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的讀後感左右鄉愁的讀後感300字左右

2021-03-05 09:21:00 字數 2896 閱讀 4646

1樓:匿名使用者

讀余光中《鄉愁》有感 餘先生回憶起當年寫這首詩時的心境,時光流轉,彷彿近在眼前。他說:「寫《鄉愁》,我用的是孩子的視角,一種近乎童話的天真。

我想,做一個詩人應該懷著廣泛的同情。不設防、不世故,好的詩人應該一輩子天真,在這種前提下,所有的比喻都成為可能。」 我對他的話感受很深,在剛剛考上大學要來廣州就讀的那年,我在車上,隔著朦朧的玻璃窗,看著父親母親追著車子的身影,眼淚悄然而下。

那時候,我是那麼的真切的體會到從來沒有離開過家的我,今天終於要離開了。明明知道還能回來,但是,原來離開家的感覺竟然是那麼的深沉,就像有千斤重的墜子在拽著我的心,無法拯救自己,無法掙脫那莫名的愁苦..然而,餘先生的鄉愁當然遠遠在我之上,那時是上個世紀70年代初,他居住在臺北,離開祖國大陸足有20年了,擔心有生之年回鄉無望。

他是那麼的驚恐,那麼的害怕在他的有生之年都無法回到祖國,回到自己的故鄉。然而卻又是那麼的彷徨失措,因為他沒有辦法啊!就在這樣一種無限悵惘的情緒下,他把自己的相思、情意寄託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上,因為那是唯一使他與母親、新娘、祖國聯絡起來的工具啊,也是他的相思唯一可寄託之處啊!

這讓我想起了一首詩,李之儀的《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在這首詩裡面,長江水就是唯一使男女主人公聯絡起來的物,藉著著滾滾的長江水,他們彼此之間找到了寄託相思之物,在男女主人公的心裡,其實是有著萬般的無奈,然而卻又那麼的由衷的感謝這唯一能緊密彼此的長江水啊!多麼的讓人心痛,為之惋惜的同時卻又不得不跟著男女主人公一起去感謝、讚美這長江水!

相思並不叫人心痛,叫人心痛的偏偏是無處話相思.讀著余光中的鄉愁,就有一種心痛,揪心的痛,至少我是如此,他用孩子般純真的心寫出了滄桑的惆悵與孤苦,如果你沒有離開過家鄉,那麼,你就永遠不能夠明白,在巧妙文字的背後,其實是一種深沉,一種落葉無法歸根的深沉。 在我看來,欣賞文字不僅僅欣賞它的巧妙,更注重它所帶給人的感受。

餘先生的詩在乍看之下,讓人佩服它的寓情於物所選的「物」是那麼的工整,巧妙,久久回味之下卻發現巧妙之下涵蓋的是那麼深沉的孤苦與無奈。但是,這又讓我想到了更孤苦更無奈的是「惆悵此情難寄」之人。相比之下,餘先生還是幸運的,因為他的相思還找得到可寄託之物,也還有可相思之人。

2樓:匿名使用者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

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寫讀後感一般應做到三點:

1、要讀懂原文的內容.「讀後感」,顧名思義,就是先讀後感.因此,讀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通過讀,抓住了原文的重要內容,才會寫出自己的真實體會.

2、寫自己體會最深刻的部分.一篇文章敘述的內容很多,要抓住文章中你自己體會最深的內容來寫.體會不深,感想不豐富,讀後感就寫不成功.

3樓:宗政利葉巨集黛

一條海岸到底拆散了多少家庭,又使都少人重新擁有了一個家庭。使多少孩子失去了一個父親或母親,又使幾個孩子誕生到了這個世界,這些在時間的推移中潛移默化的發生著變化。看似一切如常,可到底有誰能看到這其中的掙扎與抉擇。

有人離開有人進入,那是之前,你想回頭時,大門卻已關閉。

這讓我想起了一位老人,在一次訪談節目中,他敘述著他的經歷。或許他只是那萬分之一,他有兩個家庭,兩個太太,兩個子女......看到這裡,或許會有人開始唾罵這位老人的貪婪,但是那只是環境所迫,正如詩中寫道的「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更多的只是無奈與自責。

幾十年的時間,可以改變的太多了。現在以允許到臺探親,但是以前呢?當家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時,你可能也不能見到他一面,再見到他是,面對著你的卻已是一座冰冷的墳墓。

你離開或許時一位意氣奮發的少年,可你回來時卻可能已滿頭白髮。

我想這首詩留給我們的不僅是對母親大陸的想念,更是一種希望。臺灣會迴歸的希望。這點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減退,不管是臺灣人還是大陸人。其實,臺灣人更渴望迴歸。

記得在香港迴歸10週年時,一家電視臺採訪了一些臺灣民眾,他們說,他們很羨慕香港,希望他們可以早點回歸,那些從中作梗的人可以早點罷手。

臺灣和大陸原本就是一體的,少了臺灣,中國是不完整的。就如同china中i少了一點,那還是中國嗎?不是。所以,臺灣會迴歸,沒什麼可以阻止兩岸人的願望。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一條海峽的距離;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那束縛我們團聚的政策;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可以想見卻以沒了相見的強烈感情。

所以,讓我們一起期待著,帶著一點點信心,一點點期望,一點點想念,保持著這份感情,這樣當那一座橋架通海峽與大陸的橋來臨時,我們才會收穫更多的喜悅。

(冰心)鄉愁 讀後感 200字左右

4樓:火星鼠

《鄉愁》這首小詩,說的就是這麼一個極透明的道理.詩人緊扣「鄉愁」,但又偏偏在談笑之後的背景下來加以突出,這就顯示了一種獨特的匠心.

中間兩段為「小孩子」之間的對話,一種回憶的氛圍,詩人借撥不動的琴絃、塞窗的濃霧兩個意象來表現,最後又讓「清淚沾裳」這一典型動作來強化鄉愁.由此才引出了旁觀者的指點.這種過渡是十分必要的,無此,冰心《鄉愁》一詩的最後無法昇華成曼妙回聲,我甚至懷疑「你們真是小孩子,/已行至此,/何如作壯語?

」三行詩系冰心內心深處的另一種聲音,她在鄉愁中企圖尋找解脫的方法,便借長者的旁白來實行.結果詩人很快又回到正常的自我,角度一換,從容向「我的朋友」道出了真正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尾段中兩句排比得比較工整的詩:「前途只閃爍著不定的星光,/後顧卻望見了飄揚的愛幟.」這是全詩的詩眼,「飄揚的愛幟」自然是遠方的母愛之旗,在茫茫海洋中給詩人以引導與召喚,使她在閃爍不定的前途星光中,看見母親的期待的目光,這種力量敦促詩人投入生活,鼓起勇氣面對現實.

余光中《鄉愁》讀後感急,余光中詩集文集的讀後感 急!!!!!

從小吟詠著余光中的 鄉愁 長大,相望著的那一方的土地,滿溢著我們的思念,更迴盪著憂愁。同一片月光下的我們何時才能舉杯共邀明月,言歡共飲長江水。然而,在四川省及周邊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 在哀痛與悲傷面前,讓我們強烈的感受到 脣齒相依,手足相連 的血脈親情,那是一種發自心靈的統一。同文同種,脣齒相依的骨肉...

讀後感左右讀後感150字左右

生存與挑戰 讀 魯濱遜漂流記 有感 當我翻過最後一頁,合上這位被譽為 英國 之父 的丹尼爾 笛福在59歲高齡寫的著作 魯濱遜漂流記 讀完了這本書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魯賓遜漂流記 講了一開始他與同伴們一起出航去南美洲探險時,遇上狂風暴雨,船沉沒了,只有他一人被衝上了無人小島活了下來,一個人在這...

名著的讀後感左右名著的讀後感字左右

老人與海 我最初看 老人與海 之後,只感嘆了一句,人最終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征服了什麼 但是,我現在再看的時候,卻有另外的感受。老人與海的挑戰,進行了不屈不饒的征服,但是你是不是想過,人是不是在不屈不饒的製造問題,然後再去解決他,到底這世界最後誰征服誰,征服了之後做什麼,為什麼要征服而不是 中國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