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鄭風溱洧》講了上古時代什麼文化習俗

2021-03-05 11:57:11 字數 5694 閱讀 8130

1樓:匿名使用者

《鄭風·溱洧》就是以鄭國三月上旬的巳日祭土地神"春社"為背景,為我們描繪了鄭地"上巳節"贈花草定情、男女相會、臨水祓禊求子的風俗及其背後表達的文化內涵。

本文首先即針對「鄭風詩說」加以平議,在多角度的分析下,證明此項說法的偏頗;之後以此為前提,進一步**鄭國的地域背景,其開放性對《鄭風》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透過作品本身的直觀,呈現出歌舞歡會,謔詞示愛,直言呼告,讚譽贈答等率直情感,極其自然活潑,有異於其他國風,而此一風格反映在文化意涵上,正是女性自我意識的提升及歷史精神的變遷。

【原文】《鄭風·溱洧》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講義】:

和韓國、日本的朋友相處,彼此之間,總免不了要誇耀自己民族的文化優越性,時常說到的是本國國民的情商與浪漫。韓國的朋友說,每年的初雪,情人之間,無論相隔多遠,都要相聚賞雪的,皚皚白雪是純真情感的最好印證。日本的朋友總是說到櫻花節,每年櫻花盛開的時候,大公司都放假,男男**聚到櫻花樹下,載歌載舞,很多美麗的愛情故事便在這樣的季節裡悄然生長。

山河不驚,歲月靜好,是東方民族溫馨的迷夢。我自然無顏對韓、日朋友吹噓我今日之國民如何如何,但我正告韓、日朋友:這樣的情人節,在我們的先人那裡也是有的。

對於物候的敏感,以及潛在的天人合一的群體意識,是東方民族共有的特徵。

與淵源古老的民間習俗相關的篇章,以鄭,衛,陳三個地區為典型,其中,又因鄭國的社會背景開放(如上章所言),內容也最為活潑生動。細究《鄭風》詩篇,多以男女情愛為主題,其中又以女戀男之情詩為最多,呈現出多種的情感樣貌,主要可分為歌舞歡會,謔詞示愛,直言呼告,讚譽贈答等四種型別,內容及風格獨樹一格,讀來深深打動人心。

古代的勞動人民自春天到夏曆十月為農忙時期,冬天至初春為農閒家居時期,因此,人民的生活節奏在一年十二個月之中,野外生活約佔八個月,家庭生活約佔四個月,而許多活動,風俗習慣以致凝固為一種典禮,節日,也都由此形成。在鄭國的社會風俗中,上巳節(三月初三)便為一非常重要的節日,《太平御覽》引《韓詩章句》雲:「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於兩水上招魂續魄,祓除不祥。

故詩人願與所悅者俱往觀也。」古老的民俗節日,是青年男女能夠無拘無束的遊玩的時刻,更是他們播種愛情,選擇理想伴侶的好機會。上巳節男女歡會的婚俗大多配合社神祭典和臨水祓禊來進行。

高禖神為管理結婚與生子的女神,亦即「大母之神」,在最早時期,是各個部族於母系社會期間所想象的「第一位」女祖;古人認為水是至潔之物,一切疾病可以用水洗掉,因而產生洗滌之俗,此外,由於殷神簡狄「行浴」生子的傳說,祓禊也含有「求子」之義。《周禮·媒氏》中雲:「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奔者不禁。

」在春社活動中,人們可以自由擇配,甚至媾合,此即管子所說的「合獨」,而這種情感的自由解放,充滿歡欣喜樂的春日儀式,原來是振奮心魂的儀禮,招魂續魄,希望求得新生的力量。

上巳求子,戀愛風俗還可以在少數民族中得到印證,劉錫藩《嶺表紀蠻》中說:「廣西鳳山縣山鄉的少數民族,其青年男女,各於正,二,三月之子日,於一定之地點,分為兩隊,各持紅綠色帶結成之圓球,互相接拋,……即為配偶。」其中,「巳」即「子」,在甲骨文及金文中已得到證實,因此三月的子日即為上巳節,其接拋圓球以配對的習俗,正是上巳戀愛的延續;此外,上巳狂歡的風俗在古希臘是祭酒神的狂歡節,在近代日本的很多村落,及現代南太平洋的許多島嶼上,也都曾經或仍然普遍存在著。

在《鄭風》中,《溱洧》所描寫的圖景正反映了鄭國歡度上巳的民間風情: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籲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籲以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中國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樣,將春天認定為體現宇宙萬物的生命力量的季節,即使是重典的周禮意義上的婚姻結合,一般也選擇於春天進行,而民間的男女歡俗也正像春天盛開的鮮花,在兩性關係的締結上獲得實現。由於有這種對春天的認同,風俗獲得了一種理念上的保障,婚戀行為具有了自由的內涵。而當時鄭衛等地,男女在野外自由結合乃是一種風俗,並非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因此無論男邀女,女邀男,都是自然而大方,絕不會引起莫名的驚訝。

全詩寫來極富層次,先寫地點,次寫景物,再寫對話,最後寫人物的動作,從而把一群青年男女節日遊樂的情景和盤托出,其中姑娘直率天真的話語,更烘托盛會歡樂的氣氛,也透露出純樸率真的情誼;在文章的結構上,通過環境的渲染,將對話穿插到敘事寫景之間,使場面活躍,富情節性,充滿生活氣息,結構活潑盎然,情與景會的意趣,更生動的刻劃出男女雜沓,集會歡樂的情況。進一步**鄭國的地域背景,便可發現鄭國受到殷習的影響,民情本較開放,呈現與周禮大異情趣的生活情調,又因地處中原,自古商業發達,交通便利,故社會風尚開通,對傳統禮教,婚姻制度的束縛也較少,此外,由器物來分析,鄭國不僅繼承了西周晚期的文化,還融入了楚文化的因素,而此特色表現在蓮鶴方壺上尤其明顯,呈現出多元文化的樣貌,更富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在此背景的影響下,《鄭風》的情感自然也就較為大膽而率直。青年男女們在上巳節或是農閒時,透過歌舞歡會彼此交流,氣氛活潑熱鬧;女子以反話反說的謔詞表情達意,話中的語氣與嬌嗔模樣,極其生動傳神;此外,姑娘熱切的向情人呼告,形象鮮明,情意更顯深長,而男女之間的稱譽贈答,也同樣表現了對待愛情純真健康的態度。這些情感內容表面看來或許有些無禮,甚至潑辣,但正因其情感的其實流露,毫不矯飾,反倒突顯了深厚的情意,格外具有感染力。

2樓:月舞白狐

上巳節《溱洧》,為先秦時

代鄭地漢族民歌。全詩詩分二章,每章十二句,僅換數字,這種迴環往復的疊章式,是漢族民歌特別是「詩三百」這些古老民歌的常見形式,有一種純樸親切的風味,自不必言。讀這首詩,千萬莫要忽略了其中兩個小小的導具:

「蕑(蘭)」與「勺藥」。憑藉著這兩種芬芳的香草,作品完成了從風俗到愛情的轉換,從自然界的春天到人生的青春的轉換,也完成了從略寫到詳寫的轉換,從「全鏡頭」到「特寫鏡頭」的轉換。要之,蘭草與芍藥,是支撐起全詩結構的兩個支點。

《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3樓:此間逆旅

對歌,類似於現在苗族的對山歌。

《詩經·鄭風·溱洧》講了上古時代的什麼文化習俗?

4樓:匿名使用者

《鄭風·溱洧》就是以鄭國三月上旬的巳日祭土地神"春社"為背景,為我們描繪了鄭地"上巳節"贈花草定情、男女相會、臨水祓禊求子的風俗及其背後表達的文化內涵。

本文首先即針對「鄭風詩說」加以平議,在多角度的分析下,證明此項說法的偏頗;之後以此為前提,進一步**鄭國的地域背景,其開放性對《鄭風》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透過作品本身的直觀,呈現出歌舞歡會,謔詞示愛,直言呼告,讚譽贈答等率直情感,極其自然活潑,有異於其他國風,而此一風格反映在文化意涵上,正是女性自我意識的提升及歷史精神的變遷。

【原文】《鄭風·溱洧》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講義】:

和韓國、日本的朋友相處,彼此之間,總免不了要誇耀自己民族的文化優越性,時常說到的是本國國民的情商與浪漫。韓國的朋友說,每年的初雪,情人之間,無論相隔多遠,都要相聚賞雪的,皚皚白雪是純真情感的最好印證。日本的朋友總是說到櫻花節,每年櫻花盛開的時候,大公司都放假,男男**聚到櫻花樹下,載歌載舞,很多美麗的愛情故事便在這樣的季節裡悄然生長。

山河不驚,歲月靜好,是東方民族溫馨的迷夢。我自然無顏對韓、日朋友吹噓我今日之國民如何如何,但我正告韓、日朋友:這樣的情人節,在我們的先人那裡也是有的。

對於物候的敏感,以及潛在的天人合一的群體意識,是東方民族共有的特徵。

與淵源古老的民間習俗相關的篇章,以鄭,衛,陳三個地區為典型,其中,又因鄭國的社會背景開放(如上章所言),內容也最為活潑生動。細究《鄭風》詩篇,多以男女情愛為主題,其中又以女戀男之情詩為最多,呈現出多種的情感樣貌,主要可分為歌舞歡會,謔詞示愛,直言呼告,讚譽贈答等四種型別,內容及風格獨樹一格,讀來深深打動人心。

古代的勞動人民自春天到夏曆十月為農忙時期,冬天至初春為農閒家居時期,因此,人民的生活節奏在一年十二個月之中,野外生活約佔八個月,家庭生活約佔四個月,而許多活動,風俗習慣以致凝固為一種典禮,節日,也都由此形成。在鄭國的社會風俗中,上巳節(三月初三)便為一非常重要的節日,《太平御覽》引《韓詩章句》雲:「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於兩水上招魂續魄,祓除不祥。

故詩人願與所悅者俱往觀也。」古老的民俗節日,是青年男女能夠無拘無束的遊玩的時刻,更是他們播種愛情,選擇理想伴侶的好機會。上巳節男女歡會的婚俗大多配合社神祭典和臨水祓禊來進行。

高禖神為管理結婚與生子的女神,亦即「大母之神」,在最早時期,是各個部族於母系社會期間所想象的「第一位」女祖;古人認為水是至潔之物,一切疾病可以用水洗掉,因而產生洗滌之俗,此外,由於殷神簡狄「行浴」生子的傳說,祓禊也含有「求子」之義。《周禮·媒氏》中雲:「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奔者不禁。

」在春社活動中,人們可以自由擇配,甚至媾合,此即管子所說的「合獨」,而這種情感的自由解放,充滿歡欣喜樂的春日儀式,原來是振奮心魂的儀禮,招魂續魄,希望求得新生的力量。

上巳求子,戀愛風俗還可以在少數民族中得到印證,劉錫藩《嶺表紀蠻》中說:「廣西鳳山縣山鄉的少數民族,其青年男女,各於正,二,三月之子日,於一定之地點,分為兩隊,各持紅綠色帶結成之圓球,互相接拋,……即為配偶。」其中,「巳」即「子」,在甲骨文及金文中已得到證實,因此三月的子日即為上巳節,其接拋圓球以配對的習俗,正是上巳戀愛的延續;此外,上巳狂歡的風俗在古希臘是祭酒神的狂歡節,在近代日本的很多村落,及現代南太平洋的許多島嶼上,也都曾經或仍然普遍存在著。

在《鄭風》中,《溱洧》所描寫的圖景正反映了鄭國歡度上巳的民間風情: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籲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籲以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中國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樣,將春天認定為體現宇宙萬物的生命力量的季節,即使是重典的周禮意義上的婚姻結合,一般也選擇於春天進行,而民間的男女歡俗也正像春天盛開的鮮花,在兩性關係的締結上獲得實現。由於有這種對春天的認同,風俗獲得了一種理念上的保障,婚戀行為具有了自由的內涵。而當時鄭衛等地,男女在野外自由結合乃是一種風俗,並非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因此無論男邀女,女邀男,都是自然而大方,絕不會引起莫名的驚訝。

全詩寫來極富層次,先寫地點,次寫景物,再寫對話,最後寫人物的動作,從而把一群青年男女節日遊樂的情景和盤托出,其中姑娘直率天真的話語,更烘托盛會歡樂的氣氛,也透露出純樸率真的情誼;在文章的結構上,通過環境的渲染,將對話穿插到敘事寫景之間,使場面活躍,富情節性,充滿生活氣息,結構活潑盎然,情與景會的意趣,更生動的刻劃出男女雜沓,集會歡樂的情況。進一步**鄭國的地域背景,便可發現鄭國受到殷習的影響,民情本較開放,呈現與周禮大異情趣的生活情調,又因地處中原,自古商業發達,交通便利,故社會風尚開通,對傳統禮教,婚姻制度的束縛也較少,此外,由器物來分析,鄭國不僅繼承了西周晚期的文化,還融入了楚文化的因素,而此特色表現在蓮鶴方壺上尤其明顯,呈現出多元文化的樣貌,更富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在此背景的影響下,《鄭風》的情感自然也就較為大膽而率直。青年男女們在上巳節或是農閒時,透過歌舞歡會彼此交流,氣氛活潑熱鬧;女子以反話反說的謔詞表情達意,話中的語氣與嬌嗔模樣,極其生動傳神;此外,姑娘熱切的向情人呼告,形象鮮明,情意更顯深長,而男女之間的稱譽贈答,也同樣表現了對待愛情純真健康的態度。這些情感內容表面看來或許有些無禮,甚至潑辣,但正因其情感的其實流露,毫不矯飾,反倒突顯了深厚的情意,格外具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