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後錢幣樣式都是什麼樣的,秦朝的貨幣叫什麼

2021-03-03 20:35:31 字數 5795 閱讀 1066

1樓:ake鈔票

秦始皇兼併六國來

後,為鞏固封建源統治和發展bai封建經濟

,統一了du錢幣政策,zhi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外圓dao內方的半兩錢,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幣制改革。這種銅幣它避免了以往錢文複雜難辨,大小各異,輕重不一,幣值不明等弊病,制定了適應需要的重量和形制。半兩錢作為我國錢幣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標誌著這種外圓內方的錢幣在形制上從此固定下來,併為歷代沿襲,直至清末。

希望可以幫到你。

2樓:藍鳥

秦以後絕大部分是圓形方孔錢,新莽時期鑄造過布幣。

秦朝的貨幣叫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秦朝的貨幣是半兩錢,這是中國戰國時期到漢朝前期廣泛採用的一種銅貨幣。圓形方孔,又稱方孔錢。秦朝時期將其作為全國強制推行的統一貨幣,從而確定了中國其後各朝代銅錢式樣。

先秦半兩

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年),秦國「初行錢」,將貨幣的鑄造權收歸國家,規定圓形方孔半兩錢為國家法定貨幣,這被視作半兩的起源。這一時期的半兩錢重量在8克左右,採用原始的泥範鑄法,不平整,未經修磨,外形和厚薄並不固定,特別是其方孔不方,有的甚至作圓孔,銘文用大篆,「兩」字中的「人」部分較長,俗稱「長人兩」。

秦半兩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以國家強制推行秦半兩,取代原六國自有的貨幣。這一時期的半兩錢多由地方官府自行鑄造,形制的差異有所縮小,但是仍然不能做到統一。錢體不圓,方孔仍有不方者。

銘文用小篆,傳說乃李斯手書,「兩」字中的「人」部分較短,俗稱「短人兩」。

漢半兩劉邦建立漢朝後,決定重新鑄造貨幣,但由於初期百廢俱興,所鑄半兩錢重量極輕,僅2克左右,俗稱「榆莢半兩」。隨著經濟逐漸好轉,漢朝所鑄半兩錢的重量也逐漸增大。漢文帝時期鑄四銖半兩。

漢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漢武帝在上林苑設立工場,將鑄幣權首次統一收歸****,廢半兩錢,始造五銖,標誌著半兩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由五銖取而代之。

4樓:華燈小樓

秦朝的法定貨幣為**和銅錢,**屬於上幣,銅錢屬於下幣。

秦朝統一時用的是什麼樣的貨幣?

5樓:仁昌居士

秦朝統一時用的貨幣是「秦半兩」。

在秦統一六國之前,各國錢幣的形狀不一,如鏟幣、刀幣、環錢等,且只能在各自統轄的範圍內流通;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確定統一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廢止了戰國後期六國舊錢,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

「秦半兩」的出現,標誌著秦始皇在貨幣上的大一統,還標誌著中國古代錢幣的初步成熟,是中國貨幣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並影響到相鄰國家和地區,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秦半兩」奠定「圓形方孔」的古錢幣造型。

6樓:楓葉紅了半邊秋

「及至秦,中一國之幣為二等;**以鎰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

秦朝統一通行兩種貨幣:上幣**和下幣銅錢,原來六國通行的珠玉、龜貝、銀錫等不得再充當貨幣。

改**以「鎰」為單位,一鎰為二十兩;銅錢以「半兩」為單位,並明確鑄金幣明「半兩」二字。

銅錢造型為圓形方孔,俗稱「秦半兩」,如下圖。

秦半兩」奠定「圓形方孔」的古錢幣造型。「圓形方孔」錢幣成為古代中國貨幣的基本形式,貫穿中國封建社會,沿用了兩千多年。

「秦半兩」青銅幣以「圓形方孔」為貨幣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外圓代表天圓,「圓形方孔」即象徵著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這是一種普遍容易接受的觀點。

但也有人認為,圓形方孔是生產、加工的需要,是便於攜帶、流通和儲藏的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形成的較為科學的制式)。青銅幣上的「半兩」二字為小篆文字,是由秦國著名的李斯所題寫;它表示每枚重為當時的半兩(即十二銖),故稱「半兩錢」。

7樓:有墨水的哲人

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年頒佈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範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

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的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範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初期。

8樓:匿名使用者

秦統一中國,也統一了貨幣,規定**為上幣,單

位"鎰"(合20兩);銅為下幣,單位"半兩"。半兩錢在戰國秦即已鑄行,初為圜錢,旋即改為方孔圓錢。秦統一以後,將半兩錢推行中國。

自此,方孔圓錢這種貨幣形制一直沿用了兩千餘年。《史記平準書索隱》引《古今注》 :"秦錢半兩,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

"今見秦半兩錢大小輕重不一,錢徑一般3.2-3.4釐米,重8克左右。

錢文突起而狹長,略具弧形。無內外郭,背平素。有重過10克以上,甚至重達20多克的,或說即《索隱》所載的"當百錢"。

9樓:看起來好好吃

秦統一後,由**統一鑄造通行全國的圓形方孔錢,叫「半兩錢」。其重量也正好是半兩。秦以前齊國和燕國使用的刀幣、趙國和魏國使用的布幣(也叫「鏟形幣」)、楚國的「蟻鼻錢」(也叫「鬼臉錢」)均被廢除。

秦朝時用什麼貨幣

10樓:暮靜雨

秦朝的貨幣是半兩錢,這是中國戰國時期到漢朝前期廣泛採用的一種銅貨幣。圓形方孔,又稱方孔錢。秦朝時期將其作為全國強制推行的統一貨幣,從而確定了中國其後各朝代銅錢式樣。

11樓:匿名使用者

方孔錢,叫做半兩的錢幣

12樓:滑頭鬼

孔方兄就是秦朝的貨幣 秦統一六國以後統一使用的貨幣

秦朝的貨幣與漢朝的貨幣有什麼共同特點

13樓:匿名使用者

在秦統一六國之前,各國錢幣的形狀不一,如鏟幣、刀幣、環錢等,且只能在各自統轄的範圍內流通;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確定統一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廢止了戰國後期六國舊錢,在戰國秦半兩錢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

秦朝滅亡後,五銖錢西漢初期仍使用秦制半兩錢,由於允許民間私鑄,錢制較亂,以致出現重僅一克的莢錢。民間還出現剪邊半兩,也就是一些投機商將秦制的半兩,用剪刀剪下一圈,七到八個半兩,就可剪下一個半兩的青銅,用剪下的銅再鑄半兩,這樣以來,導致貨幣失衡,給當時的經濟造成一度的混亂,以至於後世出現剪邊半兩很多,呂后發現問題後,積極主張幣制改革,並且親自參與了錢幣的設計,為了防止剪邊,在方孔圓錢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圍邊,定五銖為計重單位,漢五銖從此誕生

五銖是一種中國古銅幣,錢重五銖,上有「五銖」二字,故名。初鑄於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東漢、蜀漢、魏、晉、南齊、樑、陳、北魏和隋都有鑄造,重量形制大小不一。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廢止。

但舊五銖仍然在民間流通。五銖是中國歷史上數量最多、流通時間最久的錢幣。

14樓:彼岸的暗夜

漢承秦制鑄造半兩

漢朝建立以後,因為剛剛經過嚴重的戰爭創傷,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百業凋敝,民生艱難。百姓生活困苦,購買力低下,社會能**的生產、生活物資也不豐富。在這種情況下,秦半兩幣值過重,流通不便,不利於國民經濟恢復的弊端就顯現了出來。

漢高祖認為秦錢太重,於是允許獲得**授權的民間人士鑄造輕小的貨幣,被稱為莢錢。莢錢面值較輕,因而流通順暢,特別適合於在特殊困難時期普遍貧困的平民使用。然而由於鑄幣權下放到私人手裡,沒有形成統一嚴格的管理,導致各地所鑄貨幣形制各異,沒有統一的標準。

再加上前朝流弊猶存,各種不同樣式、輕重的錢幣同時在市場上流通,令百姓不知所從,貨幣的信用度很差。

還有一部分人借鑄幣牟利,在造幣過程中摻假,隨心所欲地偷換鑄幣原材料,任意減重,大量濫造,更加重了惡錢的泛濫,加重了百姓對貨幣的不信任感。

當時,長安城中一部分不法商人為了發國難財而囤積居奇,肆意哄抬物價,再加上惡錢氾濫所造成的貨幣貶值,引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據《漢書》記載:「物痛騰躍,米至石萬錢,馬至匹百金」。一石米的**竟與一斤**等價,而一匹馬則要百金,也就是一百萬錢,可見通貨膨脹率有多高。

漢初頒行莢錢,固然是為了方便在戰亂中喪失財產的百姓自救,另一個現實的原因則是由於漢朝開國時的六十二郡中,直接掌握在朝廷手裡的只有區區十五郡,其餘全部分給異姓或同姓諸侯王作為封國。

直接掌控在漢朝廷的這區區十五個郡,真正富有銅礦的地區很少,反而是南方的吳、楚之地銅山盛布。****要鑄錢又缺少銅料,於是只好以「秦錢重難行」作為財政困難、原料不足的遮羞布,一面大量**舊幣,銷燬化為鑄幣的銅材;一面鑄造耗用銅材量較少的輕錢。

當時的輕錢仍然被稱為半兩,但較之標準半兩、甚至秦二世時的減重半兩錢,重量已大大減輕。

一般認為,漢初官鑄的半兩錢,錢重只有三銖左右,僅及標準半兩錢重的四分之一。民間私鑄之錢,製作更為粗劣,錢重與官鑄錢也有差異。

即使如此,**所鑄的輕錢仍不敷所用,於是,漢高祖又允許民間自鑄莢錢,以發掘民間潛力,藉助市場的力量自行增加貨幣**量。

****的這一舉措僅是應急之舉,雖然可解一時的燃眉之急,但也會助長了民間盜鑄錢幣的歪風,終究不是長久的解決辦法。果然在呂后二年,即公元前186年,漢朝**終於忍無可忍,不得不出手整頓混亂不堪的貨幣市場。

2.漢承秦制鑄造金幣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正式宣佈為法定貨幣。如果說秦朝由於二世而亡,因而出土的**貨幣很少,那麼到了漢代,**貨幣出土的數量與範圍就相當可觀了。

根據20世紀以來載諸報刊的考古出土資料進行初步統計,漢代的**貨幣出土的報道共有26處,遍及14個省市。漢代**貨幣流通範圍,已遠遠超出戰國時期楚國的領域並且遍及全國。

漢代的**貨幣與楚國的爰金有所不同。西漢的**貨幣大多是餅塊形狀,大小不等。2023年河北滿城一號漢墓出土金餅40塊,呈不規則圓餅形,中心內凹,背面粗糙。

經鑑定,含金量為97%,每塊大小、重量、厚度不等,共計719.4克,平均每塊有17.99克.

在滿城2號墳墓出土的29塊金餅中,**含量為95%的,共計438.15克,平均每塊只有15.11克,比滿城1號墓出土的金餅每塊少2.88克。

值得注意的是,滿城2號墓出土的不規則餅狀,周緣留有切割的痕跡,有的還經過錘打。很顯然,這種餅塊狀的**貨幣,根據交易的需要,可以任意切割,仍處在比較原始的稱量貨幣階段。

河北滿城漢墓,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墓,當為漢初的**貨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漢初法令規定,**以斤為計算單位,但河北滿城出土的**貨幣都在一兩左右,這可能與漢初經濟凋敝,**貨幣流通量較小有關。

到漢武帝時,**貨幣有了較大變化,那就是對馬蹄金與麟趾金的鑄造。到了漢武帝太始二年時,**貨幣有了比較固定的形制。

秦始皇統一貨幣時明確規定:「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而**則為「上幣」。

漢代**仍然像秦朝那樣規定**是法定貨幣,**貨幣使用的地域幾乎遍及全國,這已為考古資料所證實。河南扶溝縣、西安漢上林苑、江蘇盱眙南窯莊、遼寧新金縣等地出土的**貨幣,都有「上」字。

很顯然,這個「上」字可能與漢代稱**貨幣為「上幣」有關。為什麼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間,卻有這一相同的刻記出現?答案只有一個:

這些「上幣」是由****或郡國統一鑄行,然後分散到全國各地去的。

根據以上漢代**貨幣出土的情況來看,考古學者初步得出如下一些結論:漢代的**價值與秦代相同;漢代的**貨幣是法定的「上幣」,流通地域較廣,但每次出土量很少;**貨幣以餅塊狀為主,每塊除一兩型小金餅外,大致都在一斤左右;有些餅塊狀**貨幣底部刻有各種記號,有的刻有斤、兩、銖的重量;**貨幣根據交易需要,可以任意剪鑿,分散使用。

從以上結論中可以看出,漢代鑄造的**貨幣仍處在比較原始的稱量貨幣階段。

3.漢承秦制鑄造五銖錢

五銖錢最開始鑄於西漢武帝元狩五年,錢重五銖,上有「五銖」兩個篆字,因此而得名。

五銖錢繼承了秦半兩錢的形制,確立了圓形方孔,內外有郭,並發展成為輕重大小適度的銅質錢幣。自漢武帝元狩五年至西漢末年,幣制不復改變。

五銖錢流通七百多年,是中國歷史上鑄造數量最多,流通時間最久的錢幣。

秦朝的貨幣叫什麼秦朝統一時用的是什麼樣的貨幣?

秦朝的貨幣是半兩錢,這是中國戰國時期到漢朝前期廣泛採用的一種銅貨幣。圓形方孔,又稱方孔錢。秦朝時期將其作為全國強制推行的統一貨幣,從而確定了中國其後各朝代銅錢式樣。先秦半兩 秦惠文王二年 前336年 秦國 初行錢 將貨幣的鑄造權收歸國家,規定圓形方孔半兩錢為國家法定貨幣,這被視作半兩的起源。這一時期...

秦朝迅速滅亡的原因是什麼,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秦朝迅速滅亡的原因是實行殘暴統治,激起人民起義。陳勝起義後,舊楚名將項燕之子項梁和項梁侄項羽在吳 今江蘇蘇州 殺掉秦會稽郡守,起兵響應。不久項梁率領八千子弟兵渡江北上,隊伍擴大到六七萬人,連戰獲勝。閩越貴族無諸和搖也率領族人,跟著秦番陽令吳芮反秦。原沛縣亭長劉邦和一部分刑徒逃亡山澤,也襲擊沛令起事,...

秦朝統一文字的意義是什麼,秦朝的統一有什麼意義

秦始皇下令統一和簡化文字,是對中國古代文字發展 演變做了一次總結,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秦國統一中國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其統治,其中包括著名的 書同文 即將戰國時期各國使用的不同的書寫體統一為後世所稱的小篆,相傳該字型為秦國丞相李斯發明。根據 史記 秦始皇本紀 記...