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望》王安石《登飛來峰》從風格上講,這兩首詩最大差別是

2021-03-05 11:58:12 字數 3959 閱讀 3638

1樓:冷清秋的梅花

這兩首詩就我理解最大的差別是詩歌的意境和內涵,杜甫《春望》,寫的是作者看到叛軍佔領下的長安城一片狼藉,荒草叢生,人民流離失所,昔日繁華不再的場景,由此場景想到自己顛沛流離,遠離親人的苦悶,主題思想是對戰爭破壞安定生活的控訴,對國家動亂的擔憂和對人民苦難的同情。與他這首詩風格相近的有張養浩的元曲《山坡羊 潼關懷古》。

而王安石的《登飛來峰》則是登臨飛來峰以後,詩人又眼前遼闊的景象所體會到的一種人生境界。「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作者由眼前之境,聯想到人生,只有登臨人生的最高境界才能體會到最美的風景。他創造的是一種哲理化的意境。

與他的這首詩風格相近的是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全是手敲出來的,僅供參考。

2樓:jry月影

唐詩側重於抒情,宋詩講求詩歌的哲理性

杜詩《春望》題雲:「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杜甫的《春望》與王安石《登飛來峰》風格上差別

3樓:梨雲飄雪

唐——杜甫——《春望》——感時傷別,憂國思親

宋——王安石——《登飛來峰》——借景抒懷,登高頓悟

4樓:匿名使用者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本詩主要抒發作者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家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在此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之際,不禁觸景生情,發出深重的憂傷和感慨。

登飛來峰

王安石 宋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只)緣身在最高層。

《登飛來峰》為作者30歲時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杭州,寫下此詩。這首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時年少氣盛,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發抒胸臆,寄託壯懷,可看作萬言書的先聲,實行新法的前奏。

5樓:愛的氣息

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詩。

例: 望嶽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登飛來峰》是一首七言絕句

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銷二喬。

6樓:匿名使用者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比較《望嶽》《登飛來峰》兩首詩歌的異同

7樓:匿名使用者

一首作者是杜甫少時寫的,字裡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

另一首是王安石寫的,借登飛來峰發抒胸臆,寄託壯懷,可看作萬言書的先聲,實行新法的前奏。

8樓:

同樣是寫站得高.看得遠的..

王安石《登飛來峰》中的哲理名句與杜浦的_,_,與王之渙的_,_有異曲同工之妙

9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的「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與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與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有異曲同工之妙。

10樓:匿名使用者

杜浦曾說會當凌絕頂望神洲無盡風采 下聯是什麼

王安石登飛來峰這首詩的意思

11樓:小白家裡小白

釋義(韻譯):

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昇。

不怕浮雲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

釋義(散譯):

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雲的塔,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起。

不怕層層浮雲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登高望遠心胸寬廣。

《登飛來峰》宋代: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飛來山 一作:飛來峰)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只緣 一作:自緣)

12樓:咪浠w眯兮

詩的白話意思是: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昇。不怕浮雲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

原文: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登飛來峰》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的第一句中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

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昇的輝煌景象,表現了詩人朝氣蓬勃,對前途充滿信心。詩的後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雲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詩人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杭州,寫下此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時詩人只有三十歲,正值壯年,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一抒胸臆,表達寬闊情懷,可看作實行新法的前奏。

前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為眼前的利益,應該放眼大局和長遠。在寫作手法上,起句寫飛來峰的地勢,有寫峰上有千尋之塔,足見其高。

此句極寫登臨之高險。承句寫目極之遼遠。

這首詩與一般的登高詩不同。這首詩沒有過多的寫眼前之景,只寫了塔高,重點是寫自己登臨高處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這與王之渙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相似。

前者表現一個政治變革家撥雲見日、**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後者表現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績,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勵之意。

13樓:子墨楊

飛來峰上有一座高塔,聽說雞鳴時分太陽升起,不怕浮雲遮住我的眼睛,因為我在塔的最高層

14樓:

具體意思:

在飛來峰上有一座高八千尺的寶塔,聽說在雞鳴叫時登上這座山峰向遠望去,就可以欣賞到美麗的朝陽.不怕天空中的浮雲遮擋住我的視線,是因為我身在高處,天下的事物我一覽無餘.

《登飛來峰》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15樓:愛

意思: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雲的塔,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起。不怕層層浮雲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登高望遠心胸寬廣。

出自《登飛來峰》

宋代: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2023年12月18日-2023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

」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於《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6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雲的塔,聽說每天雞鳴時分就可以看見旭日升起。不怕層層浮雲遮住我遠眺的視野,自然是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登高望遠,心胸寬廣。

17樓:匿名使用者

飛來峰頂有座高聳立雲的塔

18樓:匿名使用者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19樓:13112弟弟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王安石《登飛來峰》的飛來峰在什麼上

飛來峰在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上。唐宋時其上有應天塔,俗稱塔山。古代傳說此山自琅琊郡東武縣 今山東諸城 飛來,故名。原文 登飛來峰 宋代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賞析 這首的第一句,詩人用 千尋 這一誇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詩的...

《登飛來峰》的原文王安石的《登飛來峰》全文

原文飛來山 峰 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作者王安石 飛來山 峰 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全詩解釋 飛來峰頂聳立著千尋的高塔,聽說塔上雞叫時能看見朝陽升起。不怕浮雲遮住遠望的雙眼,只因為身體站在山的最高峰。1.飛來峰 就是浙江紹興城外...

王安石的登飛來峰的寫作背景登飛來峰的寫作背景

登飛來峰 為王安石30歲時所作。皇佑二年 1050 夏,他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杭州,寫下此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時年少氣盛,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抒發胸臆,寄託壯懷,可看作萬言書的先聲,實行新法的前奏。登飛來峰 宋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