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意義有哪些

2021-03-05 09:21:37 字數 5579 閱讀 3277

1樓:匿名使用者

一、民生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

民生問題既是個人及家庭的生計問題,又是直接影響國家發展進步的根本問題;不僅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且影響到整個國家改革發展的大局。當前,我國正面臨著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是積極化解和應對各種社會矛盾的重要時期。關注民生,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前提是民生為先。

第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線是民生為根。

第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指向是民生為重。

第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尺度是民生為準。

二、民生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導價值觀

構建和諧社會,必然要求確立與之相適應的先進的價值導向。民生為本凝結著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歷史觀和價值觀,它既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價值觀的集中體現,也是黨引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主導價值觀。

第一,堅持民生為本的價值導向,才能把黨的執政為民的政治目標落實到實處。執政為民是共產黨執政的最**值,是我們黨在執政活動中形成並推崇的政治信念和奉行的政治目標。以人為本、民生為本強調把執政為民原則全面地貫徹到各個方面,切實體現一切發展都必須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二,堅持民生為本的價值導向,才能凝聚民族振興的合力。和諧與合力有著必然的聯絡,和諧才能凝聚合力,合力才能興邦。當代中國社會轉型中的社會利益多樣化局面,既帶來整個社會的生機與活力,也帶來社會利益關係的分化、矛盾與衝突,影響了「合力」作用的充分發揮。

第三,堅持民生為本的價值導向,才能確保經濟社會發展納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堅持民生為本的價值導向,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從如何有利於人的生命健康、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提高,有利於生存和發展的視角尋求和諧發展的路徑。

總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民生為本是以人為本最本質的規定。堅持以人為本,其根本要求在於堅持民生為本。民生為本,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旋律。

2樓:完娟居晴波

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佈局,並強調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快推進社會建設,這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認識、新概括,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具有重大意義。

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關於社會主義本質這一科學和精闢的論述,體現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統一,既要求大大發展生產力,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質基礎,又要求不斷完善生產關係和分配關係,使全體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我們黨關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每一步都把經濟發展的目標同改善人民生活和促進社會進步的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作出統一部署。著力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生活、生產和生命安全問題,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益,努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強調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快推進社會建設,這是我們黨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徵的集中體現,也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部署,反映了全體人民的共同願望。

體現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只有抓住機遇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推動社會全面進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離開發展,一切無從談起。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學發展觀要求發展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兼顧和協調好改革發展程序中的各種利益關係,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

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建設,推動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體現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抓住了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關鍵,抓住瞭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和影響社會和諧安定問題的關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同時又是十分重要而緊迫的工作。

其基本要求,就是要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就是要擴大公共服務,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是要理順分配關係,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處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關係;就是要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維護社會安定團結。這樣,才能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萬眾一心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體現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十六大以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取得了重要進展,但也面臨不少問題,突出的是: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司法和社會治安等方面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部分低收入群眾生活比較困難。

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就會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同時,人民群眾在新的發展階段,期待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對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生活環境以及個人全面發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社會的公共需求快速增長,也更加需要加快社會事業發展。要完成這樣的歷史任務,就必須堅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協調發展,缺少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很難實現建成全面的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目標。

為什麼說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是當前和今後

3樓:abababc糖糖

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生活、生產和生命安全問題,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權益,使人民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是黨和**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是最終衡量黨和**工作的根本標準,也是評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水平的根本標準。

人民群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動力。只有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才能獲得最廣泛、最可靠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才能真正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徵的集中體現。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內容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源泉。我國是發展中大國,民生消費和民生投資始終是支撐國內需求的重要力量。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居民消費支出不斷增加,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民生需求不斷擴大。

就業、收入分配、教育、醫療衛生、住房保障、養老和社會救濟等,與居民消費密切相關。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僅可以解除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還可對居民消費需求產生巨大拉動作用,將有力擴大城鄉居民的即期消費需求,極大釋放潛在需求,不斷創造新的需求,提高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證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要加快形成**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要理順分配關係,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處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關係,在做大蛋糕的基礎上分好蛋糕;要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維護社會安定團結。

通過努力,把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中國**網-保障和改善民生

4樓:樂觀的yz天涯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社會是否可以和諧健康向前發展,民意很重要。保障和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是社會建設中最基本的一項,也是歷史以來的主體和主線。

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意義有哪些?

5樓:匿名使用者

問題比較深奧,建議你去國家政策網檢視。

6樓:匿名使用者

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佈局,並強調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快推進社會建設,這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認識、新概括,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具有重大意義。

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關於社會主義本質這一科學和精闢的論述,體現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統一,既要求大大發展生產力,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質基礎,又要求不斷完善生產關係和分配關係,使全體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我們黨關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每一步都把經濟發展的目標同改善人民生活和促進社會進步的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作出統一部署。著力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生活、生產和生命安全問題,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益,努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強調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快推進社會建設,這是我們黨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徵的集中體現,也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部署,反映了全體人民的共同願望。

體現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只有抓住機遇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推動社會全面進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離開發展,一切無從談起。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學發展觀要求發展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兼顧和協調好改革發展程序中的各種利益關係,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

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建設,推動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體現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抓住了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關鍵,抓住瞭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和影響社會和諧安定問題的關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同時又是十分重要而緊迫的工作。

其基本要求,就是要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就是要擴大公共服務,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是要理順分配關係,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處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關係;就是要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維護社會安定團結。這樣,才能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萬眾一心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體現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十六大以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取得了重要進展,但也面臨不少問題,突出的是: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司法和社會治安等方面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部分低收入群眾生活比較困難。

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就會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同時,人民群眾在新的發展階段,期待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對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生活環境以及個人全面發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社會的公共需求快速增長,也更加需要加快社會事業發展。要完成這樣的歷史任務,就必須堅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協調發展,缺少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很難實現建成全面的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目標。

推進以什麼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推進訴訟制度改革以什麼為中心?

以審判為中心 訴訟制度的意義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就是要求庭審實質化,提高審判質量。以審判為中心 的訴訟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各辦案部門重視庭審,嚴格證據標準,落實規則要求,提高庭審質量,最大限度地避免冤錯案件。以審判為中心 的訴訟制度是公正司法的必然要求,是嚴格司法的應有之義,以審判為中心 的訴...

按照 方針 加快推進五大分割槽戰略規劃編制,特別把實施什麼戰略

按照來 十字方針 加快推自進五大分割槽戰略規劃編制,特別是把實施 東進 戰略作為重中之重,著眼未來50年乃至100年發展,堅持產業分割槽 集約開發 集 展,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重心東移,規劃建設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和現代化產業基地,開闢經濟社會發展 第二主戰場 按照 copy十字方針 加快推進五...

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經濟意義是

促進區域經濟尤其是亞太地區大發展 大繁榮,周邊經濟繁榮了,中國是受益最大的!可以惠及14億人口!解決國內產能和資本過剩,為他們尋找出路。積極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有什麼意義 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歷史上以絲綢 瓷器 茶葉等商品為特徵 連線中外海上 的交通線,由此建立起源遠流長的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