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的意思

2021-03-05 22:51:50 字數 5229 閱讀 9778

1樓:匿名使用者

在狂風中才能看出草的堅韌,在亂世裡方能顯出忠臣的赤誠之心

2樓:高樓居士

唐太宗《賜蕭蠫》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意思就是在狂風中才能看出草的堅韌,在亂世裡方能顯出忠臣的赤誠之心。

「板蕩」一詞典出《詩經·大雅》,其中有《板》《蕩》兩篇,寫當時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貧苦,後來「板蕩」便被用來形容天下大亂,局勢動盪不安。

疾風勁草

西漢末年,有個名叫王霸的,字元伯,潁川郡潁陽(今河南許昌縣附近)人。劉秀起兵反抗王莽,部隊經過潁陽時,王霸帶領了一幫朋友去拜見劉秀,請求入伍,劉秀歡迎他們參加了。從此,王霸忠心耿耿,為劉秀出力,打了多次勝仗。

特別是在昆陽(今河南葉縣)大破王莽的戰役中,立下了功勞,取得了劉秀的信任。王霸曾請他父親也參加劉秀的部隊,他父親說:「我老了,不宜過軍事生活,你好好幹吧!

」不久,劉秀當了「大司馬」,王霸就當了「功曹史」。

可是劉秀的部隊渡過黃河,在河北一帶鎮壓各路起義軍時,戰事卻並不順利。當初和王霸一同入伍的那幫朋友,原有幾十人,都一個個悄悄地溜了,只有王霸還是死心塌地為劉秀效勞。劉秀因此更加信任他,對他說:

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在潁川投奔我的人現在都**了,只剩你還留下為我出力,真是疾風知勁草!)

劉秀做了皇帝(東漢光武帝)之後,即以王霸為偏將軍,又任命他為「上谷太守」(上谷郡,在今河北中部和西部地區)。王霸在上谷二十多年,始終是光武帝劉秀的心腹將領之一。

上述故事,見《後漢書·王霸傳》。劉秀說的「疾風知勁草」,後來就作為成語流傳了。《宋書·顧覬之傳》說:

「鬆柳異質,薺荼殊性,故疾風知勁草,嚴霜識貞木。」唐太宗李世民也有詩道:「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疾風知勁草」的意思是說經過了猛烈的大風,才知道哪些草是頑強有力而摧折不了的。人們用它來比喻立場堅定不移,即使遇到大難也決不變節。就是說:能經得起最嚴重的考驗。

「疾風知勁草」,也作「疾風勁草」。

3樓:開著賓士偷白菜

咬文嚼字:「杯葛

」何來----現在報紙雜誌上經常可以看到諸如:「杯葛運動會」、「杯葛交易會」之類的語句,到底「杯葛」何來?其實它是類似「幽默」、「巴士」一樣的外來音譯詞。

19世紀70年代末,英國愛爾蘭地區的農民遭受當地地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紛紛自發組織各種形式的反抗,其中「土地同盟」即是這個時期由當地農民為保護自己的經濟利益而建立起來的組織。這個組織建立後經常採用抵制形式的行動與地主進行鬥爭。次年,英國貴族查理·杯葛(charlie·boycott)上尉殘酷地虐待、驅逐愛爾蘭的佃農,並強行收回土地,激起了愛爾蘭人的公憤。

在「土地同盟」的領導下,佃農們決定與這個地主階級的代表人杯葛斷絕一切關係,抵制當局發起的各種活動,這一事件成為英國近代史上「杯葛」運動的起源。由於這事影響深遠,後來英語中就常用「boycott」一詞代指一方與另一方斷絕政治或經濟關係,或是某方抵制某項活動。譯成漢語後即為「杯葛」,或意譯為「抵制」。

是「絕意」而非「決意」

電視劇《金粉世家》有一集裡,「國務總理」金某和朋友談話時說:「疾風知勁草,坦蕩識忠臣。」(見字幕)「坦蕩」應為「板蕩」,「忠臣」應為誠臣」。

「板蕩」一詞典出《詩經·大雅》,其中有《板》《蕩》兩篇,寫當時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貧苦,後來「板蕩」便被用來形容天下大亂,局勢動盪不安。唐太宗《賜蕭蠫》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意思就是在狂風中才能看出草的堅韌,在亂世裡方能顯出忠臣的赤誠之心。把「板蕩」寫作「坦蕩」,當是音近致誤 。

李敖誤解李商隱

《讀者》2023年第10期選有一篇臺灣作家李敖的文章,題目為「床」。文中引用了晚唐詩人李商隱《賈生》中的詩句「可憐夜半虛前席」,李先生對其中的「虛前席」就是兩人在席上對跪,中間保持一段距離,表示是皇上尊敬知識分子。按照李先生的理解,「虛」指「空著」的意思,「前席」指身子前面席上的空間,「虛」與「前席」構成動賓結構,意即彼此空著前面的一段空間對跪著。

這個解釋值得商榷。其實,李商隱的這句詩用了一個典故。賈誼貶長沙,文帝召之回宮,《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

賈生徵見。孝文帝方受矨,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

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

「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這段文字中,出現了「前席」一詞。從字裡行間可知,「前席」是一謂詞,乃「前於席」之意,亦即在坐席上向前靠近對方。

李商隱詩,就是以此為典表示文帝當時的虛心與虔誠。其中的「虛」應作「白白地」「徒然」解,與「可憐」相照應,表達了詩人對孝文帝「不問蒼生問鬼神」的遺憾與嘲諷。對李商隱這句詩,歷來的注家都作此解,從無異議,李敖先生的「發揮」是沒有根據的,誤解了李商隱。

張家男女

語言學家周有光先生的夫人張允和說,她們張家共有姊妹兄弟十個人。前面四個是女孩子,分別叫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名字裡都有「兩條腿」,所以註定要走出家門的;後六個是男孩子,分別叫宗和、寅和、定和、宇和、寰和、寧和,名字裡都有「寶蓋頭」,所以註定要留在家裡。

咬文嚼字:中堂、明堂、坐堂

有關清朝的電視劇裡,李鴻章、和團分別有李中堂、和中堂之稱。何謂中堂?中堂之說起於北宋(一說起於唐),因宰相在中書內辦公而得名,後稱宰相亦為中堂。

元、明兩代也是沿稱中堂,至清乃大學士別稱。大學士原系空名,為滿足大學士對權利的要求,往往要管一個部,清代京官一般有一滿一漢分坐於東西,當中是空的,如有管部大學士在場,便坐在中間,故稱。後來中堂成為一尊稱。

明堂,上古時代帝王會見諸侯、接見長者的地方。漢武帝好大喜功,欲學三皇五帝架勢來到泰山。山上有古時明堂,便欲效法建明堂,但文武百官不知明堂謂何物,終未成氣候。

直到武則天時,建明堂事又提上來,有人書《黃帝明堂經》,其明堂是上有巍峨正殿,四面環水,空中有響履木鋪成複道通至岸上。武后准奏差人動土時,有大臣劉允淪稱建明堂勞民傷財,逐寫《明堂賦》譏諷武則天,稱明堂經裡不知搞什麼明堂。武后頗為讚許,未按明堂經去造「明堂」。

此事流播社會後,就將搞不知所云的東西謂「搞什麼明堂」。「明」與「名」讀音通,名堂逐得流傳。

坐堂,指官吏出庭命理案體處理事務,因坐於廳堂而得名。「清朝的縣官坐堂,往往兩造各責小板五百完案。」(魯迅《華蓋集·並非閒話》)足以證明。

由此引出另一涵義,在民間指中醫師行醫之處。

以x堂為名詞的還很多,如高堂、跑堂、學堂等。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是什麼意思?

4樓:愛做作業的學生

意思是:在猛烈狂疾的大風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強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動盪的年代裡才能識別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

原文: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譯文:在猛烈狂疾的大風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強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動盪的年代裡才能識別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一勇之夫怎麼懂得為公為國為民為社稷的正義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內心裡必然懷有忠君為民的仁愛之情。

出處:《全唐詩》——唐·李世民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唐高祖武德九年,李建成和李元吉密**害李世民未成,又向李淵誣陷李世民。李淵聽信後,打算懲處李世民。在蕭瑀的據理力勸下,才打消了懲處他的念頭。

不久後,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淵在蕭瑀的勸解下,才把政權交給了李世民。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蕭瑀為宰相。但由於蕭瑀性情剛直,與房玄齡、魏徵等大臣合不來,李世民便把蕭瑀改任太子太傅。

蕭瑀毫無怨言,來到東宮任職,輔導太子十分盡職,李世民對他對太子的教導十分滿意,於貞觀九年,封蕭瑀為「特進」,參預政事,並贈此詩給他,還說:「卿之忠直,古人不過。」

5樓:匿名使用者

一、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的 譯文:

只有經過猛烈大風和動亂時局的考驗,才能看出什麼樣的草是堅韌的,什麼樣的人是忠誠的。 (參考第一***,疾風知勁草好搜百科,莊燦煌的部落格 )

①疾:迅速.猛烈。

②勁:有力量,堅韌 。

③ 疾風:狂猛的大風。

④疾風知勁草:在猛烈的大風中,只有堅韌的草才不會被吹倒。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知道誰真正堅強。

語出《東觀漢記·王霸傳》:「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始驗疾風知勁草。」

⑤ 「板蕩」一詞典出《詩經·大雅》,其中有《板》《蕩》兩篇,寫當時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貧苦,後來「板蕩」便被用來形容天下大亂,局勢動盪不安。

⑥識:辨別。

⑦誠臣:忠臣。

二、「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出典] 李世民 《贈蕭瑀》

三、原文: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

四、賞析

李世民以本詩送給蕭瑀,述說忠臣的定義,並對蕭瑀作了肯定。

唐高祖李淵在位後期,他的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為爭奪帝位,了一場你死我活的宮廷鬥爭。在這場鬥爭中,蕭瑀堅定地站在李世民一邊,最後幫助他奪得帝位。「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是李世民對蕭瑀的高度讚美和肯定,其中也不無感激之情。

這兩句詩使用了比興的手法。「疾風知勁草」是興,為下文的立論張本。同時,這一句興中有比,以普通的自然景物為喻,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在風平日麗的日子裡,「勁草」混同於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環境中,「誠臣」也容易混同於一般的人們,其特殊性沒有顯現出來,因而不易鑑別。只有經過猛烈大風和動亂時局的考驗,才能看出什麼樣的草是堅韌的,什麼樣的人是忠誠的。正是由於唐太宗這麼一位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物在詩中引用了「疾風知勁草」,才使得這句話流傳千古,成為了至理名言。

6樓:匿名使用者

在狂風中才能看出草的堅韌,在亂世裡方能顯出忠臣的赤誠之心

7樓:匿名使用者

在猛烈狂疾的大風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強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動盪的年代裡才能識別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是什麼意思?

8樓:千山鳥飛絕

意思是在猛烈狂疾的大風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強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動盪的年代裡才能識別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

出處:唐·李世民《賜蕭瑀》:「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

譯文:在猛烈狂疾的大風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強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動盪的年代裡才能識別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

一勇之夫怎麼懂得為公為國為民為社稷的正義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內心裡必然懷有忠君為民的仁愛之情。

擴充套件資料

《賜蕭瑀》創作背景

是李世民賜給蕭瑀的一首詩,這首詩盛讚蕭瑀的仁德。前兩句寫識人,句用恰切的比喻,頌揚蕭瑀在動亂和危難時刻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一個臣子的忠誠和立場。後兩句寫知人善用,以反襯正,欲揚先抑,著意突出蕭瑀作為一個智者所具備的仁義之心。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二句,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經過尖銳複雜鬥爭的考驗,才能考查出一個人的真**質和節操,才能顯示出誰是忠貞的強者。

疾風知勁草,下一句是什麼諺語疾風知勁草的諺語下一句是什麼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唐 李世民 贈蕭瑀 疾風知勁草,世亂識忠臣。唐 臨淄縣主 與獨孤穆冥會詩 疾風知勁草,世亂有誠臣。隋書 楊素傳 煬帝手詔勞素,引古人有言曰 疾風知勁草,世亂有誠臣。誠臣即忠臣,俱避隋諱改。所以準確的說是古語不詳,但肯定早過李世民。疾風知勁草,危難見忠誠。疾風知勁草,國亂識忠臣...

疾風知勁草,中的疾是什麼意思疾風勁草中的疾是什麼意思

疾 猛烈 解釋 在猛烈的大風中,只有堅韌的草才不會被吹倒。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知道誰真正堅強。褒義出處 後漢書 王霸傳 光武謂霸曰 潁川從我者皆逝 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疾風知勁草中的疾的意思 快 迅速,猛烈。疾風知勁草,該句的意思是在猛烈的大風中,可看出什麼樣的草是強勁的。比喻節操堅定,...

為何智者必懷仁疾風知勁草智者必懷仁什麼意思

這個要結合作詩的人來分析 出處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唐 李世民 贈蕭瑀 這首雖然是贈詩,也有自勉之意。這是李世民自我設定的理想境界。有智無德無仁的人怎麼能治理好國家呢,做事只能對自己有益,而無益於國家,所以想成為一個有為的人必須以仁德之心治國安邦平天下,否則智就是愚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