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三毛作品的風格變化如何評價三毛的寫作風格

2021-03-05 09:21:05 字數 5568 閱讀 9271

1樓:學到老不停息

三毛的文學道路分雨季文學時期(三毛自閉時期,從13歲到22歲),沙漠文學時期(和荷西戀愛結婚後直至荷西去世)和文學創作的晚期(都市玉冰文學時期)

雨季文學時期代表作《雨季不再來》。悲苦、憂鬱、迷茫、空靈的藝術特色沙漠文學時期的作品有《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記》,《哭泣的駱駝》,《溫柔的夜》。貫穿著健康,明朗,曉暢,詼諧的風格,是三毛文學創作嘴輝煌的時期

都市玉冰文學時期一共是12部文學作品集,《夢裡花落知多少》,《背影》,《萬水千山走遍》,《送你一匹馬》,《傾城》,《談心》,《隨想》,《我的寶貝》,《鬧學記》,譯作《蘭嶼之歌》,《清泉故事》,《剎那時光》以及一些有聲作品。此時的文學作品低迴這一種寂寥、落寞、婉麗和悲涼的調子

*這些答案《三毛傳》裡都有

2樓:匿名使用者

樂觀,風趣——悲涼,哀傷

3樓:愛隨風飛起

《雨季不再來》很沉鬱 空靈 寫的是青少年時的青澀的煩惱和對生命的探求

撒哈拉系列則是充滿積極的生活狀態,文字很活潑清新,字字含情,感情飽滿,愛情正處於無限的幸福之中,散播出來的感情也是快樂和情趣的。

而後期作品,荷西的去世使三毛的筆鋒從活潑陽光進入到對生命的更深層次的思考,,《夢裡花落知多少》寫的較之下悲了許多,較前期作品有很大轉變,《送你一匹馬》等後期作品文風轉入到平和的境地,所謂境遇變了,人的情感也隨之改變,作者也寫作轉向深入到對生命更深層次意義的探尋,雖然沒有撒哈拉那樣的火熱但也透露出作者堅定的積極生活的意義,文章有的稍顯晦澀,但反覆詠讀,其意深長。這是個人的感受,供參考

4樓:油油之歌

荷西去世前的作品,《雨季不再來》寫的是年少時的事、《撒哈拉的故事》有在沙漠中生活的一些故事,包括當時的政治問題在文章中可以看到那個時代的生活。《溫柔的夜》則更多的是日常生活,讀來很細膩,很幸福。

而《萬水千山走遍》、《夢裡花落知多少》都是荷西死後的作品,讀來讓人心痛得落淚。我們可以看到三毛對愛,對生命的態度 ……

我很喜歡三毛 ~

三毛作品分三個階段,早期和中期,後期。這三個階段的代表作又哪些,風格各是什麼?謝謝。

5樓:蝸牛羅巧

按照三毛人生的劃分來看,第一階段是她幼時的情感經歷,那時她深受中國傳統教育的折磨,身心俱疲,因而輟學受家教、出國留學,進而流浪。此時的風格是無奈卻天真;第二階段是她將她與丈夫荷西快樂簡單的小幸福述說的繪聲繪色。此時的風格是明朗歡樂;第三階段是丈夫逝世後,她獨自一人處理身後事、生活,彷彿一下子跌入谷底,文章不在具有讓人欣然而笑的魔力。

此時的風格是低落悲傷。

6樓:匿名使用者

三毛的作品,由《撒哈拉的故事》開始,就是她遊歷的記敘,也是她情感的記敘。與荷西一道生活的年月,三毛的文章充滿歡笑、喜樂。讀者閱讀她的**,彷彿感受著她愉快的婚姻生活,就是面對著大風沙的侵襲,她也是積極和樂觀的;

然而,自荷西死後,三毛的文章卻一下子「黑暗」起來,文字不再有笑容,代替的只是悲傷,自此,作品塑造了一個哀傷過客的形象。

如何評價三毛的寫作風格

7樓:踏雪醉尋梅

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實,沒有太多的粉飾,而是展現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與趣味。她作品的字裡行間總是溢滿了悲情的美麗。

三毛在文章中對人物和景物進行了大量的白描。她總是寫原生態的自然本色,不加以任何人為的雕琢。三毛刻畫的人物也是通過對人物的外貌和語言進行白描來再現真實的人物形象的。

三毛從生活的實際出發,表現出人物多方面矛盾統一的性格,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樓:翦芫單琳

三毛的文章即使是悲劇的結局,但在故事的發展過程中你仍能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生的希望。寫作,無異於三毛生命過程中不可剝離的一種存在形式。檢視三毛的筆耕道路,品味其作品的無窮魅力,不能不注意到她的文學追求。

三毛的文學價值觀,與她的個性、文學道路、以及對生活本身的理解,有著密切關係。確切地說,三毛沒有純文學作家那種嚴肅的創作使命感,但跟接近於真實。

看三毛的文章你會傷感、惋惜,但不會覺得很壓抑。對於現實生活中的我們需要的是陽光而非陰霾。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是否滿意。

三毛的作品有哪些,是什麼風格的?

9樓:匿名使用者

她的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寫的不錯,還有個人感覺【溫柔的夜】不錯,【夢裡花落知多少】是在她丈夫荷西去世後寫的,挺傷感的,【哭泣的駱駝】,【傾城】,【稻草人手記】都不錯的,有時間通讀一下吧,三毛挺喜歡張愛玲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夢裡不知身是客》 《三毛——異鄉的賭徒》 《衣帶漸寬終不悔》三毛作品集夢裡花落知多少《不死鳥》 《明日又天涯》 《雲在青山月在天》 《歸》 《夢裡夢外》 《不飛的天使》 《似曾相識燕歸來》 《夢裡花落知多少》...

11樓:匿名使用者

她的一生決定了她的性格,沒辦法。生活給了她太多殘忍的事實了。

三毛的寫作特點

12樓:匿名使用者

三毛的創作,可分為三個時期。前期的作品,是十七歲到二十二歲那段時間發表的**散文,收集在《雨季不再來》中,代表作為《惑》、《異國之戀》、《雨季不再來》。正如她自己所說:

「這本《雨季不再來》的小書,代表了一個少女成長的過程與感受。它也許在技巧上不成熟,在思想上流於迷惘和傷感,但它的確是一個過去的我,一個跟今日健康進取的三毛有很大不同的二毛」。2023年發表在《現代文學》上的《惑》,描寫自己病中迷失在「珍妮畫象」裡的幻覺,縱情地表達失學、病痛下的煎迫和對生命的追求,全文缺乏委婉申述的含蓄,充滿憂鬱悲傷的色彩。

**《異國之戀》(又名《秋戀》)把一對在難耐的寂寞中偶然相遇、相戀又不得不匆匆別離的海外遊子的複雜心理和纏綿情感寫得生動真切。**《雨季不再來順u寫一個女大學生跟男朋友鬧彆扭後,感情上的波動。作者在字裡行間把那深情、那眷戀,那隻能體會不可言傳的心底的盼望,表現得那麼細膩感人。

三毛的老師、女作家、文化學院教授胡品清在看過她早期作品之後,說她喜歡追求幻影,創造悲劇美,這是有道理的。

三毛中期的作品,是她離開臺灣以後的大量**散文。風格驟變,被人譽為「健康、豁達、灑脫不羈」,令人耳目為之一新。從內容上說,有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生活,特別是學校生活的真實反映(《西風不識相》);有對同胞在國外不文明、不禮貌言行的痛心記敘而灑滿作者愛國之情《親不親故鄉人》。

但作者付出最大心力筆耕的,則是撒哈拉大沙漠和大西洋中幾個島嶼所獨有的景色,特有的人和事,以及荷西逝世後用血淚寫成的文字

有人認為,三毛在這一時期,即撒哈拉創作時期的作品所以擁有廣大讀者,主要以內容取勝,它們只是她「特殊生活經驗」的記錄。「這種經過真實體驗的題材之寫作,在先決條件上已經成熟了,甚至連表現技巧的強弱,都已無法增減故鄉人們去閱讀她作品的高昂興趣。」這種說法,從強調內容的重要性來說,當然是對的。

但如因此而無視它的藝術魅力,那就值得商榷了。事實上,她的作品,不僅內容新奇,而已有它獨特的藝術風格。

善於把奇特而富有異國情調的流浪生活,用娓娓長談的方式來打動讀者,是三毛中期創作的顯著特點。這種以「我的手寫我的口,以我的口,表達我的心聲」的溶「我」於作品中的講故事的寫法,使人感到格外親切,自然,又能收到雅俗共賞的效果。而在構思故事時,作者並不追求故事情節的「戲劇性」,而著力描繪生活的「本色」,不造作,不故弄玄虛,只是把真情實景形象地再現於讀者面前,這就滿足了讀者的好奇心

人物形象的搖曳多姿,是三毛中期作品的又一特色。在她的人物畫廊裡,雕像林立,形神各異。不僅如此,她還特別對小人物或受苦難者作濃墨重彩的描繪,傾全部愛心以立傳,並深情漚歌他們之間的人性美與人情美。

(望採納昂o(∩_∩)o~)

13樓:匿名使用者

語言特徵:機智、詼諧、樸素的散文話語。自然、清新、樸素 ,具有天然去雕飾之美。不但生動而且富有個性。

在內容上,她的創作題材廣泛多樣、結構自由靈活、抒寫真實感受之外,它還是一種生命紀實。三毛的散文有一種探索的意味在裡面,探索生命以內的東西 。

三毛的作品很特別的一個特點就是它是遊記而非遊記體,是敘事而非**體,是抒情而非詩歌體,是隨感而非日記體,這就是後來傳說的 三毛體了。

結構特徵也很特別的,是遊記而非遊記體,是敘事而非**體,是抒情而非詩歌體,是隨感而非日記體。

三毛,原名陳懋(mào)平(後改名為陳平),中國現代作家。

三毛2023年出生於重慶,2023年,隨父母遷居臺灣。2023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202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

2023年回臺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2023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2023年1月4日在醫院去世,年僅四十八歲。

主要作品文集有:《哭泣的駱駝》、《傾城》、《雨季不再來》、《撒哈拉的故事》《溫柔的夜》等等。

作家三毛的書是那種型別風格的?

14樓:來日方長

三毛的作品具有濃郁的抒**彩。無論是**還是散文,她的文字裡總是流露著女性的柔美和細膩。

三毛在文章中對人物和景物進行了大量的白描。她總是寫原生態的自然本色,不加以任何人為的雕琢。三毛刻畫的人物也是通過對人物的外貌和語言進行白描來再現真實的人物形象的。

三毛從生活的實際出發,表現出人物多方面矛盾統一的性格,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實,沒有太多的粉飾,而是展現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與趣味。在她的作品中,沒有一般愛情作品所描寫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唧唧絮語,

即使在《結婚記》裡寫到她與荷西婚前談戀愛時的生活,最多也只寫到他們如何在寒風中抖抖索索地坐在西班牙公園的長椅上,想著如何解決溫飽問題。

三毛散文取材廣泛,不少散文充滿異國情調,文筆樸素浪漫而又獨具神韻,表達了作者熱愛人類、熱愛生命、熱愛自由和大自然的情懷。

其記遊散文如《撒哈拉的故事》《萬水千山走遍》融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為一體,具有較高的文化審美價值。敘述哀情的散文如《雲在青山月在天》《不死鳥》《背影》《似曾相識燕歸來》等風格沉鬱,淡泊,顯得爐火純青,更具耐讀性。

15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實,沒有太多的粉飾,而是展現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與趣味。在她的作品中,沒有一般愛情作品所描寫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唧唧絮語,即使在《結婚記》裡寫到她與荷西婚前談戀愛時的生活,最多也只寫到他們如何在寒風中抖抖索索地坐在西班牙公園的長椅上,想著如何解決溫飽問題。

三毛經歷了灰暗的少女時期和多舛的青年、中年時期,使得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調。這種對疼痛的敏感一直在三毛的性格中保持了下來,並對她日後的寫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她用善良、憂傷、憐憫的目光關注自我,關注周遭的世界,因此,她作品的字裡行間總是溢滿了悲情的美麗。

如在《啞奴》中,三毛成功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生活在深重苦難之中毫無人身自由,卻又充滿了愛和智慧的黑人奴隸形象。

三毛在文章中對人物和景物進行了大量的白描。她總是寫原生態的自然本色,不加以任何人為的雕琢。三毛刻畫的人物也是通過對人物的外貌和語言進行白描來再現真實的人物形象的。

三毛從生活的實際出發,表現出人物多方面矛盾統一的性格,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毛祖居的五間正房闢為三毛紀念室,以「充滿傳奇的一生」、「風靡世界的三毛作品」、「萬水千山走遍」、「親情、愛情、友情、鄉情」、「想念你!三毛」等為主題,分別陳列三毛的遺物、各個版本的作品、各個時期的**,以及中外人士緬懷三毛的文章。

北廂房設「三毛故鄉行」錄影室、茶座等。 三毛祖居展室中所展出的許多珍貴展品系三毛胞弟陳杰先生從臺灣郵寄而來,每件展品都洋溢著三毛濃濃的思鄉情和愛國情。

我想知道三毛死的具體情況,我想知道三毛死的具體情況??

老樑揭祕 三毛是怎麼死的,為何三毛之死成謎?1991年三毛在臺北榮總逝世,享年 48 歲。據稱她是上吊自殺而死,但外界一直流傳她其實是被 的言論,作家張景然更在他的著作 哭泣的百合 三毛死於 中對此一說進行了一連串論證,但由於張景然的 論和普遍認同的自殺論都有著一定的漏洞,三毛的真正死因從此成謎。三...

詳細全面的介紹作家三毛的生平,經歷和作品

生平 三毛,原名陳懋平 後改名為陳平 中國現代作家,1943年出生於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 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81年回臺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 演講為重心。1991年1月4日,因子宮內膜增生症住...

《撒哈拉的沙漠》的讀後感,或是其它三毛作品的讀後感

三毛是我很早就接觸的知名作家,記得撒哈拉的沙漠是講三毛和她丈夫在沙漠生活的一段經歷。描寫倆人生氣那段最讓我喜好 讀後感要有內容,寫的非常經典。謝謝各位了!三毛曾說 如果選擇了三毛應該是一個極富浪漫色彩的人,即使在撒哈拉沙漠,她也能創造出那種小資的 600字阿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的作品有哪些是寫沙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