鸚哥)的話(據上引朱東潤書,同頁),那麼便有一個好處:點線面結合。孤鶩儘管不一定只有一隻,但總之是不會太多的幾點;

落霞也只能是天邊的一線或一小片(位於西天)而非滿天;而秋水與長天卻是地道的一個廣闊的面了,由此,點線面巧妙結合,寫景極富層次性。

本句首先是色彩美。夕陽之下,晚霞絢爛耀眼,而鶩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鶩近乎一個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邊半個天空,尚在碧空顯露,碧空相對於落霞光度稍遜,但相對於孤鶩來說卻較亮,它們——孤鶩、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對比——孤鶩的影子更加深暗。

晚霞和碧空則更加燦爛。孤鶩的顏色以綠、褐、紫等為主,屬於冷色,而且它們之間是補色關係。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藍寶石色的,和晚霞的顏色也是互補色的。

我們知道,當互為補色的兩種顏色相鄰時,能構成最強的對比。

在效果上,能使雙方達到最大的鮮明度。王勃巧妙地運用了這一對比,使整個圖案顯得格外地鮮明而美麗。 其次是動態美。

孤鶩是在「飛」的,雲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動的。秋水雖然平靜,但並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會死氣沉沉。

微風過處,秋水上會不斷地泛起漣漪,漣漪過處,水面上倒映著的景物被盪開後,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魚蝦等等。這分明是一幅流動著的美麗圖畫。

其三是虛實美。碧空高深無比,紅霞稍低些,而孤鶩又更低,這就有了三個層次,而它們下邊又有秋水。秋天的水是寧靜的,當「秋水共長天一色」之時,天上的畫卷自然地映在水中,所謂「天光雲影共徘徊」,水中又有了三個層次。

而且,在天上越高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就越深。這就構成了實景與虛景的對比。況且微風過處,秋水泛起漣漪,平滑如鏡的水面上倒映著的景物會被盪開,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

這和水面上的映像同樣構成了一種虛實之美。

其四是立體空間美。「秋水共長天一色」,在天邊,天空和水面這兩個本來並不相交的平面經過持續的變 形相交了,這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並能使人感到整個畫面具有三維立體空間的真實感。不僅如此,「秋水共長天一色」把人們的視線引到水天相接之處。

這是人們視線所能達到的最遠的地方。而「落霞與孤鶩齊飛」又把人們的視線引到天頂,這是人們視野中最高之處。這一景象又映在秋水中,使具有最大高度的景物又有了最大的深度。

有遠有高有深,境界開闊,給人一種強烈的立體美。

其五是引人遐思的想象之美。此句中,鳥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雲霞則是無生命的,這裡,後者成了前者活動的背景,而前者則是後者中一個有情感、有意志的動點,令人想到有生和無生;晚霞長空亙古常存,而孤鶩則只是一個匆匆過客,給人一種永恆和短暫的感觸。

「孤」鶩與「落」霞齊飛,一隻「孤」鶩,緣何而孤?飛向那裡?……令人頓生情思;「秋水共長天一色」,遠方水天相接之處,茫茫緲緲,那裡是王勃的心緒所在?

那裡景色又如何?……給人以無窮的遐想。

滕王閣序全文王勃的《滕王閣序》全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 zh n 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 u 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 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 f n 之榻 t 雄州霧列,俊採星馳。臺隍 hu ng 枕 zh n 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 y n 公之雅望,棨 q 戟 j 遙臨 宇文新州之懿 y 範...

如何評價《滕王閣序》,《滕王閣序》對於你如何評價?

滕王閣序 全稱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唐王勃作,作亦名 滕王閣詩序 駢文篇名。滕王閣序 以語言流光溢彩 美不勝收而成為千古傳誦的佳作。文中鋪敘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抒發了作者 無路請纓 之感慨。對仗工整,言語華麗,情理中又包含著深蘊,可以說是 文 質 相得益彰,情 理 珠聯璧合,這也是本文...

滕王閣序》是不是韻文

辭海的解釋有問題,一般認為文體可分為有韻文和無韻文.即韻文和散文.這種區分不是絕對的,樓主可以去讀下 文心雕龍 聲律 可以有個基礎的瞭解.無韻文並非不用韻,而是說他用韻比較自由.中國人寫文章講究一個聲律美,怎麼可能不用韻呢.用韻自由的叫散文,可以自由轉韻,文體上也沒有嚴格的對稱要求.有韻文就是指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