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政策對中國農村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2021-03-05 09:22:17 字數 4707 閱讀 5360

1樓:戀勞

土地改革政策對中國農村經濟的影響要分時間段分析:

(一)1949~2023年的土地制度:土地改革與互助合作

舊中國土地佔有的極不合理以及封建高額地租使得舊中國農業生產效率極低,農民的生活水平處於極度低下的狀況。要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必須突破這兩限制條件,要麼平均地權,要麼降低地租,要麼兩者兼而有之。

因此,在2023年到2023年間,中國繼續了之前在全國開展的土地改革具有顯著的經濟意義,在以手工勞動為主的傳統農業裡,實現「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能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農民無償分得土地和生產資料,成為土地的主人,實現了農民土地所有制。這次土改極大地解放了長期被封建制度束縛的生產力,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土地生產關係的變革,極大地釋放出了制度潛能,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農業生產得到迅速發展。

凡是有利必有弊,隨著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這種分散落後的小農經濟的侷限性就突現出來了。以戶為生產單位的分散個體經營,力量相當薄弱,積累率低。有的地方甚至連簡單的再生產都難以維持,根本無法抵禦農業生產過程中遭遇的各種自然災害,更沒有能力採用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和技術,以及進行必要的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化生產和農業現代化難以進行。

農民的生產生活難以維繫。同時中國的社會性質也需要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的實現土地的公有,這也就要求一個新的制度安排取代舊的制度安排。

(二)1956~2023年的土地制度:集體所有、統一經營

從2023年土地農民私有轉為高階社集體所有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是黨領導中國農民確立「勞動群眾集體所有,集體統一經營」農村土地政策的時期,在這個期間,農村土地政策從「農民個體所有,統一經營」向「勞動群體集體所有,集體經營」演變,最終發展成了「勞動群眾集體所有,集體統一經營」的「一大二公」、「一平二調」的農民公社土地政策。這個演變既反映了中國在走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選擇土地集體化、公有制的歷史必然,又體現了中共脫離生產力水平追求生產關係變革導致的農村土地政策演變的盲目性。

土地由私有向公有的轉變是歷史的必然選擇,這個無可厚非。但是由於這個階段中許多問題未能按照實事求是的態度進行操作,導致了中國農村經濟的災難。人民公社化運動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造成嚴重的經濟困難。

再加上這一時期的 大躍進運動、大鍊鋼鐵,對於土地的破壞相當嚴重,造成了土地經濟關係的嚴重扭曲,農業生產的嚴重滑坡。

(三)1979~今的土地制度:家庭承包經營與集體統一經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農村實現了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的農村土地政策。這項政策正經歷了逐漸確立階段,現正處於「長期穩定和不斷完善」階段。2023年秋~2023年冬,國家開始推行定額包產責任制,不許包產到戶包乾到戶;而2023年春~2023年底,國家普及責任制,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迅速發展;2023年春~2023年底,國家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推行至今對我國農村的經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農村貧窮落後的面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中共農村政策的基石,必須保持長期穩定。 1978-2023年我國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8.98% ,其中種植業年均遞增6.61% ,這在建國以來農村經濟發展史上是罕見的。

學者文貫中使用供給函式方法估算出,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使農業生產率增長31% ,使農業總產出增長5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對我國農村經濟有著巨大的影響。是我國農地制度變革中的重大成就。

2樓:戀唐一生

中國農村經濟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基本經驗與政策集合

緊急求救:土地改革不久,為什麼要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引導農民走集體化道路

3樓:夏令才

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是把過渡時期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小農經濟,改造成為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發展農業生產,改變農村十分落後的狀況。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生產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一方面,工業所需的商品糧食和相當一部分工業原料,依靠農業提供;另一方面,個體農業的分散性和經濟力量的薄弱,妨礙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農民普遍較低的購買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業品的市場。另外,農村自發的資本主義趨勢和兩極分化現象,在土改基本完成後越來越明顯。

通過農村合作化,實現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將農民個體私有制改造為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成為一項迫切任務。糧、棉、油統購統銷政策的實行和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事業的開展,為全面推進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我國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堅持自願互利原則和穩步前進方針,採取典型示範、逐步推廣的辦法,並在實踐中摸索出互助組(全稱「農業生產互助組」,中國勞動農民在個體經濟基礎上組織的、帶有社會主義萌芽性質的集體勞動組織。是中國農村由個體經濟向社會主義集體經濟過渡的初級形式。其特點是,由幾戶或十幾戶農民,按照自願互利原則組織起來,共同勞動,換工互助,以解決組員間缺少勞力、耕畜和農具的困難。

土地、耕畜、農具等生產資料仍歸農民私有。互助組通常分臨時互助組和常年互助組兩類——① 初級社(全稱「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中國農民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建立的半社會主義性質的集體經濟組織。是中國農村經濟由個體經濟轉變為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過渡形式。

初級社一般是在互助組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特點是:按照自願互利原則,社員將私有土地、耕畜、大型農具等主要生產資料交社統一經營和使用,由社按照質量和數量給予適當的土地分紅和其他生產資料的報酬;初級社在社員分工和協作的基礎上統一組織集體勞動;產品由社統一分配,社員除土地分紅和其他生產資料的報酬外,主要是根據按勞分配的原則取得勞動報酬。

初級社部分地改變了私有制。② 高階社(全稱「高階農業生產合作社」,在初級社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的社會主義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其特點是:

取消了土地報酬,將社員私有的土地無代價地轉歸集體所有;耕畜、大型農具按照自願互利原則折價歸社;實現了土地、耕畜、大型農具等主要生產資料的公有化。高階社在計劃分工和協作的基礎上組織社員集體勞動。勞動產品由社統一分配,除交納農業稅,完成國家統購任務,扣除生產費、公積金、公益金以外,所餘部分根根據按勞分配原則,採取勞動分工的形式進行分配。

③ 等由低階到高階的合作社形式。整個改造過程,自2023年新中國成立時起,到2023年底結束,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23年10月至2023年,以辦互助組為主,同時試辦初級形式的農業合作社。

2023年9月,中共**召開第一次農業互助合作會議,討論通過《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草案)》,於12月15日頒佈執行。決議草案規定,發展互助合作運動,必須貫徹自願互利原則,採取典型示範、逐步推廣的辦法;規定農民互助合作的三種主要形式,即臨時互助組、常年互助組和農業生產合作社(簡稱初級社)。到2023年底,全國農業互助合作組織發展到800萬餘個,參加農戶4536萬戶,佔全國總農戶的40%。

各地試辦初級社3600餘個。

2023年4月3日,中共**農村工作部召開第一次全國農村工作會議,闡述 「穩步前進」的方針。12月16日,中共**通過《關於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確定積極領導、穩步前進方針。決議進一步指明瞭引導農民經過互助組,到初級社,再到高階社的正確道路。

此後,農業合作社從試辦進入發展階段。

第二階段:2023年至2023年底,初級社在全國普遍建立和發展。

《關於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公佈後,到2023年春,農業生產合作社發展到9萬個,比原來增長近7倍。同年秋,初級社已經發展到10萬個。10月**農村工作部召開全國第四次互助合作會議,決定2023年將合作社發展到60萬個。

到2023年1月,合作社就達到了48萬個,已大大超過原定全年發展計劃。為此1月10日,中共**發出《關於整頓和鞏固農業合作社的通知》,要求各地停止發展,集中力量進行鞏固,在少數地區進行收縮。3月上旬,***提出 「停、縮、發」的三字方針,即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停止發展、實行收縮和適當發展。

但合作社數量仍在急劇增長,到4月,合作社發展到67萬個。

農村工作部4月下旬召開全國第三次農村工作會議,會後各地進行合作社整頓和鞏固工作。結果,全國原有67萬個合作社,經過整頓,縮掉2萬個,剩下65萬個。

當年夏季,由於對農業合作化形勢的看法不同,在黨的內部引發了關於農業合作化發展速度問題的一場爭論。7月31日,***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作《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 系統闡述了農業合作化的理論、方針和原則,並對合作化的速度提出新的要求。但在報告中,錯誤地指責由***主持的**農村工作部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是站在群眾運動後面指手畫腳的「小腳女人」,將正常的黨內爭論說成是兩條路線的分歧。

此後,農業合作化運動加速發展,出現了高潮。

10月4日至11日召開中共七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要求到2023年春在全國大多數地方基本上普及初級社,實現半社會主義合作化。到2023年底,全國初級社已發展109.5萬個,入社農戶7545萬戶;高階社也在2023年下半年由500個猛增到1.

7萬個。

第三階段:2023年初至2023年底,高階社迅猛發展及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2023年1月,在初級社基本普及的形勢下,全國開始由辦初級社為主轉入辦高階社為主的階段。高階社迅猛發展,6月底發展到30萬個,加入高階社農戶達7600萬戶。到2023年底,高階社達到54萬個,入高階社農戶達10742.

2萬戶,佔農戶總數的87.8%。至此,全國提前實現了農業合作化,我國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我國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在總體上是成功的。它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為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鞏固了工農聯盟。從2023年到2023年,全國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4.

8%。改造過程出現要求過急、改變太快、工作過粗和形式過於簡單劃一的問題,畢竟是屬於實際工作中的偏差。我國農業必須走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方向是正確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功績必須肯定。

中國農村改革是指什麼

1 農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廢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統分結合 內雙層經營的新型容集體所有制。之後,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為從土地上轉移出來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出路,為提高農民收入 為促進工業和整個經濟的改革和發展,開闢了一條新路。2 認為中國農業改革和發展,從長遠的觀點來看,要有兩個飛躍。第...

2023年土地改革給農村帶來的變化是什麼

1953年進行的是農業抄社會主義改造 雖然是野蠻的消滅地主,富農 其中有許多是冤假錯的 但是廣大農民還是獲得了土地,而且是農民所有制,土地的什麼權力統歸於人民 這點很重要。臺灣的 耕者有其田 就學習了土地改革 農業合作社運動後,土地的所有制就變了,變成 國家 的了 新中國成立以後所進行的土地改革徹底...

農村土地改革是又要重新分地嗎那以後還重新分地嗎

來農村土地改革不會重新分源田地。bai 中共 關於du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zhi重大問題的dao決定 該檔案由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該檔案中指出,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 出租 互換 轉讓 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檔案提到,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