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植物逆境因子植物逆境因子有哪些

2021-05-13 09:39:02 字數 6535 閱讀 7232

1樓:匿名使用者

植物的逆境因子與其生物學特性密切相關,凡是與其生物學特性不相適應影響其生長的因素都是逆境因子,如干旱、凍害、鹽害、冷害、高溫、水澇等。

2樓:匿名使用者

乾旱、凍害、鹽害、冷害、高溫、水澇、環境汙染等,這些因素都可以稱為植物逆境因子!

3樓:匿名使用者

一切阻礙植物生長的因素都是逆境因子

4樓:匿名使用者

凡是與其生物學特性不相適應影響其生長的因素都是逆境因子,如干旱、凍害、鹽害、冷害、高溫、水澇等因子。

5樓:匿名使用者

凡對植物生存或生長不利的環境因子統稱為植物逆境因子。包括生物性逆境因子(如病害、蟲害和雜草等)和非生物逆境因子【如溫度(低溫、高溫)、水分(旱、澇)、鹽、重金屬、紫外線(uvb)、輻射等】

何謂逆境?植物的抗性可分為哪幾種型別?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6樓:

1、交叉適應的概念 植物經歷了某種逆境後,能提高對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植專物對不良環境之屬間的相互適應作用,稱為植物的交叉適應。如低溫、高溫等刺激都可提高植物對水分脅迫的抵抗力;缺水、鹽漬等處理可提高菸草對低溫和缺氧的抵抗能力;乾旱或鹽處理可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冷性。

2、交叉適應有以下特點:

多種保護酶的參與,如sod、谷胱甘肽還原酶、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都參與多種脅迫的抗性反應。多種逆境條件下,植物體內的脫落酸、乙烯等激素含量都增加,提高對多

種逆境的抵抗能力。產生逆境蛋白,一種逆境可使植物產生多種逆境蛋白,多種逆境可使植物產生同樣的逆境蛋白,如缺氧、水分脅迫、鹽、脫落酸等都能誘導hsps的合成,多種病原菌、乙烯、幾丁質等都能誘導病原相關蛋白的合成。多種逆境條件下,植物都會積累脯氨酸等滲透調節物質,通過滲透調節作用提高對多種逆境的抵抗能力。

在多種逆境條件下生物膜的結構和透性發生相似的變化,多種膜保護物質可能發生類似的反應。

在一種逆境下植物生長受到抑制,各種代謝發生相應變化,從而減弱了對脅迫條件的敏感性。

植物逆境的時候會產生哪些物質?

7樓:和凝

會產生脫落酸抑制莖的伸長,形成休眠芽,促進葉子脫落,使植株進入休眠狀態;

產生脯氨酸作為滲透調節物質和保持膜結構的完整性,以抗旱;

產生赤黴素促進莖杆細胞**,植株向上伸長,使部分莖葉始終露出水面,以抗澇時的缺氧;

還會產生植物防禦素、木質素和抗病蛋白以抵抗病原微生物

8樓:匿名使用者

產生脅迫蛋白(熱激蛋白、抗凍蛋白),提高保護酶系統(sod、cat、pod)活性,形成滲透物質(脯氨酸、甜菜鹼)和增加脫落酸水平。

9樓:匿名使用者

逆境中自由水減少,色素增多,脫落酸分泌增加,脯氨酸含量增加。

10樓:兵臨城下空想

分泌保護液,一般有毒和麻醉作用的物質

什麼是逆境脅迫? 5

11樓:

逆境也常譯為脅迫,通常定義為對植物施加有害影響的環境因子。植物逆境生理是研究植物在逆境條件下的生理生化變化及其機制。在多數情況下逆境強度用植物的生存能力、作物的產量、生長量、發育情況、光合速率或礦質元素吸收速率等度量。

抗逆性是指植物抵抗不利環境的能力。用較溫和的逆境處理植物,植物的抗逆能力增強的過程,稱為鍛鍊或馴化。馴化不同於適應,適應是指經過多代的選擇所獲得的抵抗逆境的遺傳特性,馴化是在特定環境因子的誘導下植物抗性基因表達的過程。

對植物產生重要影響的逆境主要有水分虧缺、低溫、高溫、鹽鹼、環境汙染等理化逆境,和病蟲雜草等生物逆境。理化逆境之間通常是相互聯絡的。例如水分虧缺通常伴隨著鹽鹼和高溫逆境,水分脅迫、低溫脅迫、病蟲害和大氣汙染等都可引起活性氧傷害。

植物對逆境的抵抗也存在共同的機制。例如在低溫馴化過程中產生的低溫抗性,也增強植物的抗旱能力。這種現象稱為交叉抗性。

瞭解植物的適應和馴化的生理機制以及逆境傷害機制對農業生產和保護生態環境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脅迫因子對植物產生的傷害效應種類有哪些,逆境脅迫對植物代謝有哪些影響?

12樓:匿名使用者

生態因子對生物的生態作用

一.環境概述

二. 生態因子

1、定義:生態因子(ecological factors)是指環境中對生物生長、發育、生殖、行為和分佈有直接或間接作用的環境要素。

2. 生態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徵(一般規律)

(1)綜合作用;

(2)主導因子作用;

(3)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

(4)階段性作用;

(5)可調節(補償)作用但不可代替性;

(6)限制性作用—耐度限制及耐度限制的調節。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

1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關鍵性因子。

2在眾多生態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過某種生物的耐受性極限,而且阻止其生長、繁殖或擴散甚至生存的因素。

最小因素定律(law of minimum):

能夠影響生物的無數因子中,總有一個因素限制生物的生長、生存或繁殖。

耐性定律(law of tolerance):

耐性(tolerance):1指生物能夠忍受外界極端條件的能力;2指單個有機體或種群能夠生存的某一生態因子的範圍。

又稱shelford

耐性定律。任何一個生態因子在數量或質量上的不足或過多,即當其接近或達到某種生物的耐受性限制時,而使該種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2. 生態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徵(一般規律)

耐性限度(the limits of tolerance):

每個種只能在環境條件一定範圍內生存和繁殖。也即生物種在其生存範圍內,對任一生態因子的需求總有其上限與下限,兩者之間的距離就是該種對該因子的耐性限度。

生物種的耐性曲線(見圖例):

耐性限制用曲線表示,稱為耐性曲線(tolerance curve)。廣幅分佈生物與狹幅分佈生物分佈耐性曲線。

耐度限制的調節通過下列主要方式:

新環境適應:馴化培育

休眠——「逃避」限制

生理節律變化和其他週期性補償變化

調節的目的是對惡劣環境的克服,通過這些方式,使體內生理、行為達到平衡,而抵抗惡劣環境。

三.生態因子對生物的生態作用

三.生態因子對生物的生態作用

(1) 光強的作用:生長髮育、形態建構作用。典型例子—植物黃化現象(eitiolation phenomenon)。

(2)光質的作用:光合作用影響

紅、橙光能對葉綠素有促進,綠光不被植物吸收稱「生理無效輻射」。紅光有利於糖的合成,藍光有利於蛋白質的合成。

光對動物生殖、體色變化、遷徙、毛羽更換、生長髮育有影響。

紫外光與動物維生素d產生關係密切,過強有致死作用,波長360nm即開始有殺菌作用,在340nm~240nm的輻射條件下,可使細菌、真菌、線蟲的卵和病毒等停止活動。200~300nm的輻射下,殺菌力強,能殺滅空氣中、水面和各種物體邊面的微生物,這對於抑制自然界的傳染病病原體是極為重要的。

三.生態因子對生物的生態作用

(3)光周期現象—生物對光的生態反應與適應

定義:生物對晝夜光暗迴圈格局的反應所表現出的現象稱之為光周期現象。

生物和許多週期現象是受日照長短控制的,光周期是生命活動的定時器和啟動器。

表1 不同緯度地區的日照時間 單位:h

三.生態因子對生物的生態作用

(3)光周期現象—生物對光的生態反應與適應

植物的光周期現象:

長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日照中植物。(不同光照時間對開花的作用而定)

動物的光周期現象:

鳥類的光周期現象最為明顯,它的遷徙是由日照長短變化所引起的;鳥類及某些獸類的生殖也與日照長短有關,如雪貂、野兔和刺蝟等都是隨著春天日照長度增加而開始生殖(稱為長日照獸類);綿羊、山羊和鹿等總隨著秋天短日照的到來而進入生殖期(稱短日照獸類)。

三.生態因子對生物的生態作用

(1)溫度與生物生長髮育

生長:「三基點」——最低、最適、最高溫度。

發育:植物的春化作用(某些植物要經過一個「低溫「階段才能開花結果)。

(2)生物對極端溫度的適應

對低溫適應——在形態、生理和行為方面的表現

中國南北方几種獸類顱骨長度的比較:

三.生態因子對生物的生態作用

說明了生活在高緯度地區的恆溫動物其身體往往比生活在低緯度地區的同類個體大。個體大的動物,其單位體重散熱量相對減少(貝格曼begman定律)(表)。

阿倫(allen)規律:恆溫動物身體的突出部分為四肢、尾巴、外身等在低溫環境中有變小的趨勢。

在生理方面,生活在低溫環境中的植物通過減少細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細胞中的糖類、脂肪等物質來降低植物的冰點,增加抗寒能力。動物對低溫的適應主要表現在代謝率與溫度關係中的熱中性區寬,下臨界點溫度以下的曲線率小等幾個方面(圖)。

(3)物候節律:

物候又稱物候現象(phenological

phenomenon),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動對季節變化的反應現象。物候學(pheology)則是指研究生物與氣候週期變化相互關係的科學。

三.生態因子對生物的生態作用

(1)水因子對生物生長髮育的作用:

水分不足,使植物萎蔫;使動物滯育或休眠。某些動物的週期性繁殖與降水季節密切相關,如澳洲鸚鵡遇到乾旱年份,就停止繁殖;而某些龍腦香科植物遇到乾旱年份卻產生「爆發性開花結果」。

(2)生物對水因子的適應

三.生態因子對生物的生態作用

(2)生物對水因子的適應

植物依其對水分需求劃分為水生植物、陸生植物兩大型別。各型別下又分別劃分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溼生植物、旱生植物和中生植物等。(**)

陸生動物對水因子的適應

形態結構上的適應:以各種不同形態結構,使體內水分平衡。

行為上的適應:沙漠動物晝伏夜出;遷徙等。

生理上的適應:「沙漠之舟」駱駝可以17天喝水,身體脫水達體重的27%,仍然照常行走。它不僅具有貯水的胃,駝峰中還儲藏豐富的脂肪,有消耗過程中產生大量水分;其血液中具有特殊的脂肪和蛋白質,不易脫水。

三.生態因子對生物的生態作用

(1)氧的生態作用;

(2)氮的生態作用;

(3)co2的生態作用(對動植物個體潛在的影響);

1使植物氣孔開度減少,減少蒸騰,提高水分利用。

2co2 濃度相對提高,使c3植物光合作用不斷增加(c4植物達到飽和點後則不隨co2 濃度提高,光合作用增加)。

3co2 能促進植物的生長——植物生長速率隨全球co2 濃度的提高而增加。

4高濃度的co2 能改變植物形態結構——幼苗分枝增多,葉面積指數加大等。

三.生態因子對生物的生態作用

(4)大氣汙染與植物;

1大氣主要汙染物對植物的危害(影響)

二氧化硫(so2 )對植物的影響:傷害閾值為0.25~0.55ppm,2~8小時;典型症狀——葉片脈間呈不規則的點狀、條狀或塊狀壞死區。

氟化氫(hf)對植物的影響:傷害閾值》40ppm;典型症狀——葉尖和葉緣壞死。

臭氧(o3)對植物的影響:傷害閾值0.05~0.15ppm 0.5~8小時;典型症狀——葉面上出現密集的細小斑點。

乙烯對植物的影響:傷害閾值10~100ppb;典型症狀——「偏上生長」致使葉片、花、果脫落。

2植物對大氣的淨化作用

吸收co2,放出o2 :造林綠化與人類維繫呼吸;

吸收有毒氣體:吸收二氧化硫(so2 )及氟化氫(hf)最優;

驅菌殺菌作用:有些植物分泌殺菌素,如1ha松柏林24小時分泌34kg殺菌素;

阻滯粉塵:針葉林阻粉塵量32~34噸/年,闊葉林68噸/年;

吸收放射性物質:吸收中子γ-射線。

三.生態因子對生物的生態作用

(4)大氣汙染與植物;

3大氣汙染監測——指示植物

a.作為指示植物的基本條件:

能夠綜合反映大氣汙染對生態系統影響的強度;

能夠較早地發現汙染(對大氣汙染敏感);

能夠同時檢測多種大氣汙染物;

能夠反映出一個地區的汙染歷史(基本年輪的化學分析)。

b.常見(用)的指示植物:地衣最敏感,0.015~0.105ppm二氧化硫下無法生存(但反應慢)。

4大氣汙染的植物監測

形態及生長量觀測:ia=wo/wm;

群落生活力調查(見《城市生態學》——孟德政等譯,1986);

現場盆栽定點監測;

生理生化指標測定——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氣孔開放度,細胞膜透性,葉液ph值變化,植物體內酶體變化等。

三.生態因子對生物的生態作用

(1)土壤化學性質與植物的關係

1ph值 <3 或 >9對根系嚴重傷害 2礦質營養元素與植物

(2)植物的鹽害和抗鹽性

植物的抗鹽方式:

排除鹽分——泌鹽植物; 稀鹽植物(稀釋鹽分);

富集鹽分; 拒絕吸收

(3)植物對土壤適應的生態型別

對ph值的適應——嗜酸性植物、嗜酸—耐鹼植物、嗜鹼—耐酸植物、嗜鹼植物。

鈣土植物、鹽生植物、抗鹽植物

(4)土壤汙染的植物監測

土壤汙染——重金屬汙染、如汞、鎘、砷、化學農藥汙染等。

監測:植物群落調查,蔬菜及作物調查,實驗分析

植物逆境中心和生理生態研究所什麼關係

首先我猜你是吉bai林大學生命科學du院大二zhi的.其次,你給的分也太少dao 了點哈 逆境就是版 指高溫,高壓,低溫 權,飢餓,乾燥,潮溼等等不利於植物生長的條件.給你設計一個小的,比如你利用無土栽培養了一盆西紅柿,這樣培養液你可以自己控制成分,然後換培養液,比如缺。遠離植物,不來好找工作 源 ...

作為園林工作者,生態因子直接對城市的植物有什麼影響

影響植物的生態因子主要有 溫度 降水量 光照和土壤酸鹼度等幾個因素。版其中影響最大的權因素是溫度和土壤酸鹼度,溫度指標主要有年平均溫度 極端最低溫度,它決定了哪些植物能夠生存 哪些植物最適宜生長。土壤酸鹼度決定了適宜生長哪些植物,土壤呈中性和微酸 微鹼性適宜多種植物的生長。降水量和光照強度決定了植物...

生長因子主要作用是什麼,他的成分是由那些構成的,對身體有傷害

因子 是目前科學上對已經明確 作用 但不明確其 成份 的物質的一種通稱。因子 並不表示某種明確的物質。可能是一種物質,也可能是幾種物質的集合。現在的商家常常用這個看似科學的名詞來愚弄人,達到推銷的目的。最典型的就是所謂 竹炭因子 炭 是植物經過缺氧焚燒後的剩餘物質。所有的炭都一樣。竹炭與木炭在成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