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考古隊為什麼不去挖李世民的墓昭陵

2021-03-05 12:58:57 字數 5967 閱讀 5305

1樓:cx只愛長安某

原因:1、昭陵依舊存在一些機關,擅自闖入難免有風險;

2、出於尊敬死者,保護文物的態度,如果突然進入密封了數千年的墓室,珍貴的文物可能就會隨風飄散,不復存在了。而今我國的考古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成熟,發掘出的文物儲存方法不先進,比較棘手。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與文德皇后長孫氏的合葬陵墓,位於陝西省咸陽市禮泉縣城西北22.5千米的九嵕山上。

從唐貞觀十年(636年)文德皇后長孫氏首葬,到開元二十九年(743年),昭陵建設持續了107年之久,周長60千米,佔地面積200平方千米,共有180餘座陪葬墓,是關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國曆代帝王陵園中規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譽為「天下名陵」。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說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於武功之別館(今陝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李世民恢復大一統中國,還擴張了不少疆域。李世民的功績擔得上他的皇帝大位,唐太宗皇帝為國家奮戰與貢獻可謂建樹頗多、影響深遠,也正如此,才鑄造了他千秋知名度,而他所做的一切也達到了封建君王的最頂峰。

2樓:金哥好打

歷朝歷代,挖過很多次了。早都被盜了

3樓:為買車註冊的

不發掘的原因是一方面我國的考古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成熟,發掘出的文物儲存方法不先進;另一個原因在於我們對昭陵的地下結構構造等。

唐代是我國古代鼎盛時期,帝王陵墓中必定會有大量珍貴文物,以我國現有的技術水平無法保證這些文物出土以後是否還能儲存下來。

唐代皇陵中除了李治和武則天的乾陵沒有被盜過,其他都被盜過了。再者,唐皇陵大多依山而建,相比較漢代或者明清皇陵,發掘起來比較麻煩。必定會破壞墓道或者墓室,對陵內文物造成破壞。

國家考古隊為什麼不去挖李世民的墓昭陵呢?裡面肯定有很多寶貝吧?

4樓:花飛上陌

不發掘的原因是一方面我國的考古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成熟,發掘出的文物儲存方法不先進,很棘手,比如一些文物,剛發掘的時候很有色彩,但是儲存不久就鏽跡斑斑,還不如儲存在地下,等到科技足夠進步了,再做打算。還有一個原因在於我們對昭陵的地下結構,構造等等還不清楚,就像我們對秦始皇陵墓不清楚一樣,發掘這樣的帝王陵墓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需要統籌規劃,科學開展工作,很複雜,需要長遠來看。

而且,唐代皇陵中除了李治和武則天的乾陵沒有被盜過,其他都被盜過了。再者,唐皇陵大多依山而建,相比較漢代或者明清皇陵,發掘起來比較麻煩。必定會破壞墓道或者墓室,對陵內文物造成破壞。

唐代是我國古代鼎盛時期,帝王陵墓中必定會有大量珍貴文物,以我國現有的技術水平無法保證這些文物出土以後是否還能儲存下來。就像原本彩繪的兵馬俑一樣 那就太可惜了!!!

5樓:雲祀

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昭陵有陪葬墓180餘座,主要有長孫無忌、程咬金、魏徵、秦瓊、溫彥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齡、孔穎達、李靖、尉遲敬德、長樂公主、韋貴妃等墓,還有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社爾等15人之墓。上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後發掘了徐懋功(李勣)、尉遲敬德、程咬金、張士貴、鄭仁泰、長樂公主、韋貴妃等40餘座陪葬墓,遂建成了佔地面積53畝,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陳列面積2000平方米,綠化面積15000平方米的昭陵博物館。

《新五代史·溫韜傳》:「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而昭陵最固,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

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紙墨、筆跡如新。韜悉取之,遂傳民間。

惟乾陵,風雨不可發。」《舊五代史·溫韜傳》:「唐諸陵在境者悉發。

」《資治通鑑》亦載,「華原賊帥溫韜聚眾,唐帝諸陵發之殆遍。」

乾陵保住不被盜掘之身,要感謝奇異的天象。宋人程大昌《考古編》中稱,「史載溫韜概發唐陵,獨乾陵不可近,近之輒有風雨。」就是說,在盜掘乾陵時,出現了極為反常的天象,狂風驟雨閃,電雷鳴,怕遭報應的溫韜被嚇跑了。

溫韜給中國帝王陵帶來的破壞是災難性的,不可逆轉的,許多珍貴的文物讓其給毀了。所以史學界、考古界都認定,溫韜是中國盜墓史上危險最大的一個盜墓者,有千古之罪。唐太宗李世民死後,把《蘭亭序》等眾多珍貴的名家書畫真跡作為陪葬品,帶進了昭陵。

搞笑的是,不通文墨的溫韜在把一批書畫作品帶出昭陵後,看上的卻不是價值連城的書畫作品,而是裝裱在外的華美綢緞。他讓手下將上面的綢緞全部撕下來,而把作品扔了。史學界推測,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從此不再出現,可能就是讓溫韜給撕毀了。

但讓人不解的是,在溫韜逐一登記的盜得寶物中,卻無此貼。

後世學者抱著一份美好的心願,希望《蘭亭序》在武則天的乾陵內,果真如此,真乃中華文化之大幸。

其實溫韜這個人比較有意思,他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盜墓賊。**時期的孫殿英和他比起來也是小巫見大巫。

其一:溫韜盜陵沒有什麼用於軍費的理由,我想很大一部分是出於對未知事物的一種獵奇心理。

其二:溫韜所盜陵寢之多,堪稱有史記載之最。在他任節度使的七年時間內,唐朝諸帝的18個陵寢竟然被他一一光顧。

(溫韜似乎生下來就是給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煩的。在乾陵之前已經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溫韜和黃巢一樣,他也興動數萬人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風雨大作,人馬一撤,天氣立即轉晴。

溫韜實在想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但他還是沒有再繼續挖下去,遂此絕了念頭。乾陵至此逃過第二劫。)

其三:膽大包天卻又懼怕鬼神。這一條是這個人最有趣地地方。

溫韜盜陵時一般都率領眾兵,在光天化日之下進行。在當時,偷墳掘墓是不赦的大罪,雖然五代時期中國社會動盪不堪,但在老百姓心中卻是難以原諒的。可見,此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盜墓,並將所盜物品編成名冊公諸於世,其膽量之大為令天下所有盜墓者之楷模。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大膽之人,也有被鬼神之說嚇退的時候。在溫韜準備公開挖掘女帝武則天的乾陵時,忽然風雨大作,致使其工程不得已進行,只得改期。可後來每到準備挖掘乾陵時,都會出現風雨交加的天氣,他的下級提醒他,這有可能是鬼神相護的原因。

於是,這個人終於感到了害怕,再也不敢挖掘乾陵了。

從史書上記載的溫韜的生平來看,這是一個狡詐嬗變的人物。他對朝代的更替看的很開,誰的勢力強大一些就依靠誰。不過在動盪的年代這也是不得已的生存之道。

中國的死節之士歷代都層出不窮,只是溫韜不肯做罷了。

溫韜的毀滅,其根源還是他沒有掌握好度。早年盜陵的臭名,嬗變的個性註定為統治者不喜,雖然他有大批的寶藏來打點上下,甚至連後唐莊宗李存勖的皇后劉玉娘都能賄賂,但最終溫韜還是被後唐明宗李嗣源所殺。在當局者的眼裡,他是一個生有反骨的人,今天你能夠反了後梁,明天就能反我後唐。

今天你能盜先唐的陵寢,明天就有可能盜我的陵,這樣的人,在非常時期還有些利用價值,在時局平定後是一定不能讓他生存下去的。

6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技術還不行,有些東西比如絲綢、紙這些玩意兒挖出來一見空氣陽光就成灰了,所以不捨得挖,等將來技術條件提高了之後再挖

當然,盜墓的就不用管這麼多了

7樓:陽城幹部

自從50年代挖了十三陵的定陵,許多文物不知怎麼保護而損壞。從此再不敢挖了,新發現大多是被盜不得不挖的。

8樓:湖東元夏

在國家於50年代挖掘明神宗定陵後造成了巨大損失,***已經規定不準主動挖掘帝王陵寢

國家考古隊為什麼不去挖李世民的墓昭陵呢?裡面肯定有很多寶貝吧?

9樓:蛙家居

不發掘的原因是一方面我國的考古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成熟,發掘出的文物儲存方法不先進;另一個原因在於我們對昭陵的地下結構,構造等等還不清楚。

1、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昭陵有陪葬墓180餘座,主要有長孫無忌、程咬金、魏徵、秦瓊、溫彥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齡、孔穎達、李靖、尉遲敬德、長樂公主、韋貴妃等墓,還有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社爾等15人之墓。

2、唐代皇陵中除了李治和武則天的乾陵沒有被盜過,其他都被盜過了。再者,唐皇陵大多依山而建,相比較漢代或者明清皇陵,發掘起來比較麻煩。必定會破壞墓道或者墓室,對陵內文物造成破壞。

3、唐代是我國古代鼎盛時期,帝王陵墓中必定會有大量珍貴文物,以我國現有的技術水平無法保證這些文物出土以後是否還能儲存下來。就像原本彩繪的兵馬俑一樣 那就太可惜了!!!

10樓:雲綺琴糜笑

現在技術還不行,有些東西比如絲綢、紙這些玩意兒挖出來一見空氣陽光就成灰了,所以不捨得挖,等將來技術條件提高了之後再挖當然,盜墓的就不用管這麼多了

11樓:雲祀

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昭陵有陪葬墓180餘座,主要有長孫無忌、程咬金、魏徵、秦瓊、溫彥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齡、孔穎達、李靖、尉遲敬德、長樂公主、韋貴妃等墓,還有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社爾等15人之墓。上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後發掘了徐懋功(李勣)、尉遲敬德、程咬金、張士貴、鄭仁泰、長樂公主、韋貴妃等40餘座陪葬墓,遂建成了佔地面積53畝,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陳列面積2000平方米,綠化面積15000平方米的昭陵博物館。

《新五代史·溫韜傳》:「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而昭陵最固,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

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紙墨、筆跡如新。韜悉取之,遂傳民間。

惟乾陵,風雨不可發。」《舊五代史·溫韜傳》:「唐諸陵在境者悉發。

」《資治通鑑》亦載,「華原賊帥溫韜聚眾,唐帝諸陵發之殆遍。」

乾陵保住不被盜掘之身,要感謝奇異的天象。宋人程大昌《考古編》中稱,「史載溫韜概發唐陵,獨乾陵不可近,近之輒有風雨。」就是說,在盜掘乾陵時,出現了極為反常的天象,狂風驟雨閃,電雷鳴,怕遭報應的溫韜被嚇跑了。

溫韜給中國帝王陵帶來的破壞是災難性的,不可逆轉的,許多珍貴的文物讓其給毀了。所以史學界、考古界都認定,溫韜是中國盜墓史上危險最大的一個盜墓者,有千古之罪。唐太宗李世民死後,把《蘭亭序》等眾多珍貴的名家書畫真跡作為陪葬品,帶進了昭陵。

搞笑的是,不通文墨的溫韜在把一批書畫作品帶出昭陵後,看上的卻不是價值連城的書畫作品,而是裝裱在外的華美綢緞。他讓手下將上面的綢緞全部撕下來,而把作品扔了。史學界推測,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從此不再出現,可能就是讓溫韜給撕毀了。

但讓人不解的是,在溫韜逐一登記的盜得寶物中,卻無此貼。

後世學者抱著一份美好的心願,希望《蘭亭序》在武則天的乾陵內,果真如此,真乃中華文化之大幸。

其實溫韜這個人比較有意思,他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盜墓賊。**時期的孫殿英和他比起來也是小巫見大巫。

其一:溫韜盜陵沒有什麼用於軍費的理由,我想很大一部分是出於對未知事物的一種獵奇心理。

其二:溫韜所盜陵寢之多,堪稱有史記載之最。在他任節度使的七年時間內,唐朝諸帝的18個陵寢竟然被他一一光顧。

(溫韜似乎生下來就是給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煩的。在乾陵之前已經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溫韜和黃巢一樣,他也興動數萬人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風雨大作,人馬一撤,天氣立即轉晴。

溫韜實在想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但他還是沒有再繼續挖下去,遂此絕了念頭。乾陵至此逃過第二劫。)

其三:膽大包天卻又懼怕鬼神。這一條是這個人最有趣地地方。

溫韜盜陵時一般都率領眾兵,在光天化日之下進行。在當時,偷墳掘墓是不赦的大罪,雖然五代時期中國社會動盪不堪,但在老百姓心中卻是難以原諒的。可見,此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盜墓,並將所盜物品編成名冊公諸於世,其膽量之大為令天下所有盜墓者之楷模。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大膽之人,也有被鬼神之說嚇退的時候。在溫韜準備公開挖掘女帝武則天的乾陵時,忽然風雨大作,致使其工程不得已進行,只得改期。可後來每到準備挖掘乾陵時,都會出現風雨交加的天氣,他的下級提醒他,這有可能是鬼神相護的原因。

於是,這個人終於感到了害怕,再也不敢挖掘乾陵了。

從史書上記載的溫韜的生平來看,這是一個狡詐嬗變的人物。他對朝代的更替看的很開,誰的勢力強大一些就依靠誰。不過在動盪的年代這也是不得已的生存之道。

中國的死節之士歷代都層出不窮,只是溫韜不肯做罷了。

溫韜的毀滅,其根源還是他沒有掌握好度。早年盜陵的臭名,嬗變的個性註定為統治者不喜,雖然他有大批的寶藏來打點上下,甚至連後唐莊宗李存勖的皇后劉玉娘都能賄賂,但最終溫韜還是被後唐明宗李嗣源所殺。在當局者的眼裡,他是一個生有反骨的人,今天你能夠反了後梁,明天就能反我後唐。

今天你能盜先唐的陵寢,明天就有可能盜我的陵,這樣的人,在非常時期還有些利用價值,在時局平定後是一定不能讓他生存下去的。

為什麼考古隊找到古墓的速度比不上盜墓賊

只是盜墓賊先下手了。從 建國至今經歷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應該說現在大部分的文物點 不僅僅是墓葬,還包括遺址等等 的情況都已經被各級文物部門所掌握。對於文物點,國家採取的是保護為主的政策,並不是發現一處就要發掘一處,目前中國的田野考古工作是以配合基礎設施建設的搶救性發掘為主,而主動性發掘只有具有較為重要...

為什麼國家隊的隊服沒有廣告,所有國家的國家隊球衣上為什麼都沒有廣告 足球)

為國家效力是每個球員的榮譽。國家隊的所有開支都是國家足協承擔的,其實就是國家的錢。如果連國家隊都拉贊助,那這個國家夠.窮.的。所謂商業足球都是各俱樂部,俱樂部沒有國家的資助,都是自負盈虧,所以俱樂部為了生存,同時為了球員的開支,就要搞一些商業活動,諸如球隊球衣的廣告 球隊冠名權 電視轉播權等。國家隊...

為什麼有人說英格蘭國家隊就是歐洲的中國隊

都喜歡講究什麼自己的傳統,國情,歷史 同樣,每次打所謂的弱隊,都踢的叫人提心吊膽.即使贏了球,場面表現的非常難看 同樣,喜歡穿白色配紅條的球衣比賽 同樣,腳下技術不是特長,高球身體是強項 同樣,英格蘭是現代足球發源地.中國是古代足球發源地 同樣,都有個聯賽叫 超級 同樣,總被對手戲耍 英格蘭被哥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