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什麼

2021-03-06 06:42:47 字數 4018 閱讀 5366

1樓:匿名使用者

有一種看法認為:語文就是文字。但這種看法未免太狹隘。

他只是語言的紀錄,知識語言系統的一部分。如果按這種說法來講,難道我們學語文學了十二年就是學了十二年的漢字?這樣恐怕要貽笑大方了。

還有種說法就是擴大了語文的外延。即凡是書面的東西都納為語文,包括了:合同、檔案、便條甚至黑板報都可稱為文章,稱為語文。

要知道凡是課本中都有文章,難道數學、物理、歷史、生物都是語文,也都可以納入語文課本?

很顯然,以上兩種解釋是荒謬的。

在歷史上,作為私塾教材的「四書五經」只是因為它的特殊性。作為倫理讀本、政治讀本、道德讀本。而他其中的文學內涵被閹割或被掩蓋了。

八股取仕是寫的八股文中要學習聖人的語氣,聖人的思想,而並沒有要求學書中的文化。

語文——這門課,從隋朝科舉制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其中不免有些彎路,但如今人們對於語文應該有了新的認識。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吸收人類先進文化」。課程標準中也規定了中學生必讀的名著篇目。作為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其中包含了人類在幾千年發展創造的歷史中人文精神的精華。

閱讀名著主無疑是對自身的薰陶和滋養。西方國家作為教育的先進國家,母語教學中對於母語文化講授是十分重視的。這應該成為我們所應借鑑的,在我們的漢語教學中對於文化的教育應遠遠多於語言的教育。

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文學素養又提高,而文學素養的提高是語文教學的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

如今,眾多語文老師要求學生學習《論語》、《詩經》……這些語文老師把學生領進了以中國古典文化的世界。目的在於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中國的文化。英國著名科學史專家指出:

今天保留下來的中國文化、中國的傳統、中國社會的精神氣質,對日後指引人類世界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對於我們,中國人語文課上學習語言的同時切不可忘記中國文化的學習。

的確,學習語文就是學習一種文化。以文化人,實質就是人文化、民族化。語言文化的陶冶是語文教育的靈魂。

失去了靈魂語文就只剩下個空殼。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就要知言養氣,讀書修身,塑造完美人格。數千年以來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文明。

學習語文就是與塑造、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民族感情。此外還要學習民族崇德重義的價值取向。自強務實的人生態度,樂善好施,見義勇為……通過語文將中國文化傳承。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需要有學習興趣,好的學習習慣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學習語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於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沒有擁有一把開啟語文之門的金鑰匙。

學好語文,要注意培養 學習興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積累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等。我希望當你讀完這篇「爛文」後,能為你的語文之路,墊石鋪地,為你的語文大廈添磚加瓦

2樓:匿名使用者

「語文」一詞,最初出現於「五四」以後討論國文國語教育的文章中。例如:2023年,穆濟波在《中等教育》第2卷第5期上發表的《中學校國文教學問題》一文中,就曾討論過「語文的本身是不是教育的目的」的問題。

20世紀30年代中期,針對一些人復興文言、反對白話的主張,上海文化界人士陳望道、胡愈之、夏丏尊、傅東華、樂嗣炳、葉聖陶、黎錦熙、馬宗融、陳子展、曹聚仁、王人路、黎烈文等人聚會,商定採用掀開屋頂以求開窗戶的策略來保護白話,決定使用「大眾語」這個比「白話」還新的名稱,發動「大眾語」運動,反對文言復古。陳望道、胡愈之、葉聖陶等人討論「大眾語」的文章,便使用了「語文」、「大眾語文」、「大眾語文學」等詞語。

考察「語文」一詞,其基本含義是「語」與「文」的結合,是指口頭語言(話語)和書面語言(文字,主要指語體文章)。20世紀20年代穆濟波等人所講的「語文」是如此,30年代「大眾語文論戰」所講的「語文」也是如此。陳望道以「大眾說得出、聽得懂、寫得順手、看得明白」來解說「大眾語文」。

陶行知也稱:「大眾語是代表大眾前進意識的話語。大眾文是代表前進意識的文字。

」「大眾語與大眾文必須合一:在程度上合一,在需要上合一,在意識上合一。」「大眾語文是大眾高興說,高興聽,高興寫,高興看的語言文字。

」「語文」作為一門課程的名稱,從「國語」與「國文」而來,其基本內容包括聽、說、讀、寫的訓練。據葉聖陶回憶:「『語文』一名,始用於一九四九年華北人民**教科書編審委員會選用中小學課本之時。

前此中學稱『國文』,小學稱『國語』,至是乃統而一之。彼時同人之意,以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字於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見此學科『聽』、『說』、『讀』、『寫』宜並重,誦習課本,練習作文,固為讀寫之事,而苟忽於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減損。

原意如是,茲承詢及,特以奉告。」

「語文」作為教材名稱,始於2023年6月**人民**出版總署編審局編輯出版的中小學《語文》教材。這套教材的《編輯大意》指出:「說出來的是語言,寫出來的是文章,文章依據語言,『語』和『文』是分不開的。

語文教學應該包括聽話、說話、閱讀、寫作四項。因此,這套課本不再用『國文』或『國語』的舊名稱,改稱『語文課本』。」

建國初期,無論是以「語文」作為課程名稱,還是以「語文」作為教材名稱,其基本思想都是與20世紀20年代穆濟波等人所理解的「語文」、30年代陳望道、陶行知等人倡導的「大眾語文」一脈相承的。這一思想似乎可以明確表述為:「語文」即「語言」,包括「口頭語言」(語)和「書面語言」(文)。

葉聖陶解釋說:「什麼叫語文?語文就是語言,就是平常說的話。

嘴裡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在紙面上的叫書面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

」張志公也明確指出:「一九四九年六月,全國大陸已經大部分解放,華北人民**教育部教科書編審委員會著手研究在全國範圍內使用的各種教材問題。關於原來的『國語』和『國文』,經過研究,認為小學和中學都應當以學習白話文為主,中學逐漸加學一點文言文;至於作文,則一律寫白話文。

總之,在普通教育階段,這門功課應當教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實際,切合日常應用的語言能力。根據這樣的看法,按照葉聖陶先生的建議,不再用『國文』、『國語』兩個名稱,小學和中學一律稱為『語文』。這就是這門功課叫作『語文』的來由。

這個『語文』就是『語言』的意思,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在口頭謂之語,在書面謂之文,合起來稱為『語文』。」

由於將「語文」理解為「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而這個「口頭語言」實際上是指「普通話」,這個「書面語言」實際上是指「語體文」,所以「語文」有時又被解釋為「語言」(普通話)和「文章」(語體文)。2023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擬定的《小學語文課程暫行標準(草案)》即稱:「所謂語文,應是以北京音系為標準的普通話和照普通話寫出的語體文。

」「語文」一詞,也指「語言」和「文字」。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23年版)對「語文」一詞所作的兩個解釋,其一就是「語言和文字」。該《詞典》在解釋「語言」一詞時指出:

「語言」與「文字」並舉時,只指「口語」。將「語文」解釋為「語言文字」,又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口語」和「文字」,在葉聖陶看來,將「語文」解釋為「語言文字」,「『文』謂『文字』,似指一個個的字,不甚愜當。

」二是「口語」和「書面語」,呂叔湘就曾在這個意義上解說過「語文」。他說:「語文」這兩個字連在一起來講,「可理解為語言和文字,也就是說口頭的語言和書面的語言」這時的「語文」、「語言文字」、「口頭的語言和書面的語言」三者的含義是大致相同的。

香港語文界稱「中文」、「英文」和「國語」(或稱普通話)、「粵語」(廣東話)、「英語」為「二文(書面語)三語(口語)」,也是在這個意義上使用的。

「語文」一詞,還指「語言」和「文學」。《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23年版)對「語文」一詞所作的兩個解釋,另一便是「語言和文學」。最初將「語文」理解為「語言」和「文學」,並付諸實踐的是20世紀50年代的「漢語」和「文學」分科教學。

這對以後的語文教學,以及人們對「語文」一詞的理解,都產生了較大影響。

此外,有人認為「語文」所指為「語言文化」。如:畢唐書在《語文學習》2023年第9期上發表的《語言文化教育:

語文學科應有的個性》一文,即持此觀點。該文認為:「語文」包涵了文學、語言、漢字書法等方面的內容。

由此看來,「語文」一詞,在近80年的使用過程中,至少產生了以下幾種含義:1、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2、語言文章,3、語言文字(口語和文字或口語和書面語),4、語言文學,5、語言文化。

3樓:匿名使用者

怎麼說呢?

語文像是讓人回味無窮的酒。

4樓:匿名使用者

語文就是指語言和文字。文是指文字,不是文學。

什麼是語文,語文是什麼,讓人什麼 語文是什麼,讓人什麼

做任務,路過,求無視 語文是什麼,讓人什麼 語文是什麼,讓人什麼 1 語文是浩瀚無邊的星空,讓人冥思遐想。2 語文是風景迷人的聖地,讓 連忘返。3 語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讓人回味無窮。4 語文是清涼可口的泉水,讓人清甜解渴。5 語文是芳香濃郁的咖啡,讓人溫馨浪漫。擴充套件資料 語文 的語源是 語言文...

語文是什麼

語文,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漢文及漢語工具。它既是語言文字規範的實用工具,又是文化藝術,同時也是用來積累和開拓精神財富的一門學問。拼音 y w n 英語 1.chinese 2.language and literature 基本定義 語文的定義 哲學 語文是進行表述 記錄...

什麼是語文語文的含義是什麼,語文是怎樣

語文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簡稱.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葉聖陶 夏丐尊二人提出了 語文 的概念,並嘗試編寫新的語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國而被迫終止.全國解放後,葉聖陶先生再次提出將 國語 和 國文 合二為一,改稱 語文 這一建議被華北 教育機關採納,隨後推向全國,從此,語文 成了中小學的一門主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