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是什麼?你的見解是什麼

2021-03-05 09:21:37 字數 4708 閱讀 2316

1樓:股神教父

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一個全新的理論體系,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其內涵與特徵也引起了全球範圍的廣泛關注和**。各個學科從各自的角度對可持續發展進行了不同的闡述,至今尚未形成比較一致的定義和公認的理論模式。儘管如此,其基本含義和思想內涵卻是相一致的。

一、可持續發展的定義

(一)布倫特蘭的可持續發展定義

《我們共同的未來》是這樣定義可持續發展的:「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這一概念在2023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第15屆理事會通過的《關於可持續發展的宣告》中得到接受和認同。

即可持續發展係指滿足當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孫後代滿足其需要之能力的發展,而且絕不包含侵犯國家主權的含義。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理事會認為,可持續發展涉及國內合作和跨越國界的合作。可持續發展意味著國家內和國際間的公平,意味著要有一種支援性的國際經濟環境,從而導致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持續經濟增長與發展,這對於環境的良好管理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可持續發展還意味著維護、合理使用並且加強自然資源基礎,這種基礎支撐著生態環境的良性迴圈及經濟增長。此外,可持續發展表明在發展計劃和政策中納入對環境的關注與考慮,而不代表在援助或發展資助方面的一種新形式的附加條件。以上論述,包括了兩個重要概念,一是人類要發展,要滿足人類的發展需求;二是不能損害自然界支援當代人和後代人的生存能力。

(二)幾種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續發展定義

1.著重於自然屬性的定義

可持續性的概念源於生態學,即所謂「生態持續性」(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它主要指自然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程度間的平衡。國際自然保護同盟(iu**)2023年對可持續性的定義是「可持續地使用,是指在其可再生能力(速度)的範圍內使用一種有機生態系統或其他可再生資源」。

同年,國際生態學聯合會(intecol)和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iubs)進一步**了可持續發展的自然屬性。他們將可持續發展定義為「保護和加強環境系統的生產更新能力」。即可持續發展是不超越環境系統再生能力的發展。

此外,從自然屬性方面定義的另一種代表是從生物圈概念出發,即認為可持續發展是尋求一種最佳的生態系統以支援生態的完整性和人類願望的實現,使人類的生存環境得以持續。

2.著重於社會屬性的定義

2023年,由世界自然保護同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野生生物**會共同發表了《保護地球——可持續生存戰略》( caring for the earth: a strategy forsustainable living)。其中提出的可持續發展定義是:

「在生存不超出維持生態系統涵容能力的情況下,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並進而提出了可持續生存的9條基本原則。這9條基本原則既強調了人類的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要與地球承載能力保持平衡,保護地球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樣性,又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和130個行動方案。報告還著重論述了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標是人類社會的進步,即改善人類生活質量,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

報告認為,各國可以根據自己的國情制定各自的發展目標。但是,真正的發展必須包括提高人類健康水平,改善人類生活質量,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必須創造一個保障人們平等、自由、人權的發展環境。

3.著重於經濟屬性的定義

這類定義均把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看成是經濟發展。當然,這裡的經濟發展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而是不降低環境質量和不破壞世界自然資源基礎的經濟發展。在《經濟、自然資源、不足和發展》中,作者巴比爾(edward b. barbier)把可持續發展定義為:

「在保護自然資源的質量和其所提供服務的前提下,使經濟發展的淨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普朗克(pronk)和哈克(hag)在2023年為可持續發展所作的定義是:「為全世界而不是為少數人的特權所提供公平機會的經濟增長,不進一步消耗自然資源的絕對量和涵容能力」。

英國經濟學家皮爾斯(pearce)和沃福德(warford)在2023年合著的《世界末日》一書中,提出了以經濟學語言表達的可持續發展定義:「當發展能夠保證當代人的福利增加時,也不應使後代人的福利減少」。而經濟學家科斯坦薩(costanza)等人則認為,可持續發展是能夠無限期地持續下去——而不會降低包括各種「自然資本」存量(量和質)在內的整個資本存量的消費數量。

他們還進一步定義:「可持續發展是動態的人類經濟系統與更為動態的,但在正常條件下變動卻很緩慢的生態系統之間的一種關係。這種關係意味著,人類的生存能夠無限期地持續,人類個體能夠處於全盛狀態,人類文化能夠發展,但這種關係也意味著人類活動的影響保持在某些限度之內,以免破壞生態學上的生存支援系統的多樣性、複雜性和基本功能。

」4.著重於科技屬性的定義

這主要是從技術選擇的角度擴充套件了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傾向這一定義的學者認為:「可持續發展就是轉向更清潔、更有效的技術,儘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閉式』的工藝方法,儘可能減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資源的消耗。」還有的學者提出:

「可持續發展就是建立極少產生廢料和汙染物的工藝或技術系統」。他們認為汙染並不是工業活動不可避免的結果,而是技術水平差、效率低的表現。他們主張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進行技術合作,縮短技術差距,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生產能力。

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思想

可持續發展是一個涉及經濟、社會、文化、技術及自然環境的綜合概念。它是一種立足於環境和自然資源角度提出的關於人類長期發展的戰略和模式。這並不是一般意義上所指的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連續,而是特別強調環境承載能力和資源的永續利用對發展程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它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可持續發展鼓勵經濟增長

它強調經濟增長的必要性,必須通過經濟增長提高當代人福利水平,增強國家實力和社會財富。但可持續發展不僅要重視經濟增長的數量,更要追求經濟增長的質量。這就是說經濟發展包括數量增長和質量提高兩部分。

數量的增長是有限的,而依靠科學技術進步,提高經濟活動中的效益和質量,採取科學的經濟增長方式才是可持續的。因此,可持續發展要求重新審視如何實現經濟增長。要達到具有可持續意義的經濟增長,必須審計使用能源和原料的方式,改變傳統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汙染」為特徵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實施清潔生產和文明消費,從而減少每單位經濟活動造成的環境壓力。

環境退化的原因產生於經濟活動,其解決的辦法也必須依靠於經濟過程。

(二)可持續發展的標誌是資源的永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經濟和社會發展不能超越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可持續發展以自然資源為基礎,同生態環境相協調。它要求在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和保護環境、資源永續利用的條件下,進行經濟建設、保證以可持續的方式使用自然資源和環境成本,使人類的發展控制在地球的承載力之內。

可持續發展強調發展是有限制條件的,沒有限制就沒有可持續發展。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使自然資源的耗竭速率低於資源的再生速率,必須通過轉變發展模式,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如果經濟決策中能夠將環境影響全面系統地考慮進去,這一目的是能夠達到的。

但如果處理不當,環境退化和資源破壞的成本就非常巨大,甚至會抵消經濟增長的成果而適得其反。

(三)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謀求社會的全面進步

發展不僅僅是經濟問題,單純追求產值的經濟增長不能體現發展的內涵。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認為,世界各國的發展階段和發展目標可以不同,但發展的本質應當包括改善人類生活質量,提高人類健康水平,創造一個保障人們平等、自由、教育和免受暴力的社會環境。這就是說,在人類可持續發展系統中,經濟發展是基礎,自然生態保護是條件,社會進步才是目的。

而這三者又是一個相互影響的綜合體,只要社會在每一個時間段內都能保持與經濟、資源和環境的協調,這個社會就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顯然,在新的世紀裡,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是以人為本的自然—經濟—社會複合系統的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

三、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

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就其社會觀而言,主張公平分配,既滿足當代人又滿足後代人的基本需求;就其經濟觀而言,主張建立在保護地球自然系統基礎上的持續經濟發展;就其自然觀而言,主張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從中所體現的基本原則有:

(一)公平性原則

所謂公平是指機會選擇的平等性。可持續發展的公平性原則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內之間的橫向公平。

可持續發展要滿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給他們機會以滿足他們要求過美好生活的願望。當今世界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的狀況完全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因此,要給世界各國以公平的發展權、公平的資源使用權,要在可持續發展的程序中消除貧困。

各國擁有按其本國的環境與發展政策開發本國自然資源的主權,並負有確保在其管轄範圍內或在其控制下的活動,不致損害其他國家或在各國管理範圍以外地區的環境責任。二是代際間的公平即世代的縱向公平。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當代人不能因為自己的發展與需求而損害後代人滿足其發展需求的條件——自然資源與環境,要給後代人以公平利用自然資源的權利。

(二)持續性原則

可持續發展有著許多制約因素,其主要限制因素是資源與環境。資源與環境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和條件,離開了這一基礎和條件,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就無從談起。因此,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人類發展必須以不損害支援地球生命的大氣、水、土壤、生物等自然條件為前提,必須充分考慮資源的臨界性,必須適應資源與環境的承載能力。換言之,人類在經濟社會的發展程序中,需要根據持續性原則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確定自身的消耗標準,而不是盲目地、過度地生產、消費。

(三)共同性原則

可持續發展關係到全球的發展。儘管不同國家的歷史、經濟、文化和發展水平不同,可持續發展的具體目標、政策和實施步驟也各有差異,但是,公平性和可持續性則是一致的。並且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總目標,必須爭取全球共同的配合行動。

這是由地球整體性和相互依存性所決定的。因此,致力於達成既尊重各方的利益,又保護全球環境與發展體系的國際協定至關重要。正如《我們共同的未來》中寫的「今天我們最緊迫的任務也許是要說服各國,認識回到多邊主義的必要性」,「進一步發展共同的認識和共同的責任感,是這個**的世界十分需要的。

」這就是說,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是人類要共同促進自身之間、自身與自然之間的協調,這是人類共同的道義和責任。

可持續發展的內涵以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是什麼

內涵 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稱為可持續發展。對策 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遵循基本原則 公平性原則 階段性原則 持續性原則 共同性原則 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是什麼?包括些什麼?可持續發展是指 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其中包括...

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有什麼區別

從經營業績 定義bai的拓展和的環境du責任兩方面論述 zhi了dao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影響版經營業績的重要內權容之一.並論述了技術創新 產品創新 管理創新等因素如何影響創新能力,以及的資源利用狀況 汙染治理情況等因素如何影響的環保能力 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包括哪些方面 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主要有創新可持...

可持續發展的三原則可持續發展的三原則分別是什麼?其含義是什麼?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是四條啊!1.公平性原則 涉及資源分配上的 代際 和 代內 公平的關係2.持續性原則 涉及資源環境的開發利用中的 度 或 承載力 的關係3.共同性原則 涉及跨國界的環境問題解決中需要國家之間的 合作 或 協議 4.階段性原則 涉及發展中和發達國家的目標或責任的差別 公平性原則,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