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的評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人格理論的主要觀點

2021-03-05 20:47:14 字數 4870 閱讀 6155

1樓:匿名使用者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規模龐大、內容豐富、體系完整、見解奇特,對心理學界影響極其廣泛。世人對它的評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始終沒有一個定論。我認為對弗洛伊德人格理論的評價應實事求是,一分為二,既要肯定其功績,又要認識其謬誤,這才是科學的態度。

(一)弗洛伊德人格理論的功績

第一,弗洛伊德發現了潛意識,拓寬了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傳統心理學把心理和意識等同起來,而弗洛伊德認為心理應包括意識和潛意識兩部分。潛意識的提出使人們知道了精神世界的一個一向被忽視了的奇異領域,使人們進一步認識了心理活動的複雜性和多維性。

第二,弗洛伊德發現了性機能在人格發展中的動力作用,對人們重視生物因素,從生物學的角度理解人格發展有一定的啟發作用。他對性的研究,也衝擊了傳統的、陳舊的性觀念,使人們對性的問題不再感到神祕,促進了性科學的發展。

第三,弗洛伊德強調早期經驗的影響是有科學道理的。弗洛伊德對早期經驗在人格發展中的作用做了充分的肯定。他認為早期經驗發生於兒童人格尚未完全發展的時候,更容易產生重大的結果,人格障礙產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早期經驗產生的心理印記或創傷。

今天,重視早期經驗,提倡早期教育已成為世界各國培養人才的共識,這不能不說與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有很大關係。

第四,弗洛伊德在研究人格發展的過程中,注意到了心理髮展的階段性、每個階段的生理基礎以及教育和訓練在各發展階段中的作用。他對心理髮展的五個階段的劃分也與心理年齡階段的科學劃分有著一致性。這可說是弗洛伊德對心理髮展階段理論的貢獻。

(二)弗洛伊德人格理論中的謬誤

第一,弗洛伊德貶低意識、理性的作用,片面誇大潛意識的本能和慾望的作用是錯誤的。弗洛伊德武斷地認為,人的心理活動主要是潛意識的。他把潛意識的本能和慾望說成是一切行為的基礎和動力,而把意識和理性僅僅看成是本能和慾望的伴隨因素,這是不符合人的實際的。

人類發展的史實和科學研究一再證明,人是理智的,人的心理活動基本上是意識的,非理智、潛意識的活動只是少數和非正常的情況。這是人類長期進化的結果,也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之一。否定人的意識的主導作用,實質上是把人和動物混為一談了。

第二,弗洛伊德的泛性論是錯誤的。他把性本能看**的活動的主要動力,把各種活動都看成是性本能的表現是不符合實際的。性本能只是人的本能的一種,只有當人成長到一定年齡才表現出來。

而弗洛伊德認為性慾是人生來就有的,並且一出生就起作用。他把性慾的概念擴大為器官的快感,把嬰兒吸吮母親的奶水的活動也說成是性本能的表現,把人在科學技術、文學藝術上的創造活動說成是性本能的昇華,這完全是他的主觀臆造。魯迅對弗洛伊德的泛性論曾作過有力的批判。

他說:「弗洛伊德恐怕是有幾文錢,吃得飽飽的罷,所以沒有感到吃飯之難,只注意於性慾。……嬰兒出生不多久,無論男女,就尖起嘴脣,將頭轉來轉去。

莫非它想和異性接吻麼?不,誰都知道:是要吃東西!

」(注:《魯迅全集》第4卷,第359頁,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年)顯而易見,弗洛伊德的泛性論的實質在於無邊無際地過分誇大性慾在人的活動中的作用,以致把食慾的外部表現都性慾化了。

第三,弗洛伊德過分強調早期經驗的影響,認為成年人格在四五歲時就已基本形成的觀點在理論上是錯誤的。我們知道,人的心理髮展既以生理發展為基礎,又受社會環境影響。四五歲的兒童,他們的生理機能尚未成熟,生活範圍也很狹小,受社會環境影響較少,兒童雖然表現出某些人格特徵的雛形,但可塑性和易變性還很大。

所以過分強調早期經驗的影響,認為人格在四五歲時已基本定型是沒有道理的。

第四,弗洛伊德以動欲區轉移為依據來劃分人格發展各階段是不科學的。對發展各階段特點的分析,尤其是對所謂性器期「戀親情結」的闡述也不符合實際。

總之,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既有真理,也有謬誤,我們不能因其功績而無視其謬誤,也不能因其謬誤而將該理論說得一無是處。對其理論應採取科學態度,實事求是,客觀評價。

2樓:瓏蛇蘭

他描述那些逼養人,倒是很像

但是明白事理的人,他逼逼的那套玩意,就等於無稽之談

3樓:匿名使用者

1.拓寬了心理學的研究思路,使研究重點從意識擴充套件到無意識層面。 強調早期經驗的重要性,這一點被證實有一定依據。

2.但是採用個案研究的方法,在無控制的條件下非系統地獲得資料,個案研究的情境不能重複驗證,缺乏實際證據證明自己的理論,研究的個案太少,沒有代表性。

3.他的一些理論可以為臨床心理學應用方面提供指導。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人格理論的主要觀點

4樓:春素小皙化妝品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心理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層結構組成的。「本我」是一個無意識的結構,是同肉體相聯絡的本能和慾望,按「快樂原則」活動;

「自我」是一個意識結構,是認識過程,按「現實原則」活動,感受外界影響,滿足本能要求;「超我」是一個由社會灌輸的倫理觀所形成的結構,按「至善原則」活動,用來制約自我。

擴充套件資料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開創潛意識心理的研究,開創了人格心理學、動力心理學和**心理學的新領域,並促進自我心理學的發展,並且在心理**領域,影響了很多後來的**方法體系。

在精神分析心理學以前,傳統心理學除了行為主義外,都以意識為研究物件。雖然歷史上也有學者論述過潛意識問題,但是真正以潛意識為研究物件的心理學體系只有精神分析心理學。弗洛伊德打破了理性主義的傳統,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為中的作用,首創了潛意識心理學體系。

傳統心理學往往從外向內探索,而精神分析心理學則從內向外、從深層向表層研究。在弗洛伊德看來,人本生就是一個能量系統、動力系統,它決定著人的心理結構和人格模式。也就是說,本能、慾望是人的心理或者人格發展變化的推動力和起因。

由此,弗洛伊德建立了動力心理學。

他還開創了西方的人格心理學,並使之成為一個有影響的學派。人們對異常心理現象的觀察和記載有漫長的歷史,但是系統的**和科學的解釋卻是自精神分析新心理學而起。他把**心理學從簡單的描述轉變為精神動力的研究。

雖然精神分析理論體系有些不合理之處,但是弗洛伊德為**心理學的發拓了新道路。

傳統的精神分析屬於本我心理學的範疇,有些心理學家雖然對自我有獨到的見解但並沒有把自己的理論系統化,唯獨弗洛伊德是自我心理學的奠基者,哈特曼在此基礎上創立了自我心理學體系,艾裡克森則是當代自我心理學的最大理論權威,把自我心理學發展成為畢生發展心理學。

儘管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技術不是第一個把個體語言用於心理**的人,而且這種方法作為一種獨特的**方法已經逐漸消失,但是卻對很多20世紀的心理**體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些後來的**系統或許採取了不同的理論和技術,但是都在按照弗洛伊德的方法試圖通過讓病患談論自己的問題來改變其行為。

5樓:情商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

6樓:匿名使用者

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論包括了精神層次理論、人格結構理論、性本能理論和心理防禦機制理論這四個基本理論。其中我們最熟悉的會是精神層次理論_人的各種精神活動,包括思維、慾望、幻想、判斷、情感、決定等會在不同的意識層次裡發生和進行,這些不同的層次包括自我、本我、超我。

7樓:郭郭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

包括三部分:(1)本我。本我指人格中最難以接近的部分,主要是潛意識中的本能、慾望等,它遵循快樂原則。

(2)自我。自我位於意識層面,是個體能夠覺知的部分,其遵循現實原則。(3)超我。

超我包括良心和理想自我。其工作原則遵循完美原則。人的心理既受意識影響,但無意識對人的心理起著決定性作用。

8樓:笑談詞窮

一、精神三種層次理論。該理論是闡述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思維,幻想、慾望、判斷等會在不同的意識層次。

二、人格結構理論。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

三、心理防禦機制理論。

9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觀點 無論 選擇 什麼 這個行為 都有一個 疼痛 以後 抗拒 逃避

精神分析人格理論的內容是:

10樓:暮夏淺眠

弗洛伊德認為,兒童從出生到五歲,要經過一系列的性發展階段:口脣期,它是指孩子出生到一歲半左右,此時期兒童餓了就要吃,渴了就要喝,因了就要睡,其生活特點是基本慾望的滿足。因為此時期慾望的滿足以及與人的關係主要通過口部發生,故叫口脣期。

此期之後是**期,是指一歲半到三歲這個時期。在這個時期是隨意肌和括約肌發達的時候,小孩子喜歡蹦蹦跳跳,模東模西,而父母則要求孩子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慾望。

這是孩子接受外在約束力,建立「自治自律」的階段,孩子的生活中心以及與人的關係由口脣轉到排洩問題,即如何控制括約肌。

最後是***時期,這個時期大約在三至五歲之間,此時期兒童開始注意到兩性的差別,對異性父母抱有好感,並具有排斥同性父母的傾向,形成所謂「俄狄浦斯倩結」,此時期是萌生性興趣的時期。

11樓:匿名使用者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理論的主要內容?

弗洛伊德對人格結構問題,在早期和晚期理論中有不同的觀點。

1、人格結構的早期觀點。在早期理論中,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分為「意識」、「前意識」、「無意識」三部分。「意識」是人心理的最高階形式,是人在清醒狀態知覺的思想、情緒,但在人格中只佔很小成分。

「前意識」是維繫意識與無意識的中介,是調節二者並監督無意識的「看門人」。「無意識」則是在意識和前意識背後受抑制、壓迫的更深領域的心理,是人類心理最原始、最基本的因素,是人的原始衝動及本能,是人一切心理活動的基本驅力及動因。

2、人格結構的晚期觀點。弗洛伊德後來修正了自己早期的人格結構理論。2023年前後,他提出了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組成。

「本我」指人的本能,中心含義指性本能「力比多」。本我是無意識的人格化,是人的本能衝動的原始動力,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是它的轉移、昇華、補償,都受其制約。「自我」是從本我發展而來的,它控制本我,是人的精神的較高階機能,即意識與前意識。

「超我」主要由良知和自我理想組成,受「道德原則」支配,它服從環境,追求盡善盡美,具有社會性,但實際上又壓抑本能,喪失自我,所以不屬於理性的意識,而是無意識的昇華和崇高化。

12樓:匿名使用者

精神分析 行為 攻擊 妥協 心理滿足

簡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的主要內容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種神經病和精神病的心理 方法,又是在醫療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一套心理學的理論。儘管弗洛伊德經常表白他無意建立一種完備的理論體系,但實際上,他致力於精神分析學說凡六十年,寫了很多著作,並且他對他的學說幾經琢磨和修改,到他的晚期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不僅如此,而且他使自己的理為...

對弗洛伊德學說的評價,弗洛伊德的主要思想

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不要強求太多 如果是情感問題,只需要好好的珍惜對方 如果是學業問題,只需要堅持努力學習,什麼都不要多想,好好幹就對了。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你不想做一件事,那麼你可能找到一千甚至一萬個理由去推遲此事,但如果你真想做一件事,那麼你只需要乙個理由就夠了,就是我一定要去做,是一定而不是...

哪些是弗洛伊德派精神分析的基本原理

1,人復格理論 本 我 制生物本能 自我 調和本bai我和超我du的矛盾 超我zhi 道德規範 2,意識理論 dao意識,前意識 資訊進入意識前的篩選階段 潛意識 不能被意識所接受的資訊在前意識階段被壓抑 3,力比多 趨勢人心理活動的原動力,也稱性力,精神分析最不能被接受的一部分,也就是所有的行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