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繡的起源是什麼苗繡是什麼地方

2021-03-05 09:21:35 字數 5520 閱讀 2883

1樓:匿名使用者

苗繡是指我國苗族婦女的刺繡品,一般應用在袖口、袖套、衣領、後肩、褲腳、裙腰、頭巾、腿套等處,大多采用幾何紋樣,具有花紋佈置嚴密,色彩對比強烈,濃厚的地方特色。

苗族喜愛刺繡就像喜愛唱歌一樣,幾乎視若生命的一部分。苗族姑娘好刺繡是與傳說裡的苗民南遷聯在一起的,說是有位叫蘭娟的女首領為了記住遷徒跋涉的路途經歷,想出了用綵線記事的辦法,過黃河繡條黃線,過長江繡條藍線,翻山越嶺也繡個符號標記,待最後抵達可以落腳的聚居地時,從衣領到褲腳已全部繡滿,從此,苗家姑娘出嫁都要穿上一身親手繡制的盛裝,為的是緬懷離去的故土,紀念英勇聰慧的前輩,同時也為了承繼前輩流傳下的這份美麗,不忘祖業,激勵後人。

苗族在中國歷史上並沒有得到必要的尊重,記載下來的往往是叛亂和平復,在漢民族勝利的功勳冊背後,應該是苗民族悲劇的命運和遷徙的坎途。傳說中漢苗最早的交戰是黃帝和蚩尤,黃帝的勝利開始了漢族中原文明的強勢地位,蚩尤的失敗拉開了今後數千年苗族不斷戰敗遷徙的序幕。在漢族的傳說中黃帝是至善至美的,蚩尤則是暴虐醜陋之化身;而在苗族的刺繡中蚩尤是一片美麗的紅楓葉,孕育了苗人祖先;漢族的帝王才是**的惡龍,掠奪和侵佔苗人的糧食和土地。

因為長期的戰亂逃離,苗族不斷流散,沒有形成統一的文字和歷史,但文化的傳承通過苗繡和苗歌流傳了下來。據考證苗族的古歌和日本的古代傳說驚人的相似,也許大和民族中的一支就是來自於古代的苗人吧。

我們可以先從那化生母祖的神木和孵化母祖十二隻蛋的雞宇鳥說起。苗族起源的多種說法之一是「東來說」,這與神木、鳥有關,也與中華民族的上古神話傳說相關,說木神句芒輔佐了東方天帝太嗥。太嗥其實是一個以神鳥為圖騰的上古氏族,又說太嗥便是伏轟,伏轟與女鍋作為中華民族的祖先是盡人皆知的,他們傳說中的樣子便是龍的最初形式,《列子

2樓:淚

起源:苗族起源的多種說法之一是「東來說」,這與神木、鳥有關,也與中華民族的上古神話傳說相關,說木神句芒輔佐了東方天帝太嗥。太嗥其實是一個以神鳥為圖騰的上古氏族,又說太嗥便是伏轟,伏轟與女鍋作為中華民族的祖先是盡人皆知的,他們傳說中的樣子便是龍的最初形式,《列子·黃帝》記:「皰犧氏(即伏羲)、女媧氏蛇身人面」,《春秋緯合誠圖》記:

「伏轟龍身牛首」,可以說,這些上古的圖騰意向在苗族的繡品上反映得非常明顯,比如那看似雙龍戲珠的繡品,中間卻是個人,這人其實就是苗民人祖姜央,而雙龍便成了庇護苗民的伏羲與女媧。

苗族的文化與中華民族的上古歷史如此密切的纏繞一起,苗族的刺繡不僅熱烈奔放,而且蘊意著神祕悠遠的篇章,苗繡中的龍更以其豐富的意象與中華民族的開創歷程緊密地聯在一起。從這些殘存著「人神混同」、「人獸混同」、「自然物類混同」的原始思維特徵的繡品中我們看到,苗族人民營造出的龍是那樣的率真稚氣、熱烈奔放、神奇壯麗、自由不羈。

苗繡是指苗族民間傳承的刺繡技藝,,是苗族歷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現形式之一,是苗族婦女勤勞智慧的結晶。主要流傳在貴州省黔東南地區苗族聚集區。雷山臺江等地的苗族服飾至今仍保留著原汁原味的傳統風格,精美絕倫的刺繡技藝和璀璨奪目的銀飾讓人讚歎不已。

苗族服飾的刺繡工藝有其獨特性,如雙針鎖繡、縐繡、辮繡、破紗繡、絲絮貼繡、錫繡等。刺繡的圖案在形制和造型方面,大量運用各種變形和誇張手法,表現苗族創世神話和傳說,從而形成苗繡獨有的藝術風格和刺繡特色。苗家婦女擅長紡織和刺繡,清《開化府志》、《廣南府志》、**《馬關縣誌》、《邱北縣誌》都記載有苗族婦女「能織苗錦」之句。

苗家姑娘個個會繡花。由於環境的薰陶,苗族女孩四五歲就跟著母親、姐姐和嫂嫂學繡花了。到了七八歲,她們的繡品就可以鑲在自己或別人的衣裙上了。

苗繡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服飾文化的瑰寶。要數中國少數民族功夫絕技,苗繡以其古老、神奇以及文獻特性著稱。

現存的苗繡,起源於古代濮人的雕題文身。雕題就是用刺刺破皮,塗以硃砂或其它色彩;文身就是用刺仿龍、鳳、夔花紋雕題,在人身上刺出現龍、鳳、夔的保護色花紋,藉避龍、夔之害,戰勝龍、夔,以謀生存。從苗族的《古老話》得知,苗族古代的雕題文身大師是嫁嘎。

到了濮人的後裔南蠻,發明了蠶桑之術後,雕題文身開始從殘酷的保身藝術形成美的裝飾藝術,出現了「描」。描就是用硃砂等色彩仿生物色彩在蠶帛上描繪花紋。到了骨針、銅針、骨織板、銅織板出現後,雕題文身藝術又進一步演變成挑花和織花。

到周代有了鐵針,濮人後裔的挑花技藝便發展道了相當可觀的程度。挑花只是在蠶帛上經緯線的垂直交叉網格,挑出物體的象徵圖案來,這也滿足不了濮人後裔------南蠻對美化生活的要求,便往鑿花、繡花技藝發展。濮人後裔鑿花、繡花技藝到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了湘繡、蠻繡。

湘繡以居住在湘江流域的濮人後裔相柳一支為主體,其繡花技藝向寫實逼真的藝術境界發展。楚亡後,湘氏很快融合於華夏,經過秦、漢時期,組成漢族,湘繡也就成了中華民族繡花技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蠻繡以居住在沅江流域、烏江流域的六蠻、七戎的蠻氏為主體,其鑿花、繡花、織花技藝向幻想的藝術境界發展,保持了濮人後裔挑花、繡花、織花的對稱圖案格局,形成苗繡、苗錦風格。

苗繡是由驩兜部與南蠻部結合;三苗部與西戎結合組成,即《尚書》說的:「串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放驩兜於崇山以變南蠻。」因為組成苗族的氏族部落大多居住分散,不相同屬,個氏族均形成各自的文身裝飾藝術。

到了元、明清,漢籍中不斷出現了按照服飾特點將苗民分為紅苗、花苗、白苗、青苗、黑苗的記載。紅苗以七戎、六蠻為主體,以龍鳳為氏族徽;花苗以鑿齒民為主體,以蝶為其氏族徽;白苗、青苗以人夷、九夷為主體,以夔麟為其氏族徽;黑苗以盤瓠蠻為主體、以狗為其氏族徽。他們均以某一動物作自己氏族的代表,崇拜的圖騰。

這種圖騰崇拜極大地影響了氏族繡品裝飾紋樣的主體物象的表現和風格的形成。另一方面,隨著各氏族間頻繁的交往、裝飾紋樣的相互借鑑、補充、滲透的現象也日漸增多。

苗繡針腳大體可分為繡、插、捆、灑、點、挑、串七種。大面積以繡針平繡,其中需要顯出深淺色調的,則用插針,將彩色深淺不同插進去,形成幾種色彩的連結平面;需要顯出立體感的地方,則使用捆針,使其形體在繡面上突出來。繡面上需要顯出立體感的細小部分,則使用灑針、點針和挑針。

繡料正面和背面需要顯出一致效果的,則採用串針。一幅繡品,常綜合運用幾種針腳,或配合粘花、貼花、補花和堆花等手法來完成。

苗繡的色調亦帶有強烈的誇張色彩,它常不按照真實物體的顏色配色,而是按其氏族的審美要求,大膽而靈活的加以運用;其色彩講究冷暖的對比,注重在強烈的對比之中取的一種色彩美的協調,造成一種古樸又絢麗多彩的效果。苗繡的歷史淵源悠久,其裝飾紋樣的誇張變形,既著意於生氣勃勃的客觀物件的表現,又夢境般的幻想色彩;針法豐富多變,色調古樸協調而又鮮豔明麗。這些,都使苗繡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這也正是這種不同於其他兄弟民族的強烈的一是個性,使苗繡成為我國裝飾藝術園地裡額一隻奇葩奇葩,給這一園地增添了風采。

3樓:匿名使用者

貴州苗族民間傳統工藝。其技藝精湛,針法獨特,迥異於湘繡、蘇繡、蜀繡。其圖案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意味,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支奇葩。

傳統的苗繡,主要用於服飾和生活用品,由於製作中的嚴格要求,苗族少女的一套嫁衣,往往耗時數年,而且多是自用,很少進入市場。黔西南州開發的旅遊工藝新產品——苗繡領帶,運用苗繡中的軟繡、反繡方法,又注意融進當代文化意識,加之色調高雅,圖案浮雕感強,因此,特別受到旅遊者的喜愛。 如果你們要到貴州旅遊,想諮詢景點、自駕線路、住的地方等,可以問下貴州省旅遊局的12301**。

如果是自駕或自助旅遊建議可登入貴州旅遊官方**購買你想去的景區門票,比如貴陽的天河潭景區掛牌價是50元,通過官方**購買只要43元,貴州省100多個景點都將陸續推出,問12301也可以。

4樓:匿名使用者

參考資料

苗繡的起源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苗繡是指苗族民間傳承的刺繡技藝,,是苗族歷*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現形式之一,是苗族婦女勤勞智慧的結晶。主要流傳在貴州省黔東南地區苗族聚*集區。雷山臺江等地的苗族服飾至今仍保留著原汁原味的傳統風格,精美絕倫的刺繡技藝和璀璨奪目的銀飾讓人讚歎不已。

苗族服飾的刺繡工藝有其獨特性,如雙針鎖繡、縐繡、辮繡、破紗繡、絲絮貼繡、錫繡等。刺繡的圖案在形制和造型方面,大量運用各種變形和誇張手法,表現苗族創世神話和傳說,從而形成苗繡獨有的藝術風格和刺繡特色。苗家婦女擅長紡織和刺繡,清《開化府志》、《廣南府志》、**《馬關縣誌》、《邱北縣誌》都記載有苗族婦女「能織苗錦」之句。

苗家姑娘個個會繡花。由於環境的薰陶,苗族女孩四五歲就跟著母親、姐姐和嫂*嫂學繡花了。到了七八歲,她們的繡品就可以鑲在自己或別人的衣裙上了。

苗繡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服飾文化的瑰寶。要數中國少數民*族功夫絕技,苗繡以其古老、神奇以及文獻特性著稱。

苗繡是什麼地方

6樓:凝芸冰瀾

苗繡是指中國苗族民間傳承的刺繡技藝。流傳在貴州省雷山縣、貴陽市、劍河縣等地的苗繡有著不同的形式與風格。苗族的刺繡藝術,是苗族歷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現形式之一,是苗族婦女勤勞智慧的結晶。

苗家婦女擅長紡織和刺繡,清《開化府志》、《廣南府志》、**《馬關縣誌》、《邱北縣誌》都記載有苗族婦女「能織苗錦」之句。2023年5月20日,苗繡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苗繡的蠟染工藝起源有人知道嗎?

7樓:高新一霸

有關蠟染起源的傳說就有兩種。一是苗族先祖蚩尤與黃帝戰鬥、蚩尤被俘並處以極刑的故事,由此產生了"楓液作防染劑"的染法。二是苗族中流傳著蠟染"最早是對銅鼓上的紋樣的摹取。

這是我在墨戎苗寨旅遊時導遊小姐姐說的。

8樓:好男好男好

蠟染藝術出現在中國,歷史悠久。根據二儀實錄記載,秦漢間已有染纈,六朝時開始流行,隋代宮廷特別喜愛這種手工藝品,並且出現特殊花樣。至於實物的出土,比文獻記載還要早的,有長沙戰國楚墓出現一面染纈模樣的被面,花紋不詳。

晉代也有一片成品出土,圖案是重疊斑花,也就是唐宋時代所謂瑪瑙纈。中國蠟染在唐代尤為盛行,技術也成熟多了。當時的蠟染可分為兩種:

單色染與複色染;複色染可以套色

四、五種之多。後人可從宋徽宗摹張萱搗練圖中的兩位婦女的衣裳及虢國夫人遊春圖中的幾個騎馬人物的衣服,窺見唐代蠟染圖案之豪華美麗的情況。苗族蠟染是為生產者自身需要而創造的藝術,其產品主要為生活用品,包括女性服裝、床單、被面、包袱布、包頭巾、揹包、提包、揹帶、喪事用的葬單等。

**蠟染起源,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種研究所依據的材料,除文字記載之外,更重要的是實物的發現。遺憾的是古代生活中最常用的蠟染物品是貧窮百姓使用的,而百姓階層的生老病死大多數是從簡的,因此,古代蠟染的實物出土實在少之又少,這和皇宮貴族死後所留下的大最豪華的紡織品簡直無法相比。

這種現狀勢必會給研究中國古代蠟染帶來困難。那麼,如何研究這份寶貴的遺產呢?除了根據文字記載和出土實物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依靠邏輯推理作出分析和判斷,以此來研究中國蠟染才有一定的說服力。

儘管這些推斷也許不盡完善,但也可以為進一步研究作出一定探索,提供一種思路。為此,可以認為,從北京山頂洞人使用單一的礦物顏料到後來豐富多樣的染料;從原始先民的單一色彩塗繪到後來的多樣色彩浸染,媒染,套染等,必然經歷了漫長而又曲折的道路。但其發生與發展總趨勢應該是:

從使用色彩材料來說,古人是從自然色彩物的使用(直接使用帶有色彩的自然物)發展到對自然色彩物的加工後使用(自然物的研磨與調混形成色彩),或者二者同時發生,從色彩裝飾物件來說,古人是從利用色彩著色於自身(塗身,文身)發展到利用色彩著色於物體(彩陶、服裝等),或者二者同時發生;從織物染色工藝來說,古人是從單一的手繪色彩於織物上發展到多種方法賦彩於織物上(繪、繡、印、防染等).或者多者同時發生。

苗的偏旁是什麼字,苗偏旁有什麼字

加部首 犭源 貓bai 加部首du 扌 描 加部首 zhi釒 dao錨 加部首 目 瞄 加部首 口 喵 加部首 氵 渵 加部首 糹 緢 加部首 女 媌 加部首 廣 庿 加部首 鳥 鶓 苗偏旁有什麼字 犭 貓 扌 描 釒 錨 目 瞄 口 喵 氵 渵 糹 緢 女 媌 廣 庿 鳥 鶓 描 瞄 苗 貓 描 ...

繡的寓意是什麼,十字繡的寓意是什麼?

所謂十字繡 就是由不同顏色的十字叉組合而成的一幅精美的作品 十字而且是斜交叉所以是很堅固的結構 不論是代表愛情 友情 親情都是希望天長地久的感覺,同時完成一幅十字繡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必定要一針一線的縫製出來 所以也很能表達你的一番心意 家和萬事興十字繡寓意 這幅圖上的圖案都是我國傳統的吉祥圖案,...

三苗之亂是什麼

在堯 舜 禹統治時代,華夏部落聯盟與苗蠻部落聯盟為了爭奪中原地區而發生的戰爭。戰爭持續數十年,與戰爭相伴的是文化的碰撞。戰爭後,華夏部落聯盟在中原取得優勢,華夏部落聯盟與苗蠻部落聯盟在血統 文化上進一步融合。伐三苗之戰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堯 舜 禹時代主要有對三苗的戰爭,三苗屬於江漢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