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何加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幾點建議

2021-03-05 09:22:18 字數 5308 閱讀 1661

1樓:暗之源

如今的教育,人人重成績,重分數,包括老師,包括家長,也包括同學。所以很少有人重視在中國傳統文化上的教育。在加上跟外國風的人很多,中國本身的傳統文化氛圍也很淡。

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自然不會重視傳統文化。

在這種事情上要教育,應首先改變大環境,將國人,特別是80,90後的目光吸引到傳統文化上來。再影響學生。

如果要圖快的話,我建議將其納入考試範圍,或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只是這樣做可能會適得其反。至於活動,可能會適合一部分人。

畢竟現在的孩子有電腦,有手機,很討厭別人佔用他們的休息時間。放假應該有點作用,只是可能會不大。

2樓:匿名使用者

學生一代非常重要,總會忙目的跟誰國外節日。應該在課本文章大力爭加與節日相關的人或事,最好放到節日當天講演,並爭加節日相關活動。設定條文歸定:

如學校在節日期間,老師學生在一起過節,如中秋假日可以實行延放。當天不放假老師與同學共過,或者放假學生歸來後一同過。市,區,縣,村,必須節日當天舉行節日相觀的活動。

並大力把群眾聯絡起來。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加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幾點思考

3樓:匿名使用者

看這篇**

一、中學歷史教育存在的問題

歷史學作為一門修身和認知社會的學科,是一種長期的、含蓄的、意識導向型的學科,其主要作用是提高人們思想境界和認識社會現實進行科學決策,但是這需要一個較長的形成過程,不像數理化等工具學科在提高人的技能方面,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在功利主義的驅使下,我國社會在人才的選拔考試中,絕大多數不考查被選拔者的歷史水平,這在客觀上強化了「讀史無用論」。 在歷史教改存中也還存有種種誤區。

當前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仍然是「人才」,而首先不是「人」,考分和升學自然成為學校的首要目標,考試成績成為衡量教學效果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尺度。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下,如果不經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歷史教育的這種應試性很難改變。

二、何謂中國傳統文化

「文」、「化」這兩個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就出現了。《說文》:「文,錯畫也。

」王筠注:「錯者,交錯也。錯而畫之,乃成文也。

」「匕,變也,從倒人。」甲骨文(化),從人一正一倒,有倒人為正,二人相順不背之意。即變正相順,含有教化的意思。

文化構成一詞,見於西漢劉向《說苑.指武》:「聖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後武力。

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這裡的「文化」是指與「武力」相對的文治教化。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以華夏民族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包括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

三、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1)源遠流長。

中國文化與歐洲文化相比,「第一就時間綿延上講,中國是由一個人自始至終老在作長距離的跑,而歐洲是由多人接力跑。第二,就空間來說,歐洲文化,起自希臘、雅典,由這個文化中心,向四周發散。後來希臘衰微,羅馬代興,文化中心便由希臘搬到羅馬,由羅馬再向四周發散。

……所以西方文化,常有由一箇中心向各方發散的形態,而且這些文化中心,又常是由這一處傳到那一處。這種情景,連帶會發生一種現象,就是常有文化中斷的現象。」(錢穆《國史新論》「中國傳統之演進」)

(2)博大精深。

比如學術上有先秦諸子百家、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考據學等,都形成完整的體系。尤其是儒、墨、道、法四傢俱有世界影響。詩歌創作上,周代就有了《詩經》,後來有了《楚辭》,以後有兩漢樂府、唐詩、宋詞、元曲遞相繼承,不斷創新。

**方面,六朝志怪、唐人傳奇、宋元話本,明清出現的《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金瓶梅》、《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戲曲方面,王實甫的《西廂記》、馬致遠的《漢宮秋》、白樸的《牆頭馬上》、鄭光祖的《倩女還魂》、湯顯祖的《牡丹亭》、洪昇《長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等。尤其是關漢卿一生寫了雜劇63種,比寫過36個劇本被稱為世界大戲劇家的莎士比亞還要早300年。

繪畫方面有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唐代閻立本《步輦圖》、吳道子《送子天王圖》、韓滉《五牛圖》、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等稀世珍品。雕塑方面有云岡、龍門、敦煌等石窟雕刻。有秦始皇兵馬俑。

書法方面,有東晉「書聖」王羲之、唐初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家」,「草聖」張旭、創立顏體的顏真卿、柳體的柳公權。宋代的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宋徽宗首創「瘦金體」,元代趙孟頫、清代傅山等。

(3)影響深遠。

早在周代,商朝王族箕子率領5000族人避居朝鮮,隨同帶去詩書禮樂、百工技藝。隨後在西漢時期,張騫通西域,開闢了一條通往西域的商路,我國的絲綢、生鐵煉鑄技術以及農產品、手工業品,便沿著這條商路源源不斷運往西亞和歐洲各地。之後,四大發明也通過阿拉伯人逐漸傳到歐洲,對歐洲的工業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明代鄭和七下西洋,開闢海上絲綢之路,我國特產瓷器、茶葉、草藥等不斷輸往南洋、南亞和非洲國家。日本與中國交往,始於東漢初,大規模輸入文化在公元四至五世紀。日本的文字則是在東漢中國文字輸入後,被日本仿效和利用的。

唐代日本先後派120多名留學生和學問僧來我國,全面學習中國文化,回去傳播使用。越南、緬甸、柬埔寨、泰國等也受我國古代文化影響很深。迄今在世界各國大都市中建立的「唐人街」仍能反映中國文化的影響。

四、中學歷史教學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 以經典誦讀為先導。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千百年來儘管經歷了封建社會的千錘百煉,但傳統美德依然流傳至今,並散發著無人能及的獨特魅力,也正是這樣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打造了國人「忠勤,仁義,厚德,睿智」的優秀品質。

為了更好地加強中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中學歷史教學可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分別佈置經典誦讀內容。從《論語》、《三字經》,到《千字文》、唐詩、宋詞,到古代散文、名人名言等等。要求學生

4樓:暮靜雨

當今世界,文化實力日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凝聚力及創造力越來越依賴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由此可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加強,有利於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如何在新形勢下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5樓:彩霞滿天光

2023年3月,教育部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就如何加強新形勢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出了規劃和指導。《綱要》不僅就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問題給予說明和強調,並且從多個角度和層次具體指示了落實和推進傳統文化教育的方法,其中一些創新性、改革性的做法,使得此番教育改革呈現出一些令人期待的亮點。

首先,《綱要》指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夢的落腳點。《綱要》第一條指出:「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引導青少年學生更加全面準確地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認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未來中國將在世界舞臺上站到一個怎樣的高度,取決於當下學生們的成長軌跡,只有深入瞭解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青少年學生才會形成中華文化的自覺自信、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這一教育改革新方向,就是給「中國夢」這個巨集大的目標找到一個腳踏實地的出發點、一條嘗試的道路。

其次,《綱要》還有助於推動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綱要》第七條強調:「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以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為重點,著力完善青少年學生的道德品質,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養。

」另外,在對具體推進措施和課程安排的敘述中,提出「充分發揮中小學德育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作用」,嘗試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生道德水平及人格的培養過程中,用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積極影響學生價值觀的塑造。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強烈責任感,包含著人與人之間以仁愛相處的哲學,包含著對個人「正心誠意」、「修身齊家」的道德與行為要求,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孕育著和諧社會價值體系,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一定積極意義。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與道德和人格培養緊密結合,引導青少年學生立足於優秀傳統文化,將時代精神、現代氣息融入其中,形成愛國、處世、修身三個層次的價值觀念,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再次,《綱要》還體現了傳統文化教育推進方式的豐富多元。從臨摹名家書法、詩文經典理解體會等課堂教學方法中,可以看到國家對於學生能夠真正體驗並掌握傳統文化的希望;從努力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師資水平和發揮家庭的作用、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路教育平臺等一系列措施中,可以看到國家倡導將學校、家庭、社會這些不同的社會化場所整合起來,共同完成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任務;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升學考試中的比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實施進行評估和督導等舉措,也體現了國家推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決心和力度。此外,國家還充分調動各方資源,鼓勵民間藝人等參與教學,利用博物館、紀念館、遺址等公共文化機構,配合以新聞出版廣電等部門,利用研究機構科研力量,全面落實和保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推進與實施。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教育改革前進的道路上,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也將會遇到一些困難。

首先,師資隊伍建設將成為巨大挑戰。作為學校教學的主體,教師們為達到能夠教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必然要經過相應的教育培訓和技能學習。以《綱要》中對於學生理解漢字的要求為例,小學低年級要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高年級要理解漢字的文化含義、體會漢字優美的結構藝術,如果想在這個過程中達到更高的文化和審美要求,就需要語文老師有優秀的手寫板書、對漢字的造字和發音方法的瞭解、能夠深入淺出講解文字內涵的教學功力,這對於很多教師來說必須經過培訓與學習才能做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從各個學科層面進行滲透式教育,新開設的課程對於專業教師的需求自不必說,僅一門書法課程,想要在全國初等教育中普及,所需要的有書法功底的教師數量便是一個較大的難題。同時,還要在德育、語文、歷史、藝術、體育、地理等已有課程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和比重,當然也需要教師們進行新一輪學習和準備。無論是教師們學習新知識、熟悉新教材的準備難度,還是最終落實到課堂中的教學效果問題,都將是傳統文化教學必須要面對的難題。

因此,僅僅培養一定數量的名師、骨幹教師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嘗試從廣大師範院校和教育專業學生的課程入手,從教師隊伍形成的一線陣地開始改革,強化其文化素養、知識底蘊。

其次,考察方式需要推陳出新。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考、高考內容中的比重,能夠加強學校、學生和家長對於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達到促進落實的效果,這一點不可否認。但是,究竟採用何種考察方式,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試驗。

如果僅增加傳統文化在卷面考試內的比重,如在語文試卷上提高古詩默寫、詩詞理解、文言文翻譯等題目的比重,可能會使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受應試考試模式的影響,更偏重於通過記誦、提高答題技巧等方式實現,或依靠大量練習便可以掌握正確回答的方法,這樣就失去了本來應有的促進效果。因此,需要在考察方式上進行創新,使得這種方式能夠檢測出文學、歷史、藝術等多方面的綜合素養和文化積累,以有效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效果評估和監測,並推動教學內容的進一步更新。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美德的好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哪些

有道德的優良傳統如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的整體主義思想。勤勞勇敢,酷愛自由的民族精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有哪些 樓上的說的挺詳細的。優秀傳統文化再補充個家譜家文化。詳情瞭解 www。jp5000.com 百姓通譜網奧。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你好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哪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哪些?1 中國結。中國結是一種手工編織工藝品,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漢族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它原本是由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後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再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藝。2 京戲臉譜。中國京劇臉譜藝術是廣大戲曲愛好者的非常喜愛的藝術門類,在國內外流行的範圍相當廣泛,已經被...

中國傳統文化戲劇,關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戲曲

太多了,基本知道的有京劇 崑劇 粵劇 滬劇 越劇 黃梅戲 皮影戲 淮劇等等還是非常多的。1按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分為話劇,歌劇,舞劇。2按劇情繁簡和結構分為獨幕劇和多幕劇。3按題村所反映的時代分為歷史劇和現代劇。4按矛盾衝突的性質分為悲劇,喜劇,正劇。關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戲曲 1 崑曲 崑曲,又稱 崑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