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曆寶鈔》算什麼書?是關於佛教的還是道教的

2021-03-05 21:52:33 字數 4839 閱讀 5432

1樓:匿名使用者

不能說玉曆寶鈔這本書是假的,這是中國的道教傳遞下來的,總體來說是勸世人向善。無論是中國的道教和佛教之間在歷史上有何緣?應該還是相互學習各自的優點吧。

這本書所寫的內容,我們**們,還是遵循為好。。。。

2樓:匿名使用者

弘揚如來正法 摒棄迷信色彩

——對佛教徒宣傳流通《玉曆寶鈔》等民間偽造善書的批評

如 智筆者登陸過一些佛教**,偶爾也去佛教論壇,有時也去一些流通佛教書籍的書店看看,大致瞭解了一些情況,對於民間的佛教信仰,令人最擔憂的是:缺少正見,太迷信!

翻看很多佛教**,他們都在宣傳流通一些如《玉曆寶鈔》、《太上感應篇》、《三世因果經》這些內容,其實,這都是不如法的。居士拿出自己的錢來印書結緣,建立**,弘揚佛法,發心很好,但宣傳的內容一定要好好考慮一下。《玉曆寶鈔》、《太上感應篇》都不是佛法。

有人說,這些書雖然不是佛法,但也勸人行善,也講因果,有什麼不好?是的,它們是勸人行善,但他們的善惡標準有待商榷。它們也提倡因果,但它們所提倡的因果和正信佛法有著根本的不同!

佛法所說的因果是科學、樸素的道理,強調自作自受,一個人得到的種種或好或壞的果報,是因為他的念頭、語言、行為造了或善或惡的「業」,並非什麼鬼神的評判和懲罰。佛教雖然承認有鬼神的存在,但鬼神也受業力的支配。而佛法所說的「業」,意為「造作」,或可解釋為一種 「運動」,一種力量,一個人由於對自我和外界事物的執取,而產生了種種貪、嗔、痴的念頭,造作了種種的語言和行為,而每一個意念、語言、行為都會產生一種力量,這種力量不會消失,遇到緣而成熟。

佛法所說的因果,既包含了世間哲學所說的因果,如「吃飯是因,飽了是果;飽了是因,大小便是果」,也包含著普通人看不見的三世因果。有情眾生流轉生死的前因後果,在佛法的十二因緣裡有透徹的分析

近代太虛大師曾經指出,世俗人通常對因果存有兩種不正確的認識:一種是無因無果的斷滅論;一種是神道設教的因果觀:即人做了善,神就保佑;做了惡,神就懲罰(詳見《太虛大師全書》第二編《三世因果》)。

而《玉曆寶鈔》、《太上感應篇》是典型的神道設教的書籍,它們所說的因果就是太虛大師所批評的因果觀;它們所宣揚的善惡標準,是神道設教的善惡標準,帶有明顯的迷信思想。

有人說:「什麼是迷信,什麼不是迷信,你說得清嗎?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是的,迷信與不迷信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但有一個大致的標準。正信的佛教徒應以佛所說為標準,用佛菩薩所說的經論來衡量。所以,在佛陀的八正道里,首先強調的就是具備正見,其次是正思維。

下面,我們試對《玉曆寶鈔》、《太上感應篇》、《三世因果經》這些書作一些簡要分析:

《玉曆寶鈔》是以道教信仰為主的一本神道設教的書。在《玉曆寶鈔》裡編造了一個「孟婆湯」的傳說,用來解釋「人為什麼不能記憶前生」,同時又虛構了一個孟婆這樣的人物,說孟婆是漢代人,但是請想一想,孟婆之前誰來完成這一任務?事實上佛教對這些早有客觀的解釋,人死的時候,四大分離,生死間經過深度的昏迷,表層意識早已消散,惟有阿賴耶識還在,中陰身在業力的推動下投生到相應的境界裡。

重新投胎後的人,由於前世的惑,無法回憶起前世,因為一般人的意識無法深入到阿賴耶識裡,只有少數深入禪定的人可以在定中看到前世的影象。還有極個別人,前生思想清淨單純,妄念較少,還留有前世的記憶。這種人一般出現在山區農村。

根據佛教的經典,犯有較嚴重罪惡的人才會感得地獄之果報,而有些輕一點的罪惡,雖然也會受到相應的果報,但還不至於下地獄,而在《玉曆寶鈔》裡,很多看上並不嚴重的過失,都要下地獄而且遭受種種慘烈的刑法。讓人不禁懷疑:閻羅王怎麼連輕重都把握不住了?

還有一些,看來沒有什麼罪過的,居然也要下地獄。

如「婦人生產未超過二十天,就接近井、灶、洗滌衣服,將血汙之衣、晾在高處,並汙穢到了神明」。此罪慶歸其婦一家之長的有三分;婦人則有七分之罪。

如「衣裙上繡龍鳳像,衣服器皿上雕刻繪畫太極圖、日月、北斗星、壽星、王母、和合二仙,對著北方天空便溺、哭泣,隨便呼叫神佛的名號……」等等。

一般來說,佛經上講有十八重地獄,而《玉曆寶鈔》卻說地獄是八重。「不隨便呼叫神佛名號」也與佛法所說相悖,佛教不但不反對呼叫佛菩薩名號,而且還提倡大聲唸佛,於行住坐臥中唸佛,日常生活中一句佛號往往脫口而出是極平常的事。 ……

仔細檢視,破綻百出,這裡不一一列舉了。

《太上感應篇》是道教假託老子之名而作的。觀其內容無非還是強調:「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

又有三臺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

功德和過失又豈是一個加減法能算清的?

經末一段,迷信色彩就更濃了。「晦臘歌舞,朔旦號怒;對北涕唾及溺,對灶吟詠及哭;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夜起裸露,八節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指日、月、星之光),久視日月……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

流星、彩虹、日月等等,都是極普通的自然現象,編造者卻把這些看成神祕的東西,手指一下都不可以,看久了也不行,都有罪過。這是一種的愚昧的庶物崇拜,也說明了一些古代人自然科學方面知識的貧乏。

至於所謂的《佛說三世因果經》,根本不是佛說的,本來叫三世因果文,查漢文《大藏經》,裡面沒有它。一般我們看到的本子,前面沒有「如是我聞」一類的話,也沒有譯者,沒有翻譯的年代。但有的版本上,不知道誰也給它前面加了一段「如是我聞」之類的話,堂而皇之的冒充起佛經來,但假冒者的水平畢竟有限,還是看上去不像。

高僧翻譯出來的佛**筆不會差到這種程度。從《三世因果文》的行文來看,是民間淺白的歌謠形式,(編造者的文化水平應該不高,成書的年代估計不會早於**),從它宣揚的內容來看,是宣揚因果報應,但它所講的具體的因果對應關係,是不是就是那樣呢?

這些民間偽造善書,還有一個共同特點是:書末不免都要加上一段「印贈宣傳這些書會得到如何如何的福報,不信又如何如何地遭到惡報」的話。如《玉曆寶鈔》卷末說「印刷流通玉曆得福報,不信玉曆要遭惡報,收藏玉曆必有奇禍。

」是偽造者慣用的伎倆,這主要還是怕別人不信。目的很明確,就是要讓人大量宣傳、流通這些書。有些疑神疑鬼的人出於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害怕真的遭到什麼報應,不敢不信,於是花錢大量印刷流通,這也是這些書能夠流傳這麼廣泛的原因。

還有些人雖然覺察出他的欺騙性,但出於一種「反正是勸善,也許能改善社會風氣」的心態,也不去戳穿它。

這些書,真能起到改善社會風氣的作用嗎?客觀地說,**以前應該是能起到一些作用的,而到了今天,它的作用就值得懷疑了。我們可以看到,那些胡作非為的人一般是不信這些的,信這些的大多數是一些善良老實的人。

有人說,只要是勸人行善,真的假的又有什麼關係?這種說法不完全對。

他們勸善的功德是值得肯定的,但作為佛門**應該對它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有所覺察。正信的佛子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宣揚這些民間偽善書的種種過失: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把這些偽造善書和正信佛教的典籍放在一起流通宣傳,會影響佛教的形象,造成一些人對佛法的誤解。這就好比一個名家精品薈萃的畫展,裡邊突然放了幾幅技巧拙劣的畫作,無疑降低了整個展覽的品位,干擾了觀眾的視覺,從而影響了人們對整個畫展的印象。往往容易引起一些知識分子的反感,甚或造成謗法之因。

第二,編造者雖然目的是勸善,但由於其智慧偏低,本身的理論水平有限,佛道不分,所造的東西在勸善的同時也帶有一些低階幼稚的迷信思想。大乘佛教裡唯有登地以上的菩薩和精通五明的學者才有造論的資格。那些民間信仰者所編造的東西,能把人帶上正確的道路嗎?

第三,他們提倡的因果觀和佛教的因果觀是不同的,很容易混淆一些人對佛法所說的因果的理解。他們提出的種種莫名其妙的禁忌,如「不可手指彩虹,久視日月,對北方天空高喊」等等,正是佛法所批判的「禁戒取見」。

第四,有些書(如《玉曆寶鈔》)渲染鬼神氣氛,誇大地獄的恐怖,編造謊言,用「信我就得福,不信就遭殃」恐嚇善良的老百姓。

第五,佛法強調「平常心即是道」,而疑神疑鬼的想法、神祕的心態會給佛法的修行帶來種種的障礙,一些著相入魔的例子,都和這種神祕的心態有關。

第六,有人說,這些是給一些鈍根人的應機之說。這種說法也是不對的。不管學生的接受能力強還是弱,老師都應該教給它純正的教法。

就好比一個天資不高的學生跟老師學英語,是不是因為這個學生不是太聰明,老師就不教給他純正的英語而是教一些河南式英語或者四川式英語呢?佛說八萬四千法門正是對應種種不同的根基,難道還不夠用嗎?

**期間,印光大師曾經教人看《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等的書。那是因為神道設教的信仰當時在民間極為盛行,幾乎家家戶戶如此,而各種亂七八糟的會道門極其猖獗,如一貫道、同善社、羅祖教、彌勒教、圓頓教……等等等等,印光大師不得已,教看道教的感應篇等書,因其雖然不是佛法,但總比種種邪魔外道好得多,那也是大師為應當時之機不得已的方便之舉。而當今的時代,科學觀念深入人心,多數人對迷信色彩較濃的東西敬而遠之,因此弘揚佛法應該以理性、科學、正信為主。

第七,彌勒菩薩所制定的《瑜珈菩薩戒》四根本重戒中的第四戒即是說像似法戒:「若諸菩薩謗菩薩藏。愛樂宣說開示建立像似正法。

於像似法或自信解或隨他轉。是名第四他勝處法。如是名為菩薩四種他勝處法」,所謂「像似正法」即不是佛法,或依附佛法的外道。

「或自信解」就是自己建立一套,「隨他轉」是信受並弘揚他人的邪說。若菩薩如是而行,就是犯下了根本的重戒。太虛大師曾諄諄告誡學人:

「此一條為菩薩最緊要之關頭,學者其勿忽諸!」(這裡的解釋引自濟群法師的《瑜珈菩薩戒》要義。)

第八,對於外道,佛教並不排斥,尤其對於某些傳統的外道。但為了維護佛法的純正性,佛教徒不應向人宣說外道法。對於外道典籍佛教徒也不是不可以看,但要看哪一部分,比如道家老莊的學說,值得一看,而如果要把外道糟粕的部分拿來學習,還向人推薦,這是否妥當呢?

除了本文所討論的三本書外,很多民間信仰的偽造善書和一些早已被否定的偽經還相當流行,這些現象反映了我國當前的民間佛教信仰狀況,相當一部分佛教徒對佛教的基本教理的認識模糊,對佛法抱有相當嚴重的誤解,僅有的是一種盲目的宗教熱情。

老百姓對佛法不瞭解,情有可原。但令人遺憾的是,很多頗有影響的佛教**還在宣傳推薦這些書籍,甚至一些很有名氣的法師也在推薦這些東西,實在令人覺得悲哀啊。但是,迷信止於智者。

有正見、有洞察力的佛子不會任這種現象蔓延,廣發菩提心的佛子有責任維護佛法的純正性,有責任把正信的佛法宣傳給廣大信眾。

誰有選自玉曆寶鈔中的文章印贈善書,子孫顯貴

八 印贈善書,子孫顯貴 常熟的蔣春圃先生,家境雖然富裕,然而一生勤儉樸素,如同清寒位卑的人士。他見到勸善的書或文章,必定叫子孫們抄錄或印刊,毫不吝惜金錢,實在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的子孫也是繼承他的祖德,敦厚地砥礪行善,毫不懈怠。如 玉曆寶鈔 太上感應篇 及戒殺放生等書,連年抄錄刊印,傳播贈送,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